肖培紅
摘要:在中國的漢語言文化中,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獨有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是中國歷史長河所凝聚的瑰寶。隨著經(jīng)濟與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我國成語文化也逐漸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內(nèi)涵。而今,在多個版本的小學教材中成語教學中均備受關注,尤其是在蘇教版小學教材中成語的運用與積累更加突出。
關鍵詞:小學;成語教學;案例分析
成語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是相沿習用的一種極具表現(xiàn)力,言簡意賅的語言形式,它具有意義的完整性和結構的凝固性特征。它來自源于神話寓言、歷史典故、詩文語句、俚語和俗語等,大部分成語由四個字構成。由于成語的結構緊密,言簡意賅,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成語,對充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質(zhì)量,增強學生語言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質(zhì)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成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對于這一獨特的教學內(nèi)容,如果設計精當,就會深深吸引學生,反之,則會令學生感到厭煩。切實有效地開展成語教學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在領悟教材意圖和成語內(nèi)涵的基礎上,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使成語教學活起來。
一、要教會學生一些解釋成語的辦法
第一,首先要重視古漢語的學習,尤其是課內(nèi)文言文的實詞解釋的學習。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都要重視對古漢語的學習,古漢語里有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和文章,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有許多實詞是有生命力的,這些有生命力的實詞解釋和成語的解釋往往是一致的。
第二:要重視形聲字的結構,分清形旁和聲旁。在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分為兩部分:形旁和聲旁,形旁表示字的意義,聲旁表示字的讀音。掌握了形聲字的知識概念,可以使我們正確解釋字的意思,從而避免很多錯別字,能正確使用成語。
如:“病入膏肓”的“肓”,學生往往會寫成“盲”,為何?就因為不懂形聲字的結構,“肓”的結構是“上聲下形”,大凡和人體有關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與人體有關,是指心臟與隔膜之間的部分,即藥力達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與眼睛有關。
第三:重視音形相近,意義不同的字的對比。對成語的掌握,要求很高,學生往往不理解成語的解釋而寫錯別字,所以對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別是音形相近的字進行對比區(qū)別,顯得十分重要。如:學生常常把“好高騖遠”的“騖”和“趨之若鶩”的“鶩”搞錯,為什么呢?因為學生不理解這兩個字的解釋,“騖”的本義是“馬快跑”,引申為“追求”;而“鶩”解釋為“野鴨子”,經(jīng)過對比,學生才能真正懂得這兩個字的意思,“心無旁騖”也不會寫錯了。
二、成語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小學生的思維具體、形象,這一特點決定了成語教學必須堅持直觀性原則。因此教師在實施成語教學時,要把成語含蓄凝練的內(nèi)涵,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積累。如歡天喜地、高歌一曲等,可以直接通過圖片、動作、表情來形象地幫助學生內(nèi)化。
2、情景性原則。有些成語的教學可以借鑒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成語。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結合具體文本,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從而生成體驗。
3、生活化原則。一位外國教育家指出:“我們要帶領孩子深入取之不盡的知識的源泉――大自然中去,在果園里、森林里、河邊、田野,跟孩子們一道學習詞語……”是的,只有讓成語教學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成語才具有生命的氣息,才能吸引我們的孩子。
三、成語教學特點
1、主動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不能抽象、理性,成語教學更是如此。不能落入“讀讀、查查、背背”的老套子,必須走主動性、趣味性的教學之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虛擬空間,開展活動,通過多姿多彩的預設,引領學生主動探究,親身感受成語,使成語學習變得豐富多彩!
2、多元體驗。體驗就是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物的過程。當前的成語教學只注重學生知識的接受,而忽視精神的構建;注重知識的積累,而忽視情感的體驗。我們必須除去這一陋習,借體驗把生活融進教學,把多元感受融進教學,促進學生主動體會,深刻感受成語的博大精深,從而形成學生學習成語的內(nèi)驅力。
3、交往互動。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參與者,當前的成語教學缺少學生與學生的交往,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學依然停留在傳授―接受的層面,課堂氣氛不好。因此,交往、互動應該成為成語教學的一大亮點,一大特色。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蹲下身子與學生交流,注重師生角色轉換,從而打造成語教學的活力課堂。
四、成語教學的方法
1、教成語釋義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敏覺力。人們在使用成語時,大多用其比喻義或引申義,而少用本義。但我們在成語釋義教學中,應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語的字義、來源上,從而引導學生敏銳地覺察到其中蘊含著許多古代語言文化知識。
2、用成語聯(lián)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流暢力。聯(lián)想是一種活躍的發(fā)散思想,用成語聯(lián)想去教學,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流暢力。
3、對成語進行歸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變通力。從成語的內(nèi)容上歸類,可以采取將相近的類放在一起進行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區(qū)別他們不同的意義重心,培養(yǎng)其變通力。
4、設計成語作文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創(chuàng)力。作文教學容易落入俗套,特別是命題作文,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成語作文技巧練習,就能構成變化萬千的新穎作文,從而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成語的魅力,往往表現(xiàn)在它對生活凝練的反映能力上。當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入選了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文中運用了許多成語,因而成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成語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情境、學生實際,引領學生切身感受成語的精妙,并真正實現(xiàn)成語對學生精神文化的構建,學生識記成語、積累知識,形成語文素養(yǎng),也就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 劉辰潔.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2014,(11):84-86.
[2] 鄭巧君.讓孩子浸潤在成語的芬芳里――小學成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