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菁華
冬季來臨,霧霾如約而至,京津冀地區(qū)再度籠罩在朦朧陰影之中。
調查顯示,在春夏秋三季,京津冀地區(qū)PM2.5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yè),但是進入冬季后,其55%左右的污染源都來自散煤燃燒。一噸散煤燃燒的污染排放量是火電的5-10倍,在極端氣候的條件下,使用散煤所產生的污染可以達到污染總量的40%左右。
“煤改氣”早已不是新鮮詞匯,北京“煤改氣”至今已推行7年。不過,“壓煤上氣”的政策近期仍然在頻頻發(fā)布。
然而,政策強推之下,“煤改氣”的發(fā)展似乎并非暢通無阻,經濟性、氣源保障、對霧霾治理的有效性至今仍存爭議?!白笫朱F霾,右手氣荒”的困境未解,北京的模式也難以復制。
經濟性爭議
經濟性一直是制約“煤改氣”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從經濟效益角度看,以氣代煤最根本的問題是成本問題:“煤改氣”沒有價格優(yōu)勢,是一件劃不來的事情。比較當前石油、天然氣、核電、風電、光電等能源種類的投資成本,即使不考慮資源的可獲得性,指望天然氣全面替代煤炭在體量上就很不現(xiàn)實,更可況其經濟代價十分高昂。
“煤改氣”工程所需的大量固定資產投入與改造投資,對于效益并不樂觀的企業(yè)可謂雪上加霜。“目前造紙行業(yè)和陶瓷行業(yè)的產品附加值很低,‘煤改氣后成本提高。以陶瓷行業(yè)為例,‘煤改氣后陶瓷行業(yè)將增加130%的生產運營成本,利潤都用到‘煤改氣上面去了,”濟南LNG行業(yè)資深人士劉海波對《能源》記者說,“生產民用陶瓷的企業(yè)將面臨艱難抉擇?!?/p>
對于“煤改氣”的經濟性問題,安迅思資深天然氣行業(yè)分析師陳蕓穎則認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難以解決,“如果從單位熱值來講,天然氣成本比煤炭確實高很多,但單位熱值并不是唯一的成本?!标愂|穎向《能源》記者列出了三個“煤改氣”的有利點:第一,節(jié)約煤炭場地堆物的租地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第二,提升產品的質量,降低瑕疵率,給企業(yè)帶來一定的收益;第三,地方政府給予的獎勵和補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企業(yè)改換天然氣帶來的成本。
不過,由于經濟性不高,企業(yè)對“煤改氣”執(zhí)行起來的動力并不是很足,而政府的補貼則被企業(yè)視作可緩沖成本的一部分?,F(xiàn)在政府的直接補貼只是對民用戶,對工業(yè)戶則只有改造的補貼,并沒有用氣的補貼。
各個地方的財政水平不一樣,給予補貼的方式和力度也不一樣。北京市支付了高額的“煤改氣”補貼,獲得了較好的執(zhí)行效果。但業(yè)內人士認為,北京成功的模式難以復制,對于其他地區(qū)來說,財政能力、運行能力、本身的支撐能力都是不能與之匹配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政府支付大筆補貼不僅加大了財政壓力,對“煤改氣”本身來講也并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認為,補貼不可能一直存在,政策從整體上是不主張長期發(fā)放補貼的,特別是天然氣的運行補貼。萬一產能跟不上,在沒有新的資源情況下,指望補貼是不行的,供氣企業(yè)要多想辦法降低成本。
氣源保障難題
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在我國未來較長時期都內難以改變。由于油氣的短缺,自1993年開始我國不得不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目前我國天然氣有一半需要進口。因此,天然氣的供應安全一直是個讓人揪心的問題。
對于氣源安全性問題,新奧能源泛能業(yè)務領域經理王成認為,我國天然氣資源并不貧乏,國內對天然氣的勘探做得不夠,勘探權沒有放開,未來還有開發(fā)和利用的空間。
陳蕓穎對此則表示,國家出臺的政策指出,“煤改氣”要根據(jù)當?shù)氐馁Y源和財政的情況合理地推進,而不是無序的、大躍進式的推進,要能夠保證經濟性和安全性問題不在改革中暴露。此外,從未來我國能源結構的目標來看,煤炭在其中還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天然氣不會完全替代煤炭,中國以后更多的是兩條腿走路,煤炭的利用也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留。
除了供暖季天然氣資源短缺的難題外,部分地區(qū)的管道鋪設不到位、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也困擾著“煤改氣”地區(qū)的氣源保障。陳蕓穎說:“從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體系來看,很大程度上問題出現(xiàn)在中間的運輸環(huán)節(jié)。管道建設的進度和能夠實現(xiàn)的管輸能力,在冬天暴露得十分明顯。有些地方沒有辦法立刻把氣從上游傳導到下游,管網建設的配套還需跟上?!?/p>
治霾效果存疑?
“煤改氣”對于治理大氣環(huán)境、消除霧霾天氣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這在業(yè)界仍是具有爭議的問題,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才是國內最應當推行的事情。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xié)會理事長張紹強就曾撰文寫道,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從技術層面已經實現(xiàn)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此外,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強烈的“溫室效應”氣體,其碳氫比為1︰4,其燃燒產物中二氧化碳排放比例確實比煤炭要少得多,但其他污染物同樣會產生。且“天然氣開發(fā)、加工、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都會有大量的甲烷逃逸進入大氣環(huán)境中。
但天然氣產業(yè)從業(yè)者并不認同上述觀點。王成表示,甲烷燃燒的主要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燒溫度的控制方式不同,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產生氮氧化物,但是仍比燃煤還要低很多。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的天然氣都是二類天然氣,硫含量非常低。此外,“煤改氣”號召用低硫煤,低塵煤,但是煤的源頭是不好控制的,而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標準非常統(tǒng)一,是很清潔的。
陳蕓穎也認為,“煤改氣”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空氣改善的實際效果是能看到的。煤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粉塵,PM2.5里面最大就是顆粒粉塵物。而天然氣的優(yōu)勢則是可以完全燃燒,沒有粉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