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感悟的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為他們的個性發(fā)揮和相互之間的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主動的發(fā)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改變舊的教育教學模式和舊的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的教學模式。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形勢,適應職業(yè)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圣陶也曾說過:“教師今天的教正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從長遠來看,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一項比接受知識更為重要的任務。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清醒地知道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的根本。
1.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
學生是有思想、有意識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生發(fā)展的需要。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后采取的主要學習方式,如果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生發(fā)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2.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并非獨行其事,而是指學生不盲從老師,熱情參與,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變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擺脫對老教師的依賴感。真正意識到知識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自己才是學習的管理者,這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確保時間,使自學貫穿全程
“實踐出真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靠自學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完全適應需要,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在自學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應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加強指導,面向全體學生,增加學生潛心讀書、思考的時間,使每一個學生在讀書中都有自己的收獲,哪怕就是膚淺的一點兒收獲,但確實是自己在讀書中悟到的見解。
三、加強指導,教給自學方法
強調學生自學,并不是降低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看怎樣“教”,而且要備如何“學”,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學會發(fā)現,掌握知識的方法,這就強調了教師指導的重要性。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的作用表現在:
(一)開拓思路。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每篇課文都設計二三道能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和訓練重點的問題,使學生自學時能抓住重點,思路清晰,如《飛奪瀘定橋》,先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必須奪取瀘定橋?我軍完成任務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說大渡河是天險?課文是從幾方面寫天險的?作用是什么?這樣開拓思路,實際上是給學生自主學習指出了一條路子,使學生明確寫什么,怎么寫,并且深人思考,認真自學。
(二)教給方法。教師應多在讀書方法上給予指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掌握規(guī)律,舉一反三。首先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基本方法,如怎樣理解題目、怎樣讀懂詞句、怎樣掌握中心等。如教《威尼斯的小艇》時,先找出題目中的重點詞,然后帶著小艇是什么樣子的,課文是怎樣寫的等問題自學。此外,還要教給學生讀懂每一類文章的方法,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學方法。
(三)點撥提高。教師對教材重點、難點要給予啟發(fā),對課文內容,語言精妙處要加以指點,學生理解不夠的要加以補充。
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1.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因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根據年級段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續(xù)續(xù)、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這樣,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加深了對課文思想情感的體會。
2.把教學組織得具有一定的難度。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對力所能及又要開動腦筋的問題,一旦獨立思考解決了問題之后,就會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這種情感又會反過來激發(fā)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學應該盡可能組織得具有一定的難度,以達到一種“跳起來摘桃子”的境界。
3.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在語文教學中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突破口,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兒童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學習。如我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上課開始先放哀樂,出示周總理的畫面,回憶學過寫周總理的課文,先令學生把情感上升到對總理的崇敬、愛戴的高度上來,達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索。
五、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為此,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
1.熱愛學生。教師要尊重、熱愛、信賴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教師的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目光、真誠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
2.互相友愛。在學習小組中,給每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在同學發(fā)表見解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幫助修改,形成小組意見。在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做到要先肯定他人優(yōu)點,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已是被尊重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教師應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運用并得到提高。
【作者簡介】
王淑蘭,女,漢族,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