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思敏
丑小鴨長大了
文/羅思敏
《丑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一篇傳頌千古的童話寓言故事,主要講述一只小天鵝的前半生,因為活在鴨群里,所以被視為長得“丑”是異類,而被一眾小鴨子排斥,飽受欺凌。安徒生曾說明“丑小鴨”是他的生活寫照,因為他的不少作品不為當代欣賞,甚至有人建議他放棄創(chuàng)作寓言故事,不過他仍然選擇在眾人抨擊之下繼續(xù)他的不朽創(chuàng)作,像丑小鴨一樣尋找自己的新天地,最終成為美麗雪白的天鵝。我以往較為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角丑小鴨身上,往往忽略了其他動物角色,但自從遇見病人小朱之后,我便開始研讀“欺凌文化”,從單純同情“受害者”丑小鴨的坎坷遭遇,嘗試擴展到分析“旁觀者”小鴨群的種種行為現(xiàn)象。
小朱是一位就讀于名女子中學的中四生,首次求診是因為失眠。在排除了導致失眠的環(huán)境因素及生理因素之后,我與這小妮子開展了一段心靈對話。
小朱:“醫(yī)生,今年很多科目的考核也需要小組匯報,每天也需要跟組員討論,可惜她們學習只為求分數(shù),選擇研究的題目毫無新意,全是穩(wěn)扎穩(wěn)打地抄習曾經(jīng)獲取高分的前人集作,我感到毫無意思?!?/p>
醫(yī)生:“你認為如何學習才算是有意思呢? ”
小朱:“要有點新意,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嘛?!?/p>
醫(yī)生:“既然如此,聽起來你跟你的組員們有著不同的學習期望,如果是自由組合的話,那么你何以跟她們一組呢?”
小朱:“她們?nèi)恳彩沁@樣的!”
醫(yī)生:“全班三十多人,真的全部也是這樣嗎? ”
小朱:“那倒不是,是有一個不一樣的。”
醫(yī)生:“原來有一個不一樣的,她是誰呢?”
小朱:“她叫小月,就是去年的插班生?!?/p>
小朱開始娓娓道來,原來小月去年跟父母從外國回流,本來性格開朗,品學兼優(yōu),但與德高望重的班長卻不投緣。有一次考試,小月看見班長“出貓”(即作弊),二話不說就向老師舉報,班長當然矢口否認,副班長和一眾行長都說沒看見,反而質(zhì)疑小月惡人先告狀,老師也就判定這是一場誤會,更勸小月要處理一下人際關(guān)系,別弄壞班里的和諧學習氣氛。自此之后,小月在學校的生活就坎坷了,不斷遭受到班長等人多方面的欺凌。這里指的并非身體上的直接暴力欺凌,而是包括孤立、排擠,還有到處散播小月恃著成績優(yōu)秀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等謠言,都是間接的欺凌,其中的網(wǎng)絡(luò)欺凌(Cyber-bullying) 更為嚴重,在whats app和we chat等即時通訊軟體留言批評小月的訊息,一個晚上居然有接近一百個,都是班長和副班長率先一唱一和,然后幾位行長附和,大部分的同學其實都沒有回應,而批評的內(nèi)容包括小月作學習匯報時標奇立異“搏出位”,說要是思維那么創(chuàng)新,倒不如回到外國去好了。
作者單位/香港理工大學
小朱:“有一次,一位同學借了一支涂改液給小月用,之后班長就不準我們跟那同學吃飯足足一個星期,你說我們怎敢?guī)椭≡履兀?我只能悄悄地跟她來往。其實小月為人爽直,只是跟班長她們不同風格而已,她們也實在是太過份了?!?/p>
我留意到小朱開始飲泣。
醫(yī)生:“小朱,可以告訴我此刻你想著什么嗎? ”
小朱:“其實我當天是看見班長‘出貓’的,副班長跟她蛇鼠一窩,其他同學都是知情的,卻沒人敢說出口,我除了哭和失眠,也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只想快點息事寧人,在這‘出貓’事件平息后再悄悄地幫助小月,卻沒想到……”
小朱談到這里,已經(jīng)哭成淚人了。
醫(yī)生:“卻沒想到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小朱:“沒想到小月上個月退學了!”
醫(yī)生:“哦! 那小月突然退學,于你而言,是什么意思呢?”
小朱:“她這是對我們徹底失望的無聲抗議,我心里很愧疚,要是我當初愿意挺身而出,小月現(xiàn)在就不用退學。醫(yī)生,你覺得小月會怨恨我嗎?”
在允許時間停留,讓小朱放聲哭泣疏泄情緒的時候,我記起一篇關(guān)于學童欺凌的心理剖析論文(陳國威,陳小梅.學童欺凌-心理剖析[N].香港教師中心學報,2005),當中提及有時欺凌并不是個別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而是一個群體的互動過程,可以用社會心理學的“非個體化”和“集體思維癥候群”來解構(gòu)。簡單來說,有些人為了保持良好形象,平日并不會批評別人,但當個體身份隱藏于“欺凌小組”內(nèi)而變得亢奮之時,罵人的道德規(guī)范便會消失,從而做出一些異于平常的非理性行為。此外,為了維持小組的高凝聚力,當一、兩位德高望重的組員對某人或事道出其看法之后,組員們?yōu)榱吮3秩M一致,便會盡力合理化小組的行為,例如不覺得他們在欺凌別人,只覺得受害人“罪有應得”,而且龐大的群眾壓力導致組員自我監(jiān)察,對所有不同意見加以否定,目的是愈加肯定小組的行為。
醫(yī)生:“小朱,小月退學可以有很多原因,既然當初她勇于吿發(fā)班長,可見她心里所想也未必是你可以猜透的。反而小朱,你選擇旁觀的角色,是為了息事寧人,那如今挑起事端的一位已經(jīng)離開了,班內(nèi)和諧得以保存了,你為何仍會失眠呢?”
小朱:“因為真正的和諧,是要容納不同聲音和風格在課堂里面,而不是靠迫使某位同學離開學校,來換取良好的自我感覺。”
“欺凌文化”橫跨古今,只要一眾小鴨子勇于自我實現(xiàn),我相信全部也會像丑小鴨一樣長大成為美麗雪白的天鵝,安徒生的寓言故事,至今仍然敲動世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