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鶯
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當學生有此感受時, 就會喜歡讀書,慢慢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就提出了這樣的閱讀教學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如何才能落實這一點呢?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教材在這方面作了較大的突破,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領會編排的意圖,更好地組織閱讀教學活動,通過快樂閱讀讓學生學會讀書,愛上讀書。
一、一少一多,年段目標更凸顯
在數(shù)量上,部編本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教材減少了必讀課文篇數(shù),增加了選讀課文篇數(shù),比現(xiàn)行人教版教材少19 篇,大大減輕了教學任務。要講的課文少了,教師不用背負課時量不足的包袱,能把課堂教學重心回歸到字詞教學上,并且能很好地利用課堂十分鐘寫字練字的時間,凸顯低年段教學的重點。
關于“選讀課文”,現(xiàn)行人教版教材從一年級下冊開始安排,然后逐個年級在每冊書后邊安排 5 至 8 篇文章。而部編本教材從一年級上冊開始,在每個語文園地中安排一篇,名為“和大人一起讀”,選讀的篇數(shù)多了,這部分的教學怎樣安排呢?我建議要課內(nèi)外結(jié)合,課外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陪伴孩子讀書,課內(nèi)開展讀書交流會,可以展示“我認識了哪些字(詞)”, 可以賽賽“我讀好了哪些句子”,也可以給文章配圖,講講故事,說說想法,等等,營造快樂讀書的氛圍,在學生心中培植喜歡讀書的種子。
二、一遠一近,年齡特點更吻合
部編本教材在內(nèi)容的選取上,遠離“形而上”的思想說教,課文內(nèi)容故事性強、知識性強,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且短小、生動、有 趣,比較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有對自然的認識, 如《秋天》《要下雨了》《棉花姑娘》;有對生活的感受,如《大還是小》《一個接一個》《怎么 都快樂》;有講互相幫助的,如《小公雞和小鴨子》;有講養(yǎng)成好習慣的,如《文具的家》;有學會看問題的,如《咕咚》……還不乏美文,如《彩虹》《項鏈》等,選文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性和 工具性的統(tǒng)一。
精讀課文數(shù)量遠遠少于略讀課文,因此, 在平時教學中,要把握好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不同的教學要求,不能“一概而論”。而且,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課后都安排了識字和寫字,可見低年段側(cè)重字詞教學,就算是閱讀教學板塊,也不能以分析內(nèi)容為主去深講細講,而是把時間用在漢語拼音的不斷鞏固 上、課文朗讀和識字寫字上。讓學生說出一口正確流利的普通話,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為進一步閱讀打下堅實的 基礎。
三、增設欄目,書香氛圍更濃厚
一年級上冊在第一單元后安排了“快樂讀書吧”,圖文并茂地告訴學生“讀書真快樂”,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讀書,可以去圖書館看書,書讀多了可以給小伙伴們講故事。下冊也在第一單元后安排了“快樂讀書吧”,讓學生們從熟悉的“童謠和兒歌”開始,走進讀書的王國。這些欄目往往得不到我們教師的重視,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蜻蜓點水”。其實,這樣的編排是通過課堂內(nèi)外結(jié)合、讀書與生活的鏈接,營造開放的“大語文”學習氛圍,“一花引來萬花開”,讓學生在書香盎然中不知不覺愛上閱讀,學會閱讀,快樂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領會教材編排意圖對明確教學方向、篩選教學策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遵循教材編排的意圖,重在興 趣培養(yǎng),重在把學生引入讀書的殿堂。當學生們嘗到閱讀的快樂,便離不開讀書,慢慢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這將使學生受益良多。
(來源: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