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這個道理不用說,大家都懂。不過,當“口腹之欲”遇上“健康”,健康就得舉白旗啦!老實說,讀書工作那么辛苦,難道不該慰勞自己一下,來個開懷痛吃暢飲?很想要保持健康,卻有心無力啊!
下面幾招簡單易記的飲食之道,讓你吃出健康,保證易上手,外食族也可以這么做。
3招理論
1.不吃氫化植物油
氫化油也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名稱變化多,本質(zhì)卻一樣。很多市售食品中如面包、奶酪、奶精、人造奶油、蛋糕和餅干等含有氫化油。
氫化油會產(chǎn)生大量反式脂肪酸,是增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的禍手,比奶油、豬油更加不好,卻普遍存在于食物中,大家要懂得判斷。
至于從口感上怎么判斷?氫化油不會被身體吸收,吃起來會特別油膩,如某奶精粉在口中感覺“黏黏的”、特別油膩,可能就是氫化植物油,像咖啡廣告每次都說又香又濃又醇,其實是不被身體吸收的。采購食品,不妨留意看看食品標簽上是否有注明氫化油,如果有,盡量避免購買。
2.不吃過度烹煮食物
男性肺癌多數(shù)因為抽煙,女性肺癌則與油煙問題有關(guān)。油過度烹調(diào),冒油煙就會產(chǎn)生致癌物,所以要盡量減少燒烤煎炸的油煙。過度燒烤煎炸的食物也要避免。
如果克制不住口腹之欲,不妨肉包菜吃,吃多少肉就吃等同量的生鮮蔬菜(有顏色的蔬菜水果具更多抗氧化抗自由基成份),如果無法吃到生鮮蔬菜,燙過、不過度烹調(diào)都可以。
3.定期斷食、咖啡灌腸法清腸
只要飲食結(jié)構(gòu)正確,加上運動,人基本上就不會有什么病痛。任何問題都是從腸子進來,再由身上吸收,腸子健康,全身就健康,現(xiàn)代人的問題是會吃不會排。很多人聞灌腸色變,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至于多久做一次,是習慣問題。
4多理論
1.多吃粗不吃細
簡單地說就是多吃粗糙、全谷類、全食物(連皮、果皮、種子都一起吃的食物)。
以前不吃葡萄皮,現(xiàn)在連葡萄皮一起吃,因為葡萄皮含有的白黎蘆醇能防癌抗癌,葡萄的多酚類可消除自由基,防止心血管疾病。紅酒是連葡萄皮和籽一起釀造,所以葡萄指數(shù)比維他命C強50倍,比維他命E強20倍。
吃食物時連皮籽一起吃,它的屬性陰涼、冷熱、酸堿才會平衡。人就是要中庸之道,人講究恒常性,體溫要固定,血壓要固定,血糖要穩(wěn)定。
很多食物,本身就是個平衡狀態(tài),現(xiàn)代人卻只取片斷來吃,所以容易造成體質(zhì)改變,有些人只吃葉菜不吃根菜,有的只吃結(jié)實不吃散軟的食物。
2.多吃的食物要關(guān)注
正餐里,主食是飯,副食是蔬菜,要多吃不同顏色、不同種類和不同部位的蔬菜。
不要每餐或每天都吃同樣的東西,要食物多樣化。食物當中的顏色、種類、部位都要均勻的攝取。
3.適度生食,切忌過度烹調(diào)
生食的好處是營養(yǎng)較不會被破壞,酵素含量高,人的新陳代謝會較正常,腸胃功能較好。韓國人流行吃泡菜,日本人吃海藻類食物。建議生食的比率占30%,也就是說每4道菜中有一道是生的。
所謂的“生”并不是吃草,像吃沙拉、啰惹都有簡單的調(diào)理,重點是沒有加熱。
4.多吃發(fā)酵食物
發(fā)酵食物是長壽村里的重要料理,譬如優(yōu)酪乳、味噌、納豆、醋、醬油、酒釀食物、豆豉、酸菜、泡菜等,這些都是發(fā)酵食物。發(fā)酵食物的好處是它可以改善胃腸道功能,它把很多食物小分子化。
喝牛奶和優(yōu)酪乳差別在哪里?牛奶加了菌發(fā)酵成優(yōu)酪乳,優(yōu)酪乳的好處是先把大分子營養(yǎng)預(yù)先處理過。就像米發(fā)酵后變醋,它已經(jīng)不是米,只有醋,所以它的營養(yǎng)和氨基酸都在醋里。
如何計算身體已攝取足夠的蛋白質(zhì)?例如:70公斤就需要70公克的蛋白質(zhì),但是70公克的蛋白質(zhì)不代表是70公克的一塊肉,因為肉所含蛋白質(zhì)大概是10%~20%,1塊肉是100公克,只有10~20公克的蛋白質(zhì)。所以一般可以吃一片肉,一個蛋,一杯牛奶,一天的蛋白質(zhì)大概就足夠維持成年人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