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慶
較大比例的學生不肯學習,是令職校教師最為頭疼的問題。教師們總是急切地希望能獲得解決這一問題的立竿見影的辦法,或是某種特別有效的訣竅,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教育要生效果,一定要有耐心,并尋求系統(tǒng)的解決策略,對這種疑難問題更是如此。這一問題的解決,課程與教學改革是前提,如果課程內容不實用,課程組織與教學方法過于枯燥,要激發(fā)普通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很困難的;對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還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除了這兩個方面以外,還需要從不同角度來用力。
首先是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人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會是決定性的。這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前提,也是集體主義教育原則確立依據(jù)的原理。這個原理并不復雜,然而許多職業(yè)院校的領導在抓教學質量時,卻完全忘記了這一原理,他們總是一味地埋怨教師們沒有盡心盡責,卻沒有意識到學校的整體學習風氣這么差,個別班級教師的努力怎么能夠生效?因此,要改變學風,首先要從整個學校良好風氣的建設開始,學校風氣好轉了,教室里的情況基本上解決了一半。校風建設對整個學校的發(fā)展來說也極為重要,因為許多家長不放心其子女上職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他們進入不良同伴群體。
其次是班級的學習風氣。班級也是一個集體。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位教師的教學,因為他的教學是以整個班級的風氣為背景的。如果某個班級的風氣很糟糕,那么除非某位教師很有個人魅力與學生管理能力,否則其教學要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職業(yè)院校在管理教學質量時,一定不能孤立地分析某位教師的教學,而是要從整個班風的建設入手。班風建設離不開班主任,職業(yè)院校的班主任在教學質量提升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某所職業(yè)院校的班主任匹配得非常得力,并對班主任工作積極性有著有效的制度保障,那么這所院校的教學質量就有了很好的基礎。
再次就是教師自身。教師們總是抱怨學生不肯學習,卻很少從自身尋找根源,這其實也是教師中心的表現(xiàn)。許多教師在提出這些問題時,已經(jīng)有了一個邏輯前提,即自身是無錯的。他們會認為:我有什么錯呢?這些學生一直就是這樣啊!自然,的確一直是這樣,然而教師工作的目的之一是改變學生,教師的不足在于做了什么努力去改變學生。抱怨就等于問題的解決嗎?比如,教育心理學中說,學習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社會與情感過程,然而在校園里與學生碰面時,教師會主動與學生打招呼嗎?恐怕不僅不會主動打招呼,即使學生主動向教師問好,教師也很少熱情應答;即使應答了,如果有幾位學生同時打招呼,教師們恐怕也最多是一起應答,基本不會一個個應答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對其個體的關注嗎?在這樣一種冷淡的師生關系中,還能期待學生積極地聽教師上課嗎?再比如,教師的行為對其威信有著極大影響,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如果教師遲到過一次,那么他就很難再管理學生的遲到行為。然而教師們總是期望學生能嚴格遵守紀律,尤其不能違反那些成人很看重的紀律,可是我們教師自己真的不斷地反思過自己的行為,確保幾乎沒有漏洞嗎?恐怕也很少有教師敢保證這一點。再比如,教師的行為對學生是有著極強示范作用的,然而當教師期望學生積極學習時,教師自身始終在學生面前保持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對專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嗎?恐怕抱怨、無奈等消極態(tài)度還是比較多吧!這些其實都是教育學的基本知識,關鍵是對他們的理解不要停留于抽象的陳述,而是要化為日常行為。
再次就是教師自身對學生的管理。一位教師授一堂課,絕不僅僅意味著講解清楚課程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對學生的管理。這里的管理不僅僅指對違反紀律行為的控制,更指對學生的期待與激勵。教師要善于不斷地給每位學生設定他們短期內能達到的目標,這是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手段。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不可能使職校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然而許多抱怨學生不肯學習的教師,在觀察其課堂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甚至缺乏基本的學生管理能力,比如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有的教師對學生的違紀行為缺乏足夠敏感性及合適的處理策略,有的教師總是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學生之間的公平有何影響等等。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練習。
總之,學生不肯學習是職業(yè)院校教學中非常棘手的問題,但這一問題如果能系統(tǒng)地進行處理,可能又沒有原來想象得那么難解決。
責任編輯 殷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