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摘要】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與生理發(fā)展最為基礎和迅速的時期,對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所以幼兒園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善于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影響,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引導幼兒積極向上,發(fā)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接下來,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應如何開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教育活動 ?開展
【中圖分類號】G6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43-02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這是每一個幼兒教師的神圣職責。那么如何著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確引導,細心呵護,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呢?
一、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教師的教育方法是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不僅充當教育者的角色,同時還是母親或親人的角色,因此,教師的教育方式不僅直接影響到教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做為幼兒步入社會的第一任啟蒙者——幼兒教師,在處理每個問題時,教師所體現的個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影響。因此,適合幼兒發(fā)展、幼兒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幼兒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
二、教師應尊重幼兒的自尊心
所謂自尊心,是指個人要求得到他人或集體尊重的情感,是個人需要保持自己在集體中的聲譽和地位的一種內心體驗。自尊心人皆有之,但有許多家長和教師忽略了這個問題,在教育幼兒時不注意方法,對幼兒的活動及活動結果要求過嚴,指責過多,評價不公正,甚至采取諷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懲罰,常在孩子的同伴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促使幼兒養(yǎng)成報復、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對自己應付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發(fā)生懷疑,進而影響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尊重他們,多用表揚、肯定、鼓勵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應與一日活動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動,應該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之中:首先,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這對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地選擇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這就對我們廣大的幼兒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僅具備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在教學中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打好基礎。
四、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幼兒心理安全需要的環(huán)境,對其心理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早上入園時,老師和藹親切的微笑。一聲友好的問候,一個自然的愛撫,就會讓孩子逐漸融入一個心理安全、情緒穩(wěn)定的環(huán)境,確立起新的依戀對象,開始新的社會交往。
相反,如果幼兒入園后得不到相應的關懷,就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時大多數孩子會哭泣,會拒絕,不久后哭泣雖然會停止,但仍會表現出不快樂,不主動與人交往,表情淡漠。有些外向型的孩子會以破壞玩具、打罵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怒火,這說明:一個感情溫暖、心理安全的幼兒園環(huán)境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幼兒園活動室內外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拓展幼兒的活動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自由、寬松的氣氛,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動:如室外設置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大、中型玩具,形象逼真的動畫或卡通畫;室內便于幼兒隨時閱讀的書架、圖書,幼兒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區(qū)、娃娃家等活動區(qū)域,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引導孩子在這些區(qū)域中,自己建立規(guī)則,自己設置游戲內容,逐漸學會分享、懂得謙讓、合作,還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讓他們放開自己的雙手、雙腳自由地去觀察、探索:為什么肥皂水會吹出泡泡?冬天小河里的水都到那里去了?樹葉為什么會從樹上落下來?……讓孩子放松自己的思緒,自由想象與思考。
總而言之,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幼兒培養(yǎng)成為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zhàn)的一代新人,是我們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入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為祖國培養(yǎng)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 方文艷.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若干問題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2] 鄒長纓.談幼兒心理教育的開展[J].中國西部科技,2011,24.
[3] 周敏.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36.
[4] 王陵君.讓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淺談[J].考試周刊,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