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蕾++林峰++李新建++王春秀
【摘要】《家畜繁殖學》作為畜牧相關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具有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的特點,本文從豐富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踐和加強網絡教學等方面,探討提高家畜繁殖學理論教學的方法,為提高本課程的理論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畜繁殖學 ?理論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20-01
《家畜繁殖學》作為高等學校動物科學相關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包含生殖生理和繁殖技術兩方面內容,其中生殖生理部分主要講述家畜生殖系統的構成、生殖活動的規(guī)律及其種屬特征,繁殖技術部分是在動物生殖生理基礎上重點闡述控制家畜繁殖活動和提高家畜繁殖力的相關技術,如排卵控制技術、人工授精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等;本課程在繁殖理論的基礎上更側重于技能訓練,具有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的特點,在提高家畜繁殖力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家畜繁殖學》的理論教學效果進行初步探索,以期完善教學方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后續(xù)相關專業(yè)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豐富教學內容,深入淺出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因素。教師在課前應根據授課內容,結合課程特點,做好教學計劃,認真準備課件。如前半部分內容主要側重于雌雄動物的生殖系統及其生殖生理等,具有內容重要,知識點較多等特點,需要多個課時講述,如果通過傳統的講授方式,略顯枯燥乏味,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可通過引入動物發(fā)育生物學或者人類生殖學相關內容,針對某個知識點,巧妙的融合相關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講授受精過程,早期胚胎的發(fā)育等內容時,可以先提出“如何……”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生殖激素,其在家畜繁殖活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家畜繁殖學理論教學中重要的內容,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可將生殖激素與動物生殖生理和繁殖生物技術結合起來,如促卵泡素,它不但在發(fā)情期卵泡的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胚胎移植技術的超數排卵過程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采用多個知識點相交叉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前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更有利于理解和記憶。同時,授課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科發(fā)展,積極參與各項學術活動,及時吸收家畜繁殖領域新理論,了解畜牧生產上繁殖新技術的應用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不斷充實課程的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家畜繁殖學在動物生產和生物技術發(fā)展上的推動作用。
二、理論聯系實踐,加強互動
啟發(fā)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目前,隨著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對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一體的高級技術人才的理念逐漸加強,因此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改變以前的授課老師為主題的模式,把學生作為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15分鐘左右,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觀看養(yǎng)殖場的相關案例錄像,同時引入下一節(jié)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后整理案例報告,下次上課前進行匯報,并積極引導和鼓勵其他學生參與和補充,同時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內容進行總結,并引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從而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根據課程特點,在學期伊始設計多個討論話題,結合學生的興趣,組成興趣小組,進行分組討論,根據授課計劃,對應每個討論話題,每組成員上臺發(fā)表自己認識和理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和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同時又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加深理論知識的掌握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其科研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應加強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融合,實驗教學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理論教學的理解,所以在課程設置時,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一一對應,互為補充,通過實驗教學加強理論教學的效果。
三、加強網絡教學,充實內容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方式已從最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發(fā)展到網絡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有直觀性強、效率高、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具有擴大學生視野、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等作用,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通過多媒體或者網絡教學,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如兩性配子的生成過程以及兩性配子受精過程等,通過視頻的展示,使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其過程。同時,也可建立課程網頁或采用微課堂教學模式,把課程課件、教師授課錄像和微視頻上傳到網上,使學生能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擴大獲得知識的渠道,同時還可以在網上提出問題和觀點,授課教師在課后答疑解惑,積極參與討論,加強互動溝通,提高教學效果。
《家畜繁殖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授課教師應在現有的理論教學基礎上,不斷探索提高理論教學水平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理論知識的積累和實踐技能的鍛煉,為培養(yǎng)四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金項目:
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13-JKGHD-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