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南
風卷戰(zhàn)旗勁,沙場練兵疾。隨著滿載2017年新入伍士兵的專列陸續(xù)抵達駐地,一年一度的新兵訓練工作已經拉開大幕,與之相伴的新兵復審復查及退兵工作也將逐步展開。
新兵因身體原因退兵日趨減少,思想原因退兵有增無減,這是近年來退兵工作的新趨勢、新特征。對于一些訓練消極、抵觸管理、性情乖張的新兵,一些新訓骨干容易產生“一退了之”的思想,甚至不負責任地暗示或誘導這部分新兵自己申請思想原因退兵,以求盡快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殊不知,這種看似輕松簡便的退兵方式其實隱患重重,它不僅將這部分“新兵”甩給兵役機關,容易導致部隊和兵役機關矛盾加劇,更是對新兵個人及家庭的不負責任,容易導致新兵背負更加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要承擔法律后果。因此,在新兵復審復查及退兵過程中,各級應當切實負起責任,注重及時觀察和分析新兵常見心理現象,慎之又慎對待思想原因退兵。
“想家”——新兵基本心理需求的反映。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具有逐次上升的特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與保障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發(fā)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溫飽之外,愛與歸屬的需要成了人的基礎需要。想家的心理現象正是這種愛與歸屬需求的外在體現。
今年入伍的新兵大多出生于1995年以后,甚至部分200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也進入了軍營,他們大多生活在豐裕優(yōu)渥的物質環(huán)境之中,生活在父母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之中,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同學朋友感情之中,很少經歷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雙重”磨難。應征入伍后,短期之內原有的物質環(huán)境、家人之愛、朋友之情驟然消散,必然導致這部分新兵因無法感受到原有的愛和歸屬而產生強烈的想家心理。這種想家的心理現象只有得到及時地緩解和轉移,才能促使新兵更早的“走出來”“融進去”,建立并追求更高層級的需求。
緩解和轉移新兵想家心理要求,各級特別是新訓骨干做到“準”“真”“快”。要準確找到新兵想家的癥結所在,究竟是想念物質環(huán)境還是想念愛與感情、是想念父母家人還是想念朋友同學;只有查明原因,才有利于新訓骨干對癥下藥,提高工作效率。要真情緩解新兵的想家心理,特別是對于想念父母家人之愛、朋友同學之情的新兵,新訓機構要加快完善新兵情感溝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新訓骨干要真正做好父兄、師友的角色,將新兵當成自己人,讓新兵在部隊找到大家庭和新朋友;要快速轉移新兵的想家心理,新訓工作不足百日,經不起拖沓,一旦新兵想家心理得不到轉移,必將導致其心理負擔加重、更高層級需求難以建立,影響訓練中心工作。新訓骨干必須抓住新兵入營后的關鍵時期,迅速行動,讓新兵快速進入訓練節(jié)奏和環(huán)境之中。
“落差”——新兵心理預期的跌落。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的認知是具有不斷修正和重新認知的特征,而新兵入營后產生的“落差”心理現象,多是由認知的偏差所引起的,需要不斷的修正和調整認知結果,避免“落差”的跌幅過大而導致更多的問題。
很多新兵是懷揣當“戰(zhàn)狼”、做“冷鋒”,上飛機、下潛艇的夢想進入軍營的,但新訓初期的“直線加方塊”“內務加隊列”的枯燥生活,讓他們開始“懷疑人生”,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新兵甚至會由此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主動申請退兵。這種“落差”,其實是由新兵對個人期望目標與現實環(huán)境認知的雙重偏差所導致的,對期望目標認知過高和現實環(huán)境認知過低更加重了這種落差的程度。各級應該主動引導新兵正確認知現實,降解分解目標,促使新兵既能腳踏實地,又能著眼長遠。
解決新兵“落差”心理,要求各級新訓骨干要在引導認知、降解目標、示范引領3個方面下功夫。引導新兵區(qū)分影視宣傳與現實環(huán)境、區(qū)分影視英雄與真實軍人,讓新兵認識到宣傳過程中夸張和簡化以及現實環(huán)境中的樸實和復雜,避免新兵始終處在虛幻的夢想之中;按照“期望機率理論”,幫助新兵對期望目標進行降解分解,進而提升二級目標的可能性,讓新兵在更“接地氣”的目標之下減少落差,增強動機;新訓骨干自身形象是新兵入營后對現實環(huán)境認知的最直接參照,因此,新訓骨干頑強的工作作風、豐富的經驗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質,也必然能夠加強和改善新兵對現實環(huán)境的認知,減少新兵心理“落差”的程度。
“畏難”——新兵不良潛意識的反映。與“落差”心理相似,畏難心理同樣與認知偏差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認知偏差通過潛意識反映出來,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由于對新訓工作和新訓環(huán)境的認知偏差,在部分新兵的潛意識中,很容易認為訓練任務或管理要求不易實現或者不值得去做,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敬而遠之,產生畏難心理。
部分新兵在入營之前就被灌輸各種消極觀點:部隊訓練“極其嚴格”、部隊訓練“花把式”、部隊管理“嚴上加嚴”“過渡兩年就可以回家了,不用較真”等,有的錯誤觀點往往先入為主,再加上新訓過程中也確實存在個別新訓骨干素質不過硬、部分訓練管理不科學等現象,更加深了部分新兵對訓練和管理工作的顧慮和抵觸,動搖了新兵服役訓練的心理基礎,通常外在表現為新兵“遇第一不爭、見紅旗不扛”“泡病號”“磨洋工”,甚至是主動提出退兵申請現象。另外,畏難心理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新訓骨干必須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及時化解新兵個體的畏難心理,防范畏難情緒的擴散。
畏難心理的隱蔽性特征,要求新訓骨干在化解新兵畏難心理時必須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按照“一察二析三調試”的思路和順序,最終將導致新兵畏難心理的緣由查清弄明。一察:要注重觀察新兵的行為表現和言談舉止,撥開一些“假病號”“假刺頭”的虛假面紗,及時發(fā)現他們的畏難心理。二析:要深入分析這部分新兵產生畏難心理的原因,是缺乏端正的入伍動機,還是對訓練管理環(huán)境的認知偏差,或是對其他因素的顧慮。三調試:要結合分析結果開展兩個方面的調試。對新訓骨干綜合素質和訓練管理環(huán)境的調試,提升新訓骨干依法帶兵、文明帶兵的能力素質,營造按綱施訓、科學施訓的良好氛圍,打消新兵對訓練管理工作的顧慮;對新兵入伍動機和認知方法的調試,引導新兵將自我目標和社會目標、國家目標相結合,實現“雙贏”;同時還要引導新兵通過觀察、討論、參與等方式,形成對部隊訓練管理生活新的認知,避免偏聽偏信、以訛傳訛。
“想家”“落差”“畏難”等情緒,是新兵入營時常見的心理現象,既不應該成為新兵消極訓練、抵觸管理的“借口”,更不應該成為思想原因退兵的誘因和依據。新訓過程中,各級機關和新訓骨干應該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本領恐慌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過硬的素質能力,及時解決好新兵心理問題和思想顧慮,在思想原因退兵上亟須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