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麗江故事

2014-08-15 00:43趙良冶
四川文學 2014年22期
關鍵詞:馬幫麗江古城

◇趙良冶

常聽人言,古城麗江,麗江古城,高原水鄉(xiāng)大美之城。

到了才知道,這麗江,其實不是古城的名字。古城所在地大研鎮(zhèn),若以此推論,當稱大研古城。麗江是個市,下轄縣級的古城區(qū),古城區(qū)下面才輪得著大研鎮(zhèn)。

古城出名,不過近二三十年的事。但不知始于何時,也不知怎么回事,人們將大研古城叫為麗江古城。一來二去,知道大研的反倒寥寥無幾。更有甚者,干脆省略“古城”二字,直呼麗江。

想必名氣過大,一座古城居然替代偌大一個麗江市。既已如此,我也姑且隨大流,就以麗江抑或麗江古城稱之。

無愧高原水鄉(xiāng),行走麗江,尋訪古城故事,似乎就注定與水結緣。

古城交錯的街巷,一家緊挨一家的店鋪,在外地游客眼中都一個樣,讓人找不著北,一下子失去方向感。

好在一旁,三條河走街穿巷,人呼中河、東河和西河。一聽便知,那是依照流經(jīng)方位取的名。說是河,寬不過三四丈,怎么看也不像,倒不如說溪流更妥當。

碧浪清波,流水潺潺,不急不緩如影隨形。游客問路,根據(jù)不同的走向,納西族人總據(jù)實以告:逆流而上,順水而下,過橋而去。

簡潔明了一句話,道出一個規(guī)律。麗江古城晃悠幾天,順著水的流向,我也能分辨東西南北,估摸大致方向。

三條河滋潤一方文明,孕育出一座麗江古城。

擇水而居,納西族先人大智慧,選中玉龍雪山下這片風水寶地。

城北象山腳底,黑龍?zhí)度畤娪?,一條玉河自然天成,萬年流淌。元時,麗江宣撫司治所遷此,將玉河一分為二,開挖西河解決水源,奠定木氏土司府邸根基,初顯古城雛形。清時,為飲用和農田灌溉,再開東河,玉河由此一分為三,古城終成今日格局。

一分為三的水系,衍生滇藏茶馬古道一段傳奇。

與河水相伴而行,路面滿鋪堅硬的五花石。銅鈴清脆,馬蹄聲起,迎面趕馬人。納西族服飾別致,趕馬人精神,小心牽著馬,拉著游客,晃蕩著迎面走來。

仿佛回到從前,馬背上不是膽戰(zhàn)心驚的游客,而是彪悍豪放的趕馬人。

夕陽墜入玉龍雪山,一匹匹的馬兒,一隊隊的馬幫,追逐著晚霞,匆匆走進麗江。馬蹄敲擊五花石,聲音此起彼落,極有節(jié)奏,極有韻律,一首激越雄渾的交響曲,響徹古城。

玉龍旅馬店、瑞春旅馬店招牌高懸,樓房高大,庭院寬敞,足以容納上百匹騾子。門洞大開,店主人殷勤,緊緊握住大鍋頭的手,噓寒問暖道平安。旁邊的伙計們,忙著招呼趕馬人,一長溜的騾子,依次踏入大門。

蜚聲世界的麗江,扼守滇藏茶馬古道要津,明朝以來,逐漸成為交通樞紐、商貿中心。

麗江南下,經(jīng)大理到普洱,云南茶葉主產區(qū);麗江西進,取道香格里拉、德欽進西藏,抵達拉薩后,前行即是尼泊爾、印度;麗江北上,途經(jīng)四川的鄉(xiāng)城、木里、康定到雅安,同川藏茶馬古道相接相連。

沿途江河橫亙,雪山高原,氣候惡劣,道路艱險。挑戰(zhàn)人類極限,行走世界屋脊,催生出吃苦耐勞的馬幫,驅趕著騾子往來奔忙。馱進茶葉、布匹、食鹽、金銀,馱出麝香、鹿茸、藏香、皮毛、綠松石。馬幫由大鍋頭主事,大的一百多匹牲口,小的二三十匹。走一趟西藏,從麗江到拉薩,行程六千里,歷時三個月。

始于明朝初年,茶馬古道愈加興盛。

準確地說,也直到這時,麗江宣撫司的傳人阿甲阿得,方蒙明太祖朱元璋恩典,欽賜“木”姓,改稱木得。這木得雖年近七十,卻毫不糊涂,審時度勢,決意依附中原王朝。于是親率部屬,萬里迢迢表忠心,奔赴南京覲見明太祖。朱元璋老謀深算,恩寵有加,敕封木得麗江土知府職位,賜“誠心報國”金帶等物件,許他世襲罔替。目的有二:替自己看住大理再起;防范吐蕃生亂。

木氏土司就此閃亮登場,掌管一方生殺予奪,步入權力的頂峰。

木得和他的繼承者明里忠心耿耿,為明王朝看護西南一隅;暗里強勢擴張,除去麗江全境,還占有今天的迪慶州、怒江州,實力大增。對內也算治理有方,文化方面學漢文,仿效漢俗,建起萬卷樓,收藏中原經(jīng)典著述;經(jīng)濟方面農牧業(yè)并舉,興辦金礦、銀礦、鹽礦,開拓茶馬古道南路。也就是這個時期,麗江古城規(guī)模初具。

茶馬交易豐厚的回報,誰個不眼饞?政權穩(wěn)固的木氏土司,派出得力手下,組建官辦經(jīng)營團隊,實現(xiàn)產供銷一條龍。

當年,明王朝北面戰(zhàn)況吃緊,戰(zhàn)馬匱乏,嚴禁茶葉私下買賣,實行以茶換馬。木氏土司為增加財富,采取建立姻親關系、武力打通道路等方式,瞞天過海,直接從滇南、滇西南產茶地區(qū)采購粗加工的茶葉。返回麗江,送往自辦的制茶坊,生產出優(yōu)質成品茶,再銷往藏區(qū)。來自麗江,品質又好,藏民直呼“麗江茶”。

官辦的馬幫,騾子超過兩千匹,春走茶山,夏進西藏,冬季休整。馬幫在藏區(qū),僅五十斤茶葉,可換上好藏馬一匹?;貋砗螅侔闯⒁?guī)定,以馬換茶。不過,這時變?yōu)椋荷像R一百二十斤,中馬七十斤,下馬五十斤。朝廷得馬,木氏土司獲利,皆大歡喜。

徐霞客游歷至此,感觸良多,終以“富冠諸土”稱贊麗江的富足,以“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慨嘆木氏土司府邸華貴。

不過,月有陰晴圓缺,稱霸三百來年的木氏土司,終歸煙消云散。此時端坐金鑾殿的,已是清朝的雍正爺。為加強中央集權,雍正強力推行改土歸流,西南地區(qū)的土官、土司喪失所有權力。

唯有馬幫,繼續(xù)書寫著麗江的輝煌。

一個木氏官辦團隊倒閉,無數(shù)商人取而代之。一句諺語,“納西族人發(fā)財靠馬幫”,引領那個時代的潮流。馬幫的興旺,還催生出一系列附屬產業(yè)。

養(yǎng)騾子成為農家主要收入來源。麗江騾子力比馬大,通人性,易調教,持久耐勞,適應惡劣環(huán)境。行走茶馬古道,馱運貨物靠的是騾子,而非馬。馬幫爭購,騾子行情經(jīng)久不衰,一匹小騾子,直抵二十頭肥豬價格。小戶人家,依靠繁育騾子,買田置地,娶妻生子,過上舒心日子。

旅馬店生意火爆,馬幫往來不絕,店主人迎來送往。除去房租和馬料錢,店主人利用地頭熟,行情通,充當掮客,為住店客商賣出山貨藥材,置辦回程茶葉綢緞,抽取不菲的傭金。

系列服務應運而生,諸如專賣趕馬人炒面、酥油的店鋪,馬綈、藏靴的作坊,騾子飼料的草場,馬鞍、馬掌的馬具店。即便金銀首飾、紅白銅器皿、皮毛制革等行業(yè),依托茶馬古道,也賺個盆滿缽滿。

據(jù)此,有人放言:古城是馬幫的馬蹄踏出來的!

馬幫身影早已消失,好在流水依然,陪伴我悠悠地走。

有水自然有橋。

古城多橋,多到隨處可見。粗約數(shù)數(shù),不大一座古城,竟有橋三百多座,包括石拱橋、石板橋、橡木橋,材質不同造型各異。

走上一趟,麗江的橋各具特色,各有故事道來。

炫耀富貴的,當是玉帶橋。橫臥木府正門,橋寬遠超橋長,氣派十足,世間罕見。就其來由,仿自北京皇家金水橋,為府邸增色,為木氏土司楊威。

材料奇特的,應數(shù)萬子橋。說那明代,麗江一楊姓富翁,家財萬貫,唯獨膝下無子,莫大遺憾。后得高僧點化,修橋鋪路,祈求菩薩垂憐。為表虔誠,楊姓富翁舍近求遠,棄城邊上好青石不用,四出尋得一種罕見的砂巖,建起萬子橋。如今游人至此,莫不俯身細觀,眼瞧那砌橋的砂巖,似無數(shù)沙子凝結而成,寓意子孫萬千。不知是楊姓富翁該當有后,還是感動神靈,居然連得兩子,坊間傳為美談。

詩情畫意的,且看鎖翠橋。周遭象山疊翠,黑龍?zhí)冻伪?,亭臺樓閣點綴,烘托好一座鎖翠橋。清朝光緒三年,橋成,滿城耆老恭迎知府大人,懇請賜名。知府許其翔頗有幾分學問,率一眾鄉(xiāng)紳和屬下,沿橋走幾個來回,若有所思,揮筆落下“鎖翠”、“溢青”四字。眾人齊聲叫好,遂以“鎖翠”作橋名,意在將滿目秀色盡鎖黑龍?zhí)丁蛳氯善俨?,水花飛濺,聲若雷鳴。橋上還有前人撰聯(lián)“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亦是恰如其分,道出無限詩意如畫美景。

年代久遠的,自有大石橋。跨越東西城區(qū),連接繁華路段,周圍店鋪林立,橋上人流熙熙攘攘,無愧古城眾橋之首的贊譽。幾百年過去,就在明朝,木氏土司建橋于此,超越時空的眼光,讓人佩服。當年橋下,可見玉龍雪山倒影,雅號映雪橋。又因橋上從事麻布交易,俗稱賣麻布橋。

橋的精彩,恰好就在這個俗稱上。

麗江的橋,與他處不同,除去連接兩岸交通,另有一大用場,為買賣雙方提供生意處所。橋上開市,當?shù)厝朔Q之橋市。

橋上開市做買賣,可謂麗江一大怪。

橋市熱鬧,橋市人來人往,橋市生意火爆。但凡趕街的日子,四鄉(xiāng)的人背起土特產,早早來到橋市,挑個好位置坐下,放開嗓子吆喝開來。

賣麻布橋,賣鴨蛋橋,賣雞豌豆橋……顧名思義,什么橋做什么生意,那是大有講究,不可亂套的。

賣麻布橋專賣麻布。麻布用途多多,納西族婦女的長裙、圍腰,麻布多多益善;老人故去,除棺木經(jīng)過的橋麻布纏繞外,孝子周身麻布衣,麻布帽,外加麻布腰帶。麗江麻布非比一般,麻線中需添加火草線混織。這樣織出的麻布,綿軟潔白,經(jīng)久耐用,透氣性和保暖性俱佳。

賣雞豌豆橋專賣雞豌豆。雞豌豆本為麗江特產,生長高寒山區(qū),主要用于制作涼粉。古城人家,不少靠賣涼粉謀生。這涼粉別具風味,暑天涼吃,寒天熱吃,拌以辣椒、花椒、芥沫等,外加糖醋。做涼粉一要好粉,二要好水,麗江兩者兼?zhèn)?,游人有口皆碑?/p>

賣鴨蛋橋專賣鴨蛋。納西族嗜好咸鴨蛋,招待客人,飯桌上少不了這道菜。馬幫上路,忘不了攜帶咸鴨蛋,食用方便開胃口。據(jù)說有位趕馬人,隨身帶一個咸鴨蛋,沿途就著下飯,走到拉薩還沒吃完。利用湖泊溪流,納西族人大量飼養(yǎng)鴨子,生下鴨蛋賣幾個錢,補貼家用。當?shù)剡€有一說,咸鴨蛋治痢疾,也不知真假。治不治病姑且不論,麗江鴨蛋腌制得法,細膩化渣,不咸不淡,切開蛋黃冒油,倒是親口嘗來親眼見。

游客一路勞頓,天遠地遠入住麗江。急匆匆,第一件事,便是邀約三五同伴,尋得街邊飲食店,每人吆喝上兩碗涼粉,外加幾個咸鴨蛋。好滋味,涼粉入口麻辣酸甜,柔而不斷,口感純正。稀里呼嚕,連汁水一口氣喝個碗底朝天。接下來就著小酒,品著滋味悠長的咸鴨蛋,看著橋下燈紅酒綠流淌的風景,聽著柔婉清越哀怨纏綿的納西古樂,遙想橋市昔日的精彩。

見怪不怪,麗江橋市歷史久遠。

橫斷山脈腹地,三江并流高山深谷,人員往來極其不便。沖破大自然的束縛,納西先民想到架橋,琢磨出一項偉大的發(fā)明。

透過古老的納西象形文字,可見“橋”從水從木,納西語稱“笮”?;赝麧h代,麗江直呼“笮”,可見那時此地已有橋。有了橋,無論早期的溜索,抑或稍晚的浮橋,還是以后的石拱橋,兩岸住戶背上蔬菜、瓜果、草藥等,相聚橋頭互通有無。

年復一年,橋市約定俗成。

天下橋的名字,雖名目繁多,各有寓意,但似麗江這樣大眾化,直言不諱,以買賣的商品命名的,聞所未聞。

橋市難覓,橋邊的字紙爐亦是灰飛煙滅,殘留在老輩人的絮叨中。

古代的人,凡沾有文字的紙張,不隨意丟棄,而是建字紙爐集中焚燒,以示敬重。清朝時期,古城人采集五花石,在大石橋、萬子橋畔等處,砌起八個塔形字紙爐,逢初一、十五日,焚化字紙。字紙爐兩廂,刻楹聯(lián)一副:能知付炬者,便是識丁人。額有橫批:敬惜字紙。

字紙爐的出現(xiàn)意義非凡,標志古城文化悄然興起。

改土歸流之后,木氏貴族獨享的中原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有教無類,百姓終得受教育的權利。朝廷任命的幾任知府,個個倡導教育,推崇讀書。

首任知府楊馝,雖系漢軍正黃旗人,長年領軍打仗,但注重儒教,親手籌建雪山書院,開庶民讀書先例。

繼任知府管學宣,進士出身,自以弘揚儒術為己任。他制定一系列舉措,促學風日盛:重修玉河書院,開辦義學館;子弟不上學讀書,嚴懲其父兄;百姓不上學讀書,追究鄉(xiāng)約、保長責任;成績優(yōu)異的學子,官府深夜登門拜訪,資助柴米;學而優(yōu)則仕,舉薦任用品學兼優(yōu)的學子。

進入鼎盛時期的清廷,重視邊地人才培養(yǎng),麗江考秀才的名額,由最初的五個增至十五個。數(shù)額的增加,極大刺激百姓神經(jīng)。為博取功名,讀書人不斷增多,讀書風氣日盛。

讀書之風到何等程度?嬰兒滿周歲,不再沿舊俗抓鬮,而是母子梳洗打扮,一身盛裝,背孩子上街去也。去干什么?買上一本《三字經(jīng)》,外帶筆墨紙硯,寄望孩子發(fā)奮讀書,魚躍龍門光宗耀祖。

麗江學子不負眾望,雪山書院寒窗十載,終于熬出個進士。雍正到光緒,不到兩百年,麗江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考中八位進士,六十多位舉人,秀才成百上千。以至游客走街串巷,一個不小心,便與前賢們打上照面。

就在四方街西頭,小巷本無名,巷口高聳科貢坊,張揚一方文化。游客云集,莫不與其合影,沾沾進士、舉人的文氣。

小巷幽深,將人們帶入嘉慶、道光年間。巷內楊姓人家,喜事不斷,接連出了兩位舉人,一位拔貢。

官府得意,百姓雀躍,捐資建起科貢坊,褒獎學子成才,激勵后世發(fā)奮。

蹊蹺的事居然發(fā)生。幾十年過去,還是這條無名小巷,一戶姓和的納西人家,真?zhèn)€又出了進士。于是乎,興高采烈的人們再度湊錢,將兩層的科貢坊加高,改作三層,愈顯挺拔壯觀。

漸漸地,無名小巷由此得名,稱之科貢巷。

與科貢巷同樣,進士李樾舊居那條小巷,也是因了門樓匾額刻有“太史第”,借光名曰太史巷。這李樾,道光年間進士,因年輕而卓有才華,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極盡風光。

不過,讀書不一定非得金榜題名。盤點一番,麗江文化中的佼佼者,多為不得志的秀才們。其中的代表人物桑映斗,雖與李樾師出一門,卻是花開兩枝。一個青云直上,一個秀才落魄,境況不同,建樹大相徑庭。

相傳,桑映斗年長,遵循老師吩咐,每日督查學子背書。誰想這李樾,什么都好,就數(shù)背書功夫稍遜,曾遭桑映斗責罰。李樾心存怨恨,那年高中歸來,打馬游街,前呼后擁途經(jīng)桑家。一時斗氣,喝令駐足,對著大門鑼鼓齊鳴,羞辱桑映斗。桑映斗無語,只有關門閉戶,忍氣吞聲。

李樾著述傳世不多,僅見《普濟大喇嘛紀略》。桑映斗不同,屢次鄉(xiāng)試不中后,轉而傳道授業(yè)解惑,并在貧困潦倒的厄境中,致力詩歌創(chuàng)作,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一如杜甫屢試不第,終以詩歌憤世嫉俗,桑映斗頗有杜工部之遺風。不同之處在于,他以家鄉(xiāng)為題材,詩中皆是父老鄉(xiāng)親的悲慘人生。

桑映斗詩句直白,淺顯易懂,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他的筆下,被迫從軍的農夫哀嘆:平日無軍餉,臨行無軍裝。依墻而泣的老農悲鳴:大男南隴死,次男維西殘。饑腸轆轆的婦人哭訴:采黃獨,食不充腸兒無乳,兒父欠租瘢在股。更有眾口齊聲怨:大麥黃,未登場。擷麥穗,充饑腸。充腸未幾日,課馬先下鄉(xiāng)。一顆一粒不得留,早年逋欠今年償……大麥黃,樂歲更比兇歲苦!

這些詩,極似杜甫《三吏》、《三別》,讀來令人潸然淚下。一個極富正義感的詩人,直面戰(zhàn)亂和饑荒,感慨民生多艱,續(xù)寫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歌新篇章。觀其一生,寫詩兩千多首,歷經(jīng)歲月滄桑,至今尚存四百余首。

不以功名立身,而以詩歌傳世,桑映斗顯然更勝一籌。

又何止一個桑映斗,這個時期的麗江,可謂人才濟濟。雪山詩圣馬之龍,農民詩人楊竹廬,詩僧妙明,散文家楊昌,畫家王源、王錫銅……享譽云南乃至中華大地。

三百年過去,有幸拜讀《玉河書院記》。擊掌叫絕,堪稱真知灼見的,當是:開拓風氣,變習俗之要,莫若文教!

古人圣明,書院以雪山、玉河命名。玉龍雪山,麗江眾水之源;玉河一分為三,澤惠古城生靈。沒有雪山與玉河,麗江喪失生命源泉;沒有書院,古城何來文化人!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崇尚水,崇尚自然,凸顯中華文明的個性特征。

凡屬泉水源,莫不供奉署神靈,刨根問底,麗江生態(tài)崇拜源遠流長。

納西族信奉東巴教,教義中尊署為第一神靈。署神靈種類繁多,各具神通,各司其職,主宰天下自然萬物。

署神靈的傳說由來久遠。遠古洪荒,天降甘露兩滴,一滴跌落地面,變成了人;一滴掉入大海,化作了署。依照這個傳說,人與署,兄弟也。闡釋這個傳說,人與署密不可分的關系,可否解讀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納西先人以神秘的宗教色彩,走在我們的前面。

隱居泉底的署神靈,護佑一方清泉,常年流淌,永不干枯。愛護自己的兄弟,納西族人愛水護水,規(guī)矩多多:不能采伐水源地林木,不能在水源附近吐口水,不能在水里洗馬桶,不能往水里傾倒垃圾和臟水,甚至不能高聲喧嘩……

即便用水時段,也有嚴格規(guī)定:上午十點前,挑水家用,河里不得洗衣洗菜;待十點鐘一聲炮響,洗衣洗菜開禁,洗菜的占上水,洗衣的居下游。洗衣有講究,先用盆洗,污水倒入廁所或空地。

至于洗街,源起木氏土司,七天來上一回。

洗街時,西河上方關起閘門,抬高水位,讓河水漫上街道,順勢流進四方街,再轉向大石橋周邊,然后匯入中河。一時間,條條街巷溪流滾滾,景象壯觀。

待得水退,五花石锃亮,古鎮(zhèn)光鮮活力倍增。

挑水場面,洗街奇觀,今日通通不見。好在泉水源處,石榴井、甘澤泉等處的三眼井尚存。供奉的署神靈,人身,蛙頭,蛇尾,全然納西象形文字中模樣。

河流三條,麗江地下水自然富集,泉眼特淺特多。尤為奇怪還在,說的是三眼井,其實眼前不過依次排列水潭三個。水質清冽純凈,井水不用繩索提,自個兒咕嘟咕嘟往外冒。潭沿條石壘砌,泉水順著地勢,由高向低依次流淌,冬暖夏涼。

即便有自來水,習慣成自然,婦女們依舊操勞井邊。頭眼井飲用,二眼井洗菜,三眼井洗衣,功用嚴格區(qū)分,衛(wèi)生又節(jié)水。

以水為美,以水為傲,人說西方有威尼斯,東方有蘇州,怎么偏偏漏掉麗江,一座人與水和諧相處的古城。遍走云貴高原、西部大地,這樣的水城,獨一無二。饒是江南水鄉(xiāng),論文化各具特色,若論到水,那是自愧弗如。

耳聞目睹,以水城聞名四方的蘇州,這些年生態(tài)惡化,河流泛綠發(fā)黃,異味撲鼻。又豈止一個蘇州,即便周莊、同里一類大名鼎鼎的水鄉(xiāng),那水斷然不敢親近。

麗江獨好,至今猶見,溪流邊,泉眼旁,游客逐水嬉戲,親密無間。

麗江水系非常古老,也非??茖W,非常實用。納西民族的經(jīng)典之作,舉世矚目,一舉奪得世界自然遺產桂冠。

水造就了麗江,滋潤了麗江,無法想象沒有水麗江何等模樣。這些年,旱魃頻頻光顧,連續(xù)三年大旱,麗江三條河流,依然那么清澈,依舊歡快歌唱。

聽著水的詠嘆,我悠悠地走著,一步一景,步移景換。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好個高原水鄉(xiāng)大美之城。

1922年,有探險家美籍奧地利人約瑟夫·洛克,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撰稿人、攝影家身份,長期旅居麗江,直至1949年離去。然而,洛克撰寫的書中,麗江竟然平淡無奇,僅僅是“一片土砌的小屋,還有一個集市,如此而已”。

目睹貧窮,歷經(jīng)戰(zhàn)亂,善于捕捉美的洛克,居然未能透過土砌的小屋,別樣的集市,發(fā)現(xiàn)麗江的美麗。

一點不怪洛克,麗江的美麗原本屬于今天的故事。

只有富足,人們才會尋幽探勝;只有和平,人們才會享受寧靜閑適;只有世人紛紛踏上旅途,麗江古城才會魅力四溢天下?lián)P名。

猜你喜歡
馬幫麗江古城
深圳南頭古城有熊酒店
紫鶯落墨靚古城
古城西南兩座橋
從Holiday到Foliday 復游城或將重塑麗江度假方式
麗江三朵節(jié)
通海古城綴記
高仕興:云南普洱市馬幫傳統(tǒng)民族文化繼承者
給烏麗娜的一封信
給烏麗娜的一封信
乌海市| 云梦县| 新龙县| 青海省| 法库县| 余庆县| 温州市| 开江县| 固镇县| 稷山县| 湘潭县| 丽江市| 孟连| 静安区| 徐州市| 庆云县| 名山县| 腾冲县| 永寿县| 红河县| 正定县| 易门县| 京山县| 兴化市| 扎囊县| 含山县| 集贤县| 满洲里市| 沭阳县| 桦甸市| 玛沁县| 德昌县| 乐安县| 延边| 滨州市| 木里| 济源市| 桃园市| 定襄县| 北京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