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飛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逐漸在各行業(yè)中充分應用。高中地理涉及到較多的自然規(guī)律,例如地球演變以及暖寒流形成等都需要通過形象的電子信息技術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微課是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一種產(chǎn)物,將微課與地理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保證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對微課的特點以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85
國外早在很多年前就探索和實踐了微課這一教育教學模式,而在我國還屬于新型技術,應用還不廣泛。高中地理雖然屬于文科系列,但是還是涉及到大量的原理和規(guī)律要求學生理解,需要將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例如對于暖流寒流形成的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原理的掌握。這其中都需要大量的理論,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想象力難以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采用何種課堂形式對于學生是否能夠達到理想的學校效果是具有關鍵性作用的。
1“微課”的含義和特征
就微課的含義來說,它和傳統(tǒng)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主要立足于地理的微觀角度進行教學。目前,世界教學學者對于微課還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定義,因為研究人員領域和階段的不同,對于微課的理解也會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就微課的特征來說。首先微課具有微小型,雖然各學者對于微課在宏觀層面上的特征理解較為統(tǒng)一。其中微主要是指微小,它和傳統(tǒng)的課堂比起來,所需要的時間更少。課主要是指應用一定的教學形式來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式,屬于一種教學過程或者教學自原因。實踐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應用模塊化或者課程內容分解的方式,在極少的時間內,讓教學目標能夠可視化和清晰化,這種模式和過去的教學模式相比,能夠讓教學重點更加明顯,學生的對課堂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其次,微課具有多元性,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充分使用視頻或者音頻等教學技術。另外微課主要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基礎,主要根據(jù)看視頻或者聽音頻的方式,另外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將視頻和音頻復制給學生,且這些資源能夠重復觀看,能夠幫助學生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充分掌握和理解。高中地理其理論和實踐結合性較強,如果學生想象力不足,很能對于這些理論性的知識加以理解。在應用微課之后,可以通過技術來形象展示和模擬地理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微課具有趣味性,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負責通過語言講授知識,教學的效果完全靠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生的專注程度,部分教學語言枯燥無味,學生難以提高興趣,缺乏學習動力。采用微課教學方式之后,學生在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競爭激烈,而且趣味不斷,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起來了。
2“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采用微課能夠讓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從而讓學生對教學大綱中的教學內容有效掌握。首先,微課具有可行性,微課需要教師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并更新知識體系,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并為學生自我學習和提高提供技術支持。其次,微課充分分析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保持最佳狀態(tài)的注意力是一定時間限制的,在學習之后必須要通過休息來恢復精力,高中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和自學能力上達到峰值。微課正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平臺,學生在理解和掌握重難點中更加方便。最后,微課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針對差生,微課能著重講解知識結構并分析知識點,對于優(yōu)生來說,微課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并完善學習思路。微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應用。
2.1應用于新課導入預習,學生能夠更加充分的掌握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知識較為繁瑣雜碎,涉及到很多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除了少部分知識需要理解掌握外,大多數(shù)在知識需要記憶。在導入預習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課,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并初步認識所學內容。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加入需要學生的教學內容,學生在預習教材后再觀看微視頻,從而將所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做好課堂準備。另外,采用微課視頻能夠將學生的課余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并騰出大量時間來學掌握課堂知識。在學習河流地貌的過程中,學生很難對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加以區(qū)分,對兩者的地貌類型和形成原因難以理解,如果只閱讀教材的話,學生難以對這些知識進行掌握,其地理知識結構也難以達到完整化和系統(tǒng)化。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加以一些圖片,讓學生明白,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會沖擊旁邊的地表,達到侵蝕效果,從而形成侵蝕地貌;而被河流攜裹的泥土會在河流流動速度減慢時沉積在附近,從而形成堆積地貌,這樣學生能夠對兩種地貌的概念有個大致影響,課堂學習中將會更加容易。
2.2應用于重難點中,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有較多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對這些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能難以對其表達出來,學生也難以通過有限的想象力加以理解,這種機械枯燥的教學方法會導致課堂氛圍乏味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抑制,從而喪失了地理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采用微課,將重難點通過視頻內容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將需要想象和理解的文字通過可視性的視頻和動畫展示,學生對地理知識能夠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另外針對疑難問題,可以在微課中對其重點闡釋,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過程中,學生對水循環(huán)的形成過程、類型以及水體之間的補給關系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知足水循環(huán)的動畫,將難以理解的水循環(huán)示意圖通過動畫展示出來,學生會有形象和直觀的學習體驗。通過觀看微視頻,學生充分了解到海上循環(huán)、陸地循環(huán)和海陸循環(huán)是水循環(huán)的三種形式,并掌握住自然界水體轉換的整個過程。
2.3延伸拓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更加具有整體性
學生在高一地理學習過程中認為地理較為容易,然而在分科之后就對地理知識很難理解了,著其實是地理學習由易到難的一個過程。在高二、高三學習中,學生不僅需要對知識進行理解記憶,還要學會對其靈活應用。所以,教師可以應用微課視頻對知識加以拓展延伸,應用具有多樣性的問題方式,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所收獲,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差生能夠基本掌握課本知識,中等生能夠查漏補缺,優(yōu)生能夠延伸知識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對《交通運輸布局變換的影響》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微課視頻,針對個別實際案例,設計問題。學生會掌握到鐵路運輸也是影響聚落空間形態(tài)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向學生展示北京商業(yè)網(wǎng)點的分布,為領悟能力強的學生提供知識延伸的機會,中等生則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來對交通運輸線對聚落空間形態(tài)的影響能加強理解。
3總結
微課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充分應用了信息網(wǎng)絡技術,并契合了我國教學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將其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不僅能夠落實新課程理念,還能改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從而保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秀明.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5.
[2]崔玉蓮.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5.
[3]安曉麗.高中地理微課設計開發(fā)與教學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4]陳丹.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中),2014,12(11):107.
[5]周路.基于微課資源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探討[J].黑河教育,2015,06(9):62.
[6]何曉峰.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