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岷 王珺 陳文靖 劉俊麗 姜其娜 楊琳紅
【摘要】 目的 對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選取156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 首先對患者進行專業(yè)的護理和綜合治療, 然后觀察患者臨床征象的變化特點。結果 經治療后156例患者顯效86例(55.13%), 好轉53例(33.97%), 無效12例(7.69%), 死亡5例(3.21%), 總有效率為89.1%?;颊叱霈F頻發(fā)室性早搏(頻發(fā)室早)38例(24.36%), 心臟彩超右心室擴大156例(100.00%)、左心室擴大95例(60.89%)、主動脈弓迂曲40例(25.64%)。結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復雜的臨床表現, 研究和分析其臨床特點有助于指導臨床, 以便綜合治療, 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 冠心??;慢性肺源性心臟?。慌R床特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28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或者胸廓嚴重畸形等發(fā)展而來, 以上疾病可導致肺動脈高壓, 右心室后負荷逐漸增大, 右心出現肥大, 心腔擴張, 最后右心功能出現衰竭, 疾病繼續(xù)發(fā)展可導致全心衰竭[1]。研究發(fā)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的最常見病因, 在緩解期僅有咳嗽、咳痰等慢性呼吸道癥狀, 但急性期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或者肺性腦病等嚴重疾病[2]。目前醫(yī)院現狀來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見, 但病情復雜, 漏診誤診情況較多, 現為了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 特選156例患者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本院呼吸內科156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病情變化。患者的檢查結果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國際診斷標準。排除患有惡性腫瘤、妊娠、嚴重精神異常及對本次研究的治療方法有禁忌的患者。其中男91例, 女65例, 年齡42~81歲, 平均年齡(53.1±9.8)歲, 病程6~25年, 平均病程(17.7±5.2)歲;呼吸衰竭患者25例, 心力衰竭患者31例。所有患者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低流量吸氧, 并且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暢, 并且結合止咳、平喘、化痰藥物, 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根據治療原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時采用擴冠、利尿、強心等改善心功能綜合治療?;禃r按照4×103 U/次的計量給予糜蛋白酶, 2次/d, 15 min/次。在支氣管痙攣急性期時, 可采用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20030411, 規(guī)格:2 ml:1 mg)和愛全樂(異丙托溴銨氣霧劑, 勃林格殷翰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0682, 規(guī)格:2 ml:500 μg)霧化吸入, 持續(xù)15 min/次, 2次/d, 每次吸入后漱口清潔口腔。監(jiān)測患者電解質水平以及酸堿平衡, 并及時糾正。除此之外叮囑患者戒酒戒煙, 合理安排鍛煉, 控制體重水平,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采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膠囊(長效異樂定)、強心劑及營養(yǎng)心肌, 酌情進行抗血栓、抗凝及調血脂等治療[3]。
1. 2. 2 護理方法 按照患者需要量補充各種營養(yǎng)素, 保證熱量的充足補充, 建議其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補充維生素, 若患者不能進食, 可采取腸外營養(yǎng)。調整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均在舒適水平, 并且要保證環(huán)境安靜, 經常通風, 保證患者睡眠質量。對于痰多的患者, 應該及時幫助患者排除痰液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1. 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各種臨床征象發(fā)生情況。
1. 4 療效評定標準[4] 顯效:患者的各種癥狀基本消失, 生活可以自理;好轉:患者各種臨床征象明顯好轉, 癥狀減輕;無效:患者癥狀無好轉, 且有加重傾向;死亡??傆行?(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2 結果
2. 1 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經治療后所有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9.1%, 死亡率為3.21%。
2. 2 患者各種臨床征象發(fā)生情況 患者出現頻發(fā)室早、心臟彩超右心室擴大、左心室擴大、主動脈弓迂曲的比率分別為24.36%、100.00%、60.89%、25.64%。
3 討論
據統(tǒng)計, 近些年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有增高趨勢, 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更加明顯, 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機體長期處于缺氧狀態(tài)以及酸中毒損傷了血管內皮細胞, 可影響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huán), 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因其病情復雜, 臨床上診斷率和治療率均有一定偏差, 現在對于疾病特點的了解成為了研究的重點[5]。
通過臨床上的研究表明, 目前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并無統(tǒng)一診斷標準, 多數是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一些輔助檢查來確診的, 比如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若出現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表現, 長期高血壓、高血脂則可以考慮伴有冠心病。冠心病一般發(fā)展緩慢, 早期并無明顯癥狀, 所以容易造成漏診[6]。患者出現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后, 心肌細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壞死, 會更加影響心臟的功能, 導致疾病惡化, 而且由于此疾病無明顯診斷標準, 多數都會耽誤及時治療, 而耽誤治療, 相對于單純肺源性心臟病來說, 死亡率也相對更高[7]。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 對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早期的確診和及時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在臨床診斷中, 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注意病史, 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 若同時存在高度肥胖且吸煙的患者, 應高度警惕是否并存冠心??;②注意癥狀, 若存在心絞痛或胸悶情況, 應引起重視;③重視查體, 比如心尖博動位置、心濁音界、是否存在體循環(huán)淤血征象及肺循環(huán)淤血征象[8];④應常規(guī)行心電圖、心臟超聲及胸部CT等檢查, 明確是否存在右心增大、肺動脈高壓狀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右心和左心同時擴大, 心電圖不一定顯示電軸右偏, 但應注意肺動脈壓力情況及是否存在肺栓塞, 特別是肺微栓塞。治療過程中, 若一直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療, 效果不明顯時, 同時給予營養(yǎng)心肌、擴冠、強心利尿、擴血管和低劑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等綜合治療, 可有效降低心臟前負荷, 對患者的缺氧狀態(tài)起到緩解作用, 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 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9,-11]。
綜上所述,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復雜的臨床表現, 研究和分析其臨床特點有助于指導臨床, 以便綜合治療, 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魯忠缽.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探析. 當代醫(yī)學, 2013, 19(17):87-88.
[2] 劉曉. 56 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治療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 13(4):90-91.
[3] 陳柯.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探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4, 6(1):74-75.
[4] 趙云泉, 呂宏, 王俊, 等. 慢性心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診治分析. 西部醫(yī)學雜志, 2011, 23(3):462-463.
[5] 賈浩. 30 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診療觀察與分析. 當代醫(yī)學, 2011, 17(10):67.
[6] 公愛武. 老年肺心病并發(fā)冠心病70 例分析.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0, 25(1):76.
[7] 劉艷, 喬峰. 老年人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診治體會.吉林醫(yī)學, 2010, 31(12):1664.
[8] 田茂瓊. 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冠心病60 例臨床分析. 河北醫(yī)學, 2012, 18(2):177-179.
[9] 陸國臣. 52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8):161.
[10] 陳鵬.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特點分析.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3):1780-1781.
[11] 張鴻梅.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特點分析.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3):92-93.
[收稿日期:201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