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玲
【摘要】 目的 探究新活素(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為臨床提供理論參考。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 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新活素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肱動脈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FMD)變化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內皮素1的水平情況。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FMD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FMD情況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血清NO水平(45.01±4.78)μmol/L和內皮素1水平(73.65±20.67)ng/L改善顯著, 分別優(yōu)于對照組的(37.21±4.89)μmol/L、(81.52±22.33)ng/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新活素, 可有效增加患者血清NO含量, 降低內皮素1水平, 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血管內皮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2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而產生的疾病, 會導致患者的心肌微血管內皮功能受損,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整個微血管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對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嚴重威脅[1]。新活素是一種重組人腦利鈉肽, 其結構與人體分泌的內源性腦利鈉肽相似, 生理作用也基本相同[2]。本研究就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影響進行了一定的探究, 取得了有效成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2016年本院收治的首發(fā)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 入選患者均符合WHO規(guī)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 且排除嚴重瓣膜性心臟病、心包炎等影響本研究疾病。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平均年齡(75.28±8.56)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抗凝、抗感染、調脂及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 并給予相應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除予以上述治療外, 還予以新活素靜脈注射治療。新活素注入時沖擊量為1.5 μg/kg, 且在90 s內勻速注入后, 再以0.0075~0.0150 μg/(kg·min)的速度緩慢注入, 整個注入過程必須進行嚴密的心率監(jiān)測。
1. 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D變化及血清NO和內皮素1的水平情況, 并對比分析。血管內皮功能檢測: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血流診斷系統(tǒng)和高頻超聲探頭, 取位為患者右臂肘2~15 cm處, 研究中選取3個行動周期的平均值進行計算。待患者仰臥休息10 min后, 測得基礎值(D0), 而后測量放氣后60~90 s內肱動脈內徑(D1), 計算FMD。血清NO及內皮素1檢測:取樣時間為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 患者空腹12 h靜脈取血,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檢測。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D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MD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FMD情況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NO和內皮素1水平情況 治療前, 兩組患者血清NO和內皮素1水平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血清NO和內皮素1水平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冠狀動脈急性的、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性的心肌性壞死, 臨床上多表現(xiàn)持續(xù)性的劇烈疼痛, 可并發(fā)心率失?;蛐菘说?,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上, 針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方針, 盡量拯救患者已壞死的心肌, 及時處理各種并發(fā)癥[3, 4]。血管內皮是機體中代謝較為活躍的一種組織, 可分泌多種因子, 以調節(jié)體內平衡、炎性反應及免疫反應。鈉尿肽屬于B型內源性的利鈉肽, 是血管內皮分泌的一種較為重要的激素, 主要由3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鈉尿肽最先由日本學者在豬腦中分離, 廣泛的存在于心房、心室肌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等處, 具有強大的利尿、利鈉和擴展血管的功能[5, 6]。利尿肽在機體內部通過與其相應的受體進行結合使得第二信使環(huán)鳥苷酸升高, 從而使得患者的動脈和靜脈發(fā)生擴展, 介導一系列的生理效用, 抑制患者交感神經系統(tǒ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 有效減少心肌細胞的纖維化, 從而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表達組織因子, 防止血栓形成。新活素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重組型人腦利鈉肽, 其與內源性的鈉尿肽具有相似的生物學作用, 且其在心力衰竭及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都具有很好的療效[7, 8]。
本研究中將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 從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評分情況來看, 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具有良好效果。許多的冠狀動脈事件的發(fā)生并不完全取決于冠狀動脈的機械性狹窄程度, 而是與患者的冠狀內皮功能障礙有著密切的關系。內皮細胞的功能不全極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張力的調節(jié)功能受到損傷、冠狀動脈的血管壁進行重構、以及血小板及單核細胞等的活化[9, 10]。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紊亂不僅可以觸發(fā)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 還可能在斑塊破裂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NO是機體內較為重要的信息分子和效應分子, 是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一種重要的酶催化性活性物質, 能夠有效的激活鳥苷酸環(huán)化酶, 增加鳥苷酸的生成, 促使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內流減少, 擴張血管。內皮素1是血管內皮功能的主要標記物, 能有效反應內皮損傷程度。NO和內皮素1的平衡對血管張力和組織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 治療前, 兩組患者血清NO和內皮素1水平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血清NO和內皮素1水平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的說明了NO分泌過少, 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而使用新活素進行治療后, 血管的內皮功能得到有效改善。FMD也是血管內皮功能的另一表現(xiàn), 隨著高分辨率超聲測量肱動脈FMD技術的不斷完善, 臨床也可以通過檢測患者的肱動脈FMD間接反映患者冠狀動脈的內皮功能情況。從研究結果看, 治療前, 兩組患者FMD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FMD情況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進一步說明了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具有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 將新活素應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 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很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于熙瀅, 周大亮, 郝丹, 等. 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內皮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 17(1): 37-39.
[2] 張慧, 張曄, 李丹丹, 等. 新活素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內皮功能影響.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6, 8(5):596-598.
[3] 王明建. 新活素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1):76-77.
[4] 陳金水, 張曼, 薛萍, 等. 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新活素聯(lián)合小劑量呋塞米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64-65.
[5] 葛振嶸, 姜述斌, 帕爾哈提·吐爾遜, 等. 新活素聯(lián)合小劑量速尿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療效評價. 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 2015, 32(1):100-104.
[6] 丁懷玉, 魏明麗, 王俊杰, 等. 新活素治療急診PCI術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 35(6):
586-588.
[7] 楊志遠, 譚華清. 新活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臨床觀察.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3, 51(21):50-51.
[8] 羅曉菡, 石來新, 韋彩雯, 等. 新活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療效觀察. 中醫(yī)學報, 2014, 30(B12):278.
[9] 徐紅, 王伯松, 李金龍, 等. 持續(xù)新活素應用治療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6(12): 1244-1246.
[10] 馬晶茹, 譚力力, 金霞, 等. 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 42(9):796-798.
[收稿日期: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