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越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年紀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對于單詞和句子的掌握程度有限,如果英語教學太過枯燥,勢必會使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產生厭煩的情緒,這樣怎么能夠學好英語呢?因此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首要的教學任務。只有讓學生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有了繼續(xù)探究的渴望,教師的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直以來就有一種教和學是一對矛盾體的說法,其實,教與學從來就不是矛盾的,這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師生關系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果學生對哪位教師有好感,就會特別愿意上這位老師的課,而且課堂氣氛也會跟著活躍起來,學習熱情也跟著高漲。反之,學生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則會對這位教師所教的科目也同樣不喜歡,甚至在課堂上故意搗亂等。因此,教師要拋棄傳統(tǒng)的認為教師就是權威的代名詞,學生就要一切都聽教師的訓導,必須服從教師,否則就是不尊師重道的觀念。所以,教師必須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改變自己的角色,平等地對待我們的學生。教師要“打入學生內部”,和學生成為朋友,多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愛護尊重學生。上課時,教師就是學生的導師,對教學起到主導作用,課下,教師就是學生的好朋友,是學生傾吐心聲的對象。讓學生感受到,教師不僅是一位可尊敬的老師,更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
小學生都喜歡被表揚,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經常用語言真誠地贊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友好和信任,一旦學生得到了教師的贊美,便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會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產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一個喜歡贊美自己學生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師,那么師生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融洽,學生對教師所教的課也會越來越感興趣。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特別強調英語的情景教學,只有將學生放置到一個充滿了英語趣味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學生才能對英語語言的學習有新的認識,真正體會到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將語言知識內化為隨時可用的自己的知識,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有很多簡單易行的辦法。
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吸引力的warming up,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在教授Hello一課的時候,可以上課前先播放關于Hello的英文歌曲,簡單而明快,可以讓學生迅速地進入到英語學習中來,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游戲。教師要抓住學生這個特點,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英語小游戲,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colour的教學的時候,因為顏色的詞語有很多,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多個瓶子,每個瓶子的瓶蓋部分都有不同顏色的。瓶子里面是清水。然后在課上的時候,教師扮演魔術師,將學生手中瓶子里的清水變成不同的顏色。這樣的小游戲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記住了各種顏色的拼法,而且記憶非常深刻。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英語活動,比如開設英語角,進行英文歌曲比賽,英語演講等小活動,讓學生自己組織或創(chuàng)設更具特色的活動,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選擇,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生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學習興趣自然被激發(fā)了出來。
三、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英語教學中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內容,易于小學生理解和接受。生活就是教育,從生活當中選取相應的教學內容,一定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比如教材中所涉及的家庭,學校,玩具,動物,朋友等,都是學生身邊的事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盡量選擇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或活動為例,來引起學生的關注。比如教師在教授數(shù)字的時候,可以選擇學生的年齡,家里的人口數(shù),有幾張桌子凳子等,這些學生熟悉的常見的事物來舉例,拉近英語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就更有興趣了。
可以說,學生的語言能力的高低受到英語學習興趣的制約,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作為英語教師,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然后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