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婕
就像印度代表學問、智慧、藝術的妙音女神薩茹阿斯瓦蒂(Sarasvati)一樣,安諾舒卡·香卡的出場也總是夾抱著具有魔力神韻的印度西塔爾琴。琴聲在她的指尖流淌,就像是來自遙遠的吠陀時代,又緩緩鑄成了烈日下琉璃時尚的殿堂。她點燃著一明一滅的兩盞燈,低音是勇士,高音似薔薇,每一個音符都在講述著靈魂的故事。
簽署第一個獨家唱片合同
西塔爾琴演奏家、作曲家安諾舒卡·香卡(Anoushka Shankar)1981年出生于倫敦,她的祖上是印度圣城瓦拉納西的一個印度種姓制度中最高等級的婆羅門家族。作為當今女神級的印度音樂人,安諾舒卡·香卡從出生起就籠罩著血統(tǒng)中與生俱來的光環(huán)。她的父親拉維·香卡是印度古典音樂教父級的人物,他是西塔爾琴演奏大師、三次格萊美獎的得主、披頭士樂隊吉他手喬治·哈里森的恩師,以及印度的上院議員、慈善家、作家等等。安諾舒卡·香卡的叔叔烏代·香卡(Uday Shankar)是印度著名舞蹈家,自青年時代就在世界巡回演出,早期的名聲甚至超過年幼的拉維·香卡。而看過王家衛(wèi)執(zhí)導的首部英文電影《藍莓之夜》的朋友也一定對其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的扮演者、當代爵士紅伶諾拉·瓊斯印象至深,而她正是我們今天的女主人公安諾舒卡·香卡同父異母的姐姐。得天獨厚的家庭和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安諾舒卡·香卡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和音樂創(chuàng)造力。
安諾舒卡·香卡的童年在英國倫敦和印度德里度過。七歲時,她開始跟隨自己的父親拉維·香卡學習西塔爾琴的演奏,十歲起便跟隨父親不斷登臺演出,主要擔任坦不拉(Tanbura)樂器的演奏,因此,年少的安諾舒卡·香卡一直有機會沉浸在自己熱愛的音樂中,去發(fā)揮,去表現(xiàn),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現(xiàn)場演出經(jīng)驗。1995年2月27日,十三歲的安諾舒卡·香卡的第一次公開獨奏會在印度新德里成功舉行,為其伴奏的是當時印度非常有名望的鼓手Zakira Hussain,這場演奏會也是拉維·香卡七十五歲生日慶典音樂會的一個部分。十三歲對于安諾舒卡·香卡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那一年,天使唱片(Angel Records)特別出版了四張CD來慶祝拉維·香卡的生日,而安諾舒卡·香卡也得到了第一次灌制唱片的機會。
從十四歲開始,天資聰穎的安諾舒卡·香卡正式開始隨父親進行世界性的巡回演出。十五歲時,她幫助父親一起錄制了拉維·香卡音樂生涯中里程碑式的專輯:《印度圣歌》(Chants of India)。正是因為這次出色的表現(xiàn),天使唱片與她簽署了她的第一個獨家唱片合同。1998年,她發(fā)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并以自己名字“安諾舒卡”命名。1999年,她又出版了專輯《安諾拉格》(Anourag),并于同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San Dieguito Academy高中畢業(yè)。隨后,她放棄了正統(tǒng)的大學生活,毅然決然地開始了自己職業(yè)獨奏音樂家的生涯。
第一位在格萊美上表演的印度女性
2003年,安諾舒卡·香卡憑借第三張專輯《卡內(nèi)基音樂廳現(xiàn)場》(Live at Carnegie Hall),被提名了當年格萊美獎的“世界音樂獎”,成為了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女性候選人。至此,她已經(jīng)發(fā)行了三張印度古典音樂的專輯,而西塔爾琴是她音樂實踐的主要陣地。西塔爾琴是印度北方最常用的一種彈撥樂器,它音色柔美,娓娓動聽,既能奏出如歌的抒情性旋律,也能彈出快速的舞蹈性節(jié)奏。西塔爾琴共有七根主琴弦,四根奏旋律,三根奏持續(xù)音,此外還有十多根共鳴弦,與主弦應和,形成了獨特的音響效果。
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安諾舒卡·香卡沒有再錄制唱片,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舉辦獨奏音樂會上。在這段時間里,她游歷世界,平均每年舉辦五十到六十場個人音樂會,逐漸把印度與西方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如果說安諾舒卡·香卡在其早期的專輯中主要實踐的還是較為傳統(tǒng)的印度拉格和塔拉音樂的話,那么其第三張專輯之后的音樂則表現(xiàn)了更多的情緒以及不同的即興、融合和自由。2005年時,她又發(fā)行了個人的第四張專輯《崛起》(Rise),這也是她第一張自己制作、自己作曲,且并非是純粹的印度古典音樂的專輯?!夺绕稹凡粌H為安諾舒卡迎來了第二個格萊美獎提名,還被美國《時代》雜志選為“亞洲最值得收藏的年度專輯”,也使安諾舒卡·香卡成為了第一位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表演的印度女性。
后來,安諾舒卡·香卡開始嘗試與西方音樂家合作,將印度與西方音樂的文化元素、美學觀念融會貫通,并從文化交融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作和表演實踐。2007年8月28日,安諾舒卡·香卡與卡什·凱爾(Karsh Kale)合作,發(fā)行了專輯《在水中呼吸》(Breathing Under Water),這是一張混合了古典的西塔爾琴和電子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專輯,她的姐姐諾拉·瓊斯和父親拉維·香卡也參與了表演。與其父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展開的目標一脈相承,安諾舒卡·香卡嘗試把印度傳統(tǒng)古典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流行音樂以及電影音樂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
2011年,安諾舒卡·香卡與DG唱片公司簽約,成為了他們的一名專屬音樂家,這標志著她作為一位多產(chǎn)創(chuàng)作和唱片錄制音樂家的開始。她繼續(xù)挖掘西塔爾琴的既有聲響,并不斷滋生新的音樂想法。隨后,她憑借專輯《旅行者》(Traveller)于2013年第三次獲得了格萊美獎的提名。在專輯中,她開始探索將弗拉門戈與印度古典音樂進行融合。她創(chuàng)建了一個由特別挑選的音樂家組成的樂團,專門演奏跨界、融合的音樂,在世界各地進行了一百多場的演出。2013年,在父親拉維·香卡去世后,安諾舒卡·香卡發(fā)布了個人專輯《你的足跡》(Traces of You),該專輯也為她帶來了第四次格萊美獎的提名。安諾舒卡·香卡還多次為其他音樂大師的專輯做客串表演,如斯汀、蘭尼·克拉維茨(Lenny Kravitz)、竊盜集團(Thievery Corporation),以及與包括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長笛演奏家蘭帕爾在內(nèi)的西方樂器演奏家表演二重奏。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金色之地”
由于對社會和弱勢群體的關愛,安諾舒卡·香卡參加和組織了許多義演和慈善活動。她是一個動物權利的支持者,經(jīng)常出席國際善待動物組織(PETA)的活動,同時關心食品安全,是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在印度的發(fā)言人。2003年,安諾舒卡·香卡受理查·基爾(Richard Gere)和菲利普·格拉斯之邀,在紐約的艾弗里·菲舍爾音樂廳舉行了“援助愈合的鴻溝:一個和平與和解”的音樂會。2008年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后,安諾舒卡推遲了自己在11月29日的音樂會安排,轉(zhuǎn)而于12月5日為襲擊事件的受害者舉行了一場慰問和安撫演出。
近來,安諾舒卡·香卡的藝術目標日益表現(xiàn)為對支持婦女、兒童權利和社會正義的追求。2013年,針對德里發(fā)生的可怕的輪奸事件,安諾舒卡通過一個大型的在線活動,呼吁結束對婦女的犯罪,并且透露了自己作為孩子的時候,曾經(jīng)被性騷擾多年。2016年4月1日,安諾舒卡的新專輯《金色之地》(Land of Gold)是她在DG發(fā)行的第四張專輯。這張專輯起初源自她對難民的關注,比如在戰(zhàn)亂的敘利亞,難民們陷入了人道主義的困境中,當安諾舒卡不想看到這可怕的創(chuàng)傷再展開。她回憶道:“不久前我生下了我的第二個孩子,我深深地為我孩子未來的安全擔心,我和其他人一樣迫切希望孩子的安全有所保障?!?/p>
《金色之地》傳達了安諾舒卡對戰(zhàn)爭遇難者和難民們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和不公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回應,她認為音樂有對靈魂說話的力量,相信藝術可以改變它,帶來一種減輕痛苦和不公發(fā)生的可能,給予脆弱性潛在的治愈能量。同時,她也祈愿通過音樂傳遞希望的信息,重新連接被仇恨和恐懼分裂的人們,傳遞人類對安全永恒的需求。安諾舒卡說道:“每個人都在以某種方式尋找屬于自己的‘Land of Gold,到達安全、溝通、靜心之地的一段旅程,這個地方可以被稱為家……而《Land of Gold》這張專輯就表現(xiàn)了人們最本質(zhì)的追求,追求來自內(nèi)心的和平、真理與接納?!睂]嬏剿髁烁盍雅c脆弱的主題,也展現(xiàn)了照射在靈魂的黑暗陰影里的希望之光。
新專輯不僅涌動著藝術家本人強烈的情感,也充分體現(xiàn)了安諾舒卡和天才藝術家們的天作之合,其中包括金屬樂器手碟(Hang)演奏家德拉格(Manu Delago)、音樂創(chuàng)作人蘭茲(Alev Lenz)等。專輯后期的音樂制作是由冰島實驗搖滾藝術家比約克(Bj?rk)的密切合作者羅伯森(Matt Robertson)完成的。眾多的藝術家及風格在這張專輯中融為一個整體,不同的分層和深度環(huán)繞著我們的視聽。安諾舒卡說道,“我的樂器是我探索情感表達的方式,喚起或憤怒、或溫柔的影子。我的音樂融入了古典極簡主義、爵士、電子音樂和印度古典風格元素?!?/p>
2009年,安諾舒卡與英國導演喬·懷特(Joe Wright)戀愛后即搬到了倫敦居住,他們于2010年9月26日結婚。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祖賓·香卡·懷特(Zubin Shankar Wright)出生于2011年2月22日,而在2015年2月17日,他們又迎來了第二個小生命莫罕·香卡·懷特(Mohan Shankar Wright)。除了西塔爾琴的演奏與音樂創(chuàng)作之外,安諾舒卡還涉足表演和寫作領域。2002年,她撰寫了她父親的傳記《爸爸:我生命中的愛》(Bapi:The Love of My Life)。2004年,她出演了《像男人一樣跳舞》(Dance like a Man)。作為一個專欄作家,她為印度的月刊《第一城市雜志》(First City Magazine)連續(xù)寫稿三年,并且每周為印度最大的報紙《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撰寫文章。
“根于傳統(tǒng),形于現(xiàn)代”是安諾舒卡·香卡印西音樂文化交融的總體指導思想。她將自己立足于傳統(tǒng)音樂文化背景的基礎之上,再將其非傳統(tǒng)化。她的音樂集民族性、傳統(tǒng)性、交融性為一體,既有印度本土的民族文化精神底蘊,又有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文化內(nèi)涵。她不僅發(fā)揚了傳統(tǒng)的印度音樂,也為印度音樂的未來開拓了更多的可能性,巧妙的跨界融合之作將印度古老的音樂帶入了流行與時尚的殿堂。她是拉維·香卡的掌上明珠,而今天她在世界音樂舞臺上的表現(xiàn),也驗證了父親當年堅定的信詞:“安諾舒卡·香卡是上天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有一天我會因為身為安諾舒卡的父親而無比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