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榮
經(jīng)常有同學為自己的作文語言稚嫩而怨艾,問我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老練起來。在有些場合,我已經(jīng)談過不少方法。這里再結(jié)合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課文,說說怎樣學習與優(yōu)化自己的作文語言。
要明確記敘描寫的立足點。小學中段三四年級的學生,他站在那個年齡段記敘,語言一般不會老練,老練反而是奇怪的事情,不老練反而有一種稚拙美。九年級學生十五六歲了,思想在逐漸成熟,別人欲從其文章里讀出逐漸成熟的思想見解,所以文章的記敘與描寫要站在當前的角度,看待以前的生活故事及其細節(jié),要用當前的思維來思考與表達。比如魯迅先生寫《故鄉(xiāng)》,里面有很多回憶兒時所耳聞目睹到閏土的活動細節(jié),如寫到那幅海邊圓月之下閏土看西瓜的情景: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通“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p>
你仔細看著這段描寫,作者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來寫那個情景的。這段描寫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思維縝密,描寫細致。寫景先按空間順序,寫人外貌先整體(估摸的年齡)后局部(項、手),寫事件細節(jié),按時間先后。如果按當時“十一二歲的少年”視角,不會這么細致有序。大概說成這樣:
“天上月亮很圓很亮,海邊的沙地上西瓜很多,閏土在看瓜,一頭猹偷吃西瓜,他用鋼叉刺過去,那頭猹反而從他兩只腳的空檔中逃走了(閏土想轉(zhuǎn)身刺也來不及)?!?/p>
比較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后一段是用“十一二歲的少年”視角來寫的,其語言之稚嫩一看便知,這是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不夠縝密所致。
我們再來看魯迅先生的描寫,詞匯很豐富,而且大多比較雅致:寫月亮時用“圓”“金黃”來形容,“天空”用“深藍”來描繪;“西瓜(地)”用“一望無際”與“碧綠”來形容,動詞謂語“刺”前用狀語:“奮力”,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作者常用的筆法。三是動詞特別生動。如“掛”“帶(不是“戴”)”“捏(不是“握”)”“刺去”“扭”“逃走”,換用其他動詞都遜色。四是較多地使用虛詞。如“向(而不是“朝”)”“卻”“反”。虛詞的使用是一個寫作者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結(jié)果;而小學生以及思維能力尚未得到較好發(fā)展的人,不大會使用虛詞,他們說話往往多用簡單的短句。五是適當?shù)貖A用一些文言詞,如“其間”“將”。六是量詞精準。如“輪(不是“個”)”“柄(不是“根”)”“匹(不是“只”或“頭”)”“扭”(動量詞)。
上述魯迅先生描寫的妙處,課堂上老師有沒有細致地分析、導讀?你自己有沒有深入體會與琢磨?如果都沒有,久而久之,你文章語言老練不起來是必然的。沒有耕耘何來收獲?
敘述語言與某些描寫語言要區(qū)別開來。這也是寫作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學生未經(jīng)訓練,根本不掌握,說事情一股腦兒,沒有層次。特別是描寫兒童的語言,與作者的敘述語言混為一談,(近些年有些人甚至語言描寫不用引號,自以為新潮,實質(zhì)近乎“荒唐”,給中小學生看更加有害)。文中如果是描寫少兒的語言,為了生動真實逼真,允許“稚嫩”些。如《故鄉(xiāng)》中作者描寫兒時閏土的一段話說:“我們?nèi)绽锏胶_厵z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边@些話全是“十一二歲的少年”的口語,這是閏土當時的“稚嫩”,如實描寫,既鮮明生動,使見多識廣、友好熱忱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又使讀者將此種情況與中年閏土蒼老愚昧、木訥畏縮的狀態(tài)比較,加深了對小說主題的理解。通觀全文,作者的敘述語言與對特定年齡少年語言的描寫有顯然的區(qū)別。文中所有的敘述語言都是立足在中年“水生”(即小說中的“我”)的時間點上。特別是最后三段敘述、議論與抒情,更是寫出了作者極高的思想認識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文中由閏土的人生之路引出關(guān)于“路”的議論,更是成為了名言警句。
再如美術(shù)與文學大師豐子愷,他的很多回憶自己孩提時代與自己幼小的兒女的生活的散文,其語言非常有個性特色。他作品中敘述語言與描寫孩子的語言,也是有明顯的區(qū)別,讀者也絕不會批評他語言稚嫩。
要使自己的語言老練起來,除了上述關(guān)于要有明確的立足點與將敘述與描寫區(qū)別開來兩個方面外,還要注意作文時要盡量運用經(jīng)過提煉的口語,除非撰寫演講稿、發(fā)言稿、廣播稿等實用文,要多用一些精練、精美、文雅的書面語言,這里就不舉實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