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燕茶+張春燕
摘 要: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結(jié)合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特點對高校武術課程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整個教學設計根據(jù)教學過程的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進行各環(huán)節(jié)的分析與設計,以期為我國高校體育研究型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武術課程 研究型教學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9—0057—02
1 前言
自19世紀美國一篇名為《國家處于危機中》的報告發(fā)表過后,卡內(nèi)基基金會分別于1987和1998年相繼發(fā)表了《美國大學教育—現(xiàn)狀、經(jīng)驗、問題及對策》和《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藍圖》兩份報告后,美國拉開了以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篇章。而我國自90年代后期,清華大學首先在本科教學中引入了研究型教學,2001年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局面。研究性教學模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而所謂的研究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發(fā)、促進、支持和指導學生的研究型學習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1]
故此將研究型教學與學科教學相結(jié)合是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科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這種選擇不僅能突破學科教學在手段、內(nèi)容和方法上改革,更能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彌補了學科教學在滿足體育人才發(fā)展需求方面的局限與不足。
2 研究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探討
通過下圖1可以看出研究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其本質(zhì)區(qū)別主要在以下三點: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傳統(tǒng)型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學生處于主體地位。(2)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型教學模式中強調(diào)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方式,教師僅是指導、輔助者,是課堂的組織者,能最大限主支持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3)教學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在此過程中缺乏批判、質(zhì)疑和創(chuàng)新。而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其重點在于重視學習的過程,就是要通過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學習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操作能力,在此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直接經(jīng)驗的體驗。
3 武術課程研究型教學的課程設計
教師在整個研究型教學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以及輔助的地位,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xiàn):(1)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生的學情分析,主要針對學生已有的武術知識體系以及身體素質(zhì)水平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符合本階段學生的基本特點;其次教師來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選擇,教學內(nèi)容是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載體,是從武術學科知識體系中選出并適合于進行研究型教學的知識內(nèi)容;最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是如何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教學過程的可操作性等進行設計。(2)在課中實施階段:教師根據(jù)教學設計過程首先提供研究素材,研究素材的提供要符合本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身體素質(zhì)儲備,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組織引導學生對研究素材進行分析與討論,提出研究假設,進而對研究假設進行相關檢驗。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解決問題之一是如何進行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其二是在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時教師對指導的度要進行必要的考量,教師可以進行必要的暗示或提醒,但不能對學生進行過多的指導或干預,不能影響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3)在課后反饋階段:教師主要是對課學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jié)從而為下一次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奠定一定的基礎。
學生在整個研究型教學的過程處于主體地位,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xiàn):(1)在課前準備階段,學生需要進行相關的知識準備、素質(zhì)準備以及學習的心理準備,這個過程主要是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復習,對身體的機能進行相關的儲備以適應新課程的學習,同時在此過程中也要進行相關的心理學習準備。(2)在課中實施階段,此階段是研究型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而言需要認真完成以下兩個方面的這任務,第一,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根據(jù)分組情況進行教材的分析也即對研究素材進行分析與討論,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小組成員的交流與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實踐來驗證解決問題辦法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同時教師也可對各小組進行相關提示或指導,但不能過分的進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新性。在此過程中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具有相應的主動性,需要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與辯析;第二,當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情況下,小組學生之間要進行技能的相互指導與教學,要使整個小組成員都要能較好地完成該技術動作,從而體現(xiàn)出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學生技能的教學能力。(3)課后反饋階段:學生主要進行自我評價及小組成員的相互評價,這可以使學生了解到自身在學習過程的狀態(tài),從而為下一次課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應俊峰.研究型課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2003.
[4].王 陽,柯小華.研究型網(wǎng)絡課程在教學中的探索[J].軟件導刊,2008(6).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University Wushu Curriculum Design
Sheng Yancha1 Zhang Chunyan2(1. School of Sport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19, China; 2. Public Teaching Department,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226019,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does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applying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college Wushu curriculum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Wushu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design before teaching, teaching process and after class, three stages to finish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Keywords:Wushu cours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