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公共決策涵蓋社會多個層面的內容,在我國公共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具備“問題意識”。從公共決策的實際狀況出發(fā),對相關決策制定的背景、制定的過程、實施的狀況等展開深入的考察與分析,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提出有利于社會公眾利益,有助于社會發(fā)展的解決方案,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關鍵詞】公共決策;問題意識;領導干部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要想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不斷取得進步,使我國不斷發(fā)展壯大,必須要著眼于當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對上述問題展開縝密的分析與評估,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精神與治國方案,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才能使我國的社會取得切實有效的發(fā)展。其中所謂的“問題”具體指的是在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各種矛盾點。“問題”描述的是時代發(fā)展過程中所具備的特征,是我國社會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斷進行發(fā)展實踐的向導。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問題意識”。
一、“問題意識”的概念
“問題意識”是通過發(fā)掘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從而對社會發(fā)展的實際狀況進行充分的認識與分析,進而把握社會發(fā)展的特征與方向。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必須建立正確的問題意識,認真虛心聽取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建議與意見,了解到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矛盾,進而對上述矛盾與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符合我國社會發(fā)展特征的解決方案與政策措施。這既是是領導干部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職責的根本所在。
二、我國領導干部公共決策中“問題意識”的不足之處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干部在應對公共決策及相關事務的過程中,其所存在的問題意識與相應的責任意識十分薄弱,無法對公共決策中所存在的問題予以有效地洞察,或者無法有效地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評判,甚至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同志在應對公共決策的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掩飾或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沒有對所存在的問題予以正確的處理,結果導致公共決策制定或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進而使得公共決策中的漏洞被無限放大,對我國社會公眾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從而嚴重地影響我國社會與政府的和諧以及社會科學經濟的有效發(fā)展。
在公共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倘若領導干部缺乏有效的“問題意識”,便會導致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變成空談。而要不斷提升領導干部的“問題意識”,就一定要對相關領導干部的邏輯思維方式進行不斷培養(yǎng)與強化,進而使領導干部逐漸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公共決策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對公共決策的問題進行分析,向社會公眾虛心學習請教,認真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三、提高公共決策中領導干部“問題意識”的相關建議
第一,積極進行調查與研究。在公共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領導干部應當切實投入到相關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挖掘當中,確保能夠得到成效。針對公共決策的制定與實施,應當廣泛、積極地進行調查與研究,努力從相關的公共決策中發(fā)現(xiàn)其所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是否會對社會公眾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是否會對社會公眾的利益帶來損失,是否會對社會的發(fā)展造成阻礙。在公共決策當中,其所存在的問題往往掩蓋在決策制定與實施的各個層面。領導干部應當從決策的各個層面、各個角度展開深入的調查,通過對各個領域、各個工作內容以及實踐內容進行大量的搜集與對比分析,進而發(fā)現(xiàn)其所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比較顯著的,較為明顯的,領導干部往往能夠通過初步的調查與分析便可以發(fā)現(xiàn),而有些問題則是較為隱性的,這就要求領導干部針對相關的公共決策的制定的背景、實施的過程以及實施的成效等多個方面進行實際的考察,結合深入的分析來挖掘相關的問題。深入到基層當中,深入地了解社會公眾及相關社會領域的實際情況,展開詳細的調查與資料搜集,從而使其所得出的結論能夠真實地反映社會公眾的實際情況,才能切實有效地發(fā)現(xiàn)相關公共決策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相應的解決對策。
第二,結合科學的思維與理論。當在公共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所存在的問題之后,一定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思維與理論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應當根據(jù)各個問題的具體特征、實際情況,從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綜合角度上對上述問題予以理性地分析。充分認識到相關問題對公共決策的實施所造成的影響,深入分析相關問題對社會公眾今后發(fā)展所造成的不利局面。耐心細致地向各個層面的社會人士進行請教與求證,結合多方面的意見,對公共決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準確、全面的分析,從而分析出相關問題產生的根源,對社會公眾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阻礙。
第三,務必做到求真務實。培養(yǎng)領導干部公共決策“問題意識”的根本目標在于,對相關決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予以有效地解決,從而盡可能地剔除相關決策中所存在的漏洞與不利影響,使相關公共決策切實推動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對社會公眾的利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在發(fā)現(xiàn)公共決策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領導干部切勿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回避,不能將問題擱淺在相關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進而使問題越積越多、越累越深。作為領導干部,應當準確把握自身的職責,將解決問題作為其職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對公共決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考證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各個層面社會人士的參考與建議,對問題進行有效及時的解決。與此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導干部還應當盡可能地對問題的各個層面進行充分詳細地考慮,結合社會公眾的實際利益,提出更加全面,更有利于社會發(fā)展及公眾利益的解決方案,進而通過提出相應地解決方案,真實有效地解決公共決策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漏洞,切實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第四,鼓勵公民參與公共決策。公民參與,是協(xié)商民主的進一步落實,是用大眾智慧去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
首先,公民參與,可有效減少政治特權干擾和私欲影響,保證決策的可行性和公平性。由于每個人的知識水平不同,思維方法不同,大眾智慧對于決策來說應該是較為優(yōu)越、可靠的。因為這是經過眾人參與,互補長短的情況下得出來的。它是在多種意見的交流和不同觀點的撞擊中誕生的,不但可以使意見得以統(tǒng)一,而且使權力和私欲蕩然無存,這樣決策就順應民意,順乎民生,真正以公共利益為價值取向。
其次,民眾的廣泛關注和參與,關乎決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有利于政策的有效實施。公民參與,決策主體就有了壓力,他必須充分考慮和重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疾苦和愿望,所以在目標的確立和政策措施、手段的選擇上就一定要符合這種利益和愿望,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政策決策的盲目性,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時,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由于決策中有公眾的大量參與,政策決策是符合群眾利益的,因此可以降低執(zhí)行時遇到的困難,有利于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
最后,公民參與,可進一步確立政策相對人的主體地位。公民參與一旦形成自覺,這就迫使政策執(zhí)行主體尊重政策相對人的人格,明確公眾也是公共決策的主體,所有決策都得征得政策相對人對公共政策的認同感。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政策執(zhí)行的阻力和政策本身存在的強迫性等違背政策和法律的行為,還有助于改變政策研究和咨詢過程中惟上是從的單一視角,取而代之的將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動、上下互補的多重視角,擴大了政策研究和咨詢的范圍,并使研究成果能直接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總之,在制定與實施相關的公共決策過程中,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問題意識”,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地進行調查與研究,結合科學的思維與理論,鼓勵公民參與公共決策,才能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牛偉平.我國公共決策領導人“問題意識”之探索[J].吉林早報,2012;
[2]王芬.我國社會公共決策的“問題意識”的深度分析[J].浙江政治期刊,2012;
[3]劉力文.我國公共決策“問題意識”分析[J].江蘇政治日報,2013;
[4]馬國偉.我國公共決策中領導人的“問題意識”分析[J].南京大學期刊,2014;
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