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涵
摘 ? 要:《S.》從2013年發(fā)布迅速占領書籍市場,獨特的設計編排成為了2014年亞馬遜中讀者最想擁有的書籍。是非常成功的利用互動形態(tài)進行設計的書籍案例,本文將從書籍設計的角度分析《S.》中五感設計特征。
關鍵詞:五感設計;互動形態(tài);書籍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32-01
自從2013年8月,在美國YouTube上出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預告片,2500萬人進行了點擊觀看。這是一本書的預告片,為書籍制作一個預告片似乎是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情。在同年10月,名為《S.》的書開始進行發(fā)售,并迅速占領亞馬遜的銷售榜單,首印20萬冊,上市即斷貨。作為一本小說,這樣的情景是十分少見的,而使其成功占領書籍市場的原因可以說來自書籍自身吸引讀者的互動式的設計理念。書籍互動形態(tài)設計的提出是為了迎合當前社會數(shù)字化快速發(fā)展對傳統(tǒng)紙媒、書籍形式及書籍市場影響的挑戰(zhàn)。呂敬人先生進一步闡述了“五感設計”在書籍設計中的理念:“書籍設計者單憑感性的藝術感覺還不夠,還要相應地運用人類工學概念去完善和補充,像一位建筑師那樣去調(diào)動創(chuàng)造具有感染力的書籍形態(tài)的一切有效因素,來完成設計的增值工程。”五感即視感、觸感、嗅感、聽感、味感,利用此五感與讀者進行互動的極致體驗。而《S.》這本書正是有效結合這五感進行了設計,并展示出紙書設計的可能性。
一、視感
《S.》整本書的設計是一本書中書。故事來源于兩個主人公在圖書館對一本著名并充滿謎題的著作《西修斯之船》的探討,主人公通過對在書中批注留言來破解作者留下的謎題。根據(jù)這個情節(jié),書中配有23個解密配件。函套封面使用貫穿書中內(nèi)容重要“S”,采用燙黑工藝處理。主書《西修斯之船》設定出版與1949年,采取復古設計風格,書脊帶有圖書館編號,環(huán)襯帶有借書印章,內(nèi)頁用紙全部做舊效果。整本書籍從入手的感覺是一本充滿神秘的謎題,打開函套之后立即進入主人公的視角,帶入到謎題的破解中。書中視覺上細節(jié)處的處理非常的多,不同人物不同的手寫筆跡、不同顏色的批注筆跡,推翻理論的涂鴉,處處從視感上就可以將讀者帶入作者的世界,充分體驗這本書的樂趣。
二、觸感
《S.》的設計中,在觸感上也是很注重的將互動式體驗帶給每個讀者。正書《西修斯之船》的封面采用了連珠紋紙,凹凸印刷工藝,非常具有質(zhì)感。觸摸上去就將讀者帶入到正書設定的出版年代1949年。書中的23個附件,為了增加其互動性,采用的材質(zhì)各不相同。模仿酒店用紙,咖啡館的餐巾紙,巴西的明信片;做舊的火柴盒等等,涉及到的壓紋、壓凹、模切等二十多種工藝,呈現(xiàn)一個復雜細致,精致體驗的書籍。從觸感上引導讀者情感,讓讀者感受閱讀這本書的不同層次感,利用道具去親自破解謎題。
三、嗅感
一般的書籍設計中涉及到的“書香”都是來形容書籍所具有的獨特氣質(zhì)。書籍作為文化、精神傳承的獨特載體,其所具備的是文化的香氣。通過書的設計,利用文字和圖片進行聯(lián)想,將讀者帶入到情景中?!禨.》這本書不單單利用書籍內(nèi)容為讀者營造一個互動式的體驗,在選擇紙張,印墨方面也是真實做到了利用嗅覺來影響讀者的情緒。整本正書翻開后散發(fā)出一種淡淡的舊書的香味,采用的獨特的印刷工藝讓讀者仿佛閱讀的就是1949年出版的一本書。書頁濺到的咖啡漬,潮濕的發(fā)霉印跡這些細節(jié)都成為了這本書獨有的“書香”。
四、聽感
書籍中的聽感設計主要針對其紙張的選擇,當書被翻動時,書頁的聲音瞬間就會將讀者吸引到一種閱讀的氛圍。這一個特點也是電子書籍,電子產(chǎn)品所不能媲美的。這本書一個獨特的設計是在函套的基礎上,加入了封條的設計。而被書迷普遍推崇的是,當收到新書后,讀者會像歐洲19-20世紀的讀者一樣,用信紙刀或者其他道具將封條劃開,以開啟整個旅程。清脆爽亮的聲音正是告知讀者,一場探秘的旅程正式開始了。從獲得開啟這本書,讀者就沉浸在一個自己與書互動的體驗中。
五、味感
味感是五感中最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感覺,但是在書籍設計中,味感并不是直接呈現(xiàn)出來得。一本好的書,在設計,內(nèi)容,編排上都應像一杯陳酒一樣,在讀者閱讀完之后,恒久留香。《S.》這本書的味感必然是極佳的,精妙的細節(jié)處理,處處的謎題埋筆都深深吸引著讀者。在美國,這本書有自己的書迷討論區(qū)域,讀者沉迷于對謎題,石察卡(正書的作者)際遇的討論和推演,討論書中的角色是怎樣一步步進行破解獲得線索的,而此時這些讀者就成為了這本書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留下讀者自己的思考,用筆跡去構造屬于自己的“S”。
在以人為本的當前設計環(huán)境下,互動形態(tài)的設計無疑是更有效、更吸引讀者的信息傳達方式,因為可以加強讀者對信息進行捕捉的主動性?!禨.》整體的編輯、設計以及發(fā)行的形式都時刻在努力給讀者一個強烈難忘的互動形態(tài)的體驗方式。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讓紙本書籍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即使在迅猛的數(shù)字媒介的環(huán)境下,紙本書籍還是可以利用其精致的設計,編排,利用互動形態(tài)的設計方式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
參考文獻:
[1]呂敬人.書藝問道—書籍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宋雪梅.書籍設計的“五感”[J].文藝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