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
【摘要】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師要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教師要采用拋錨性教學方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辯論等競賽活動;要采用信息反饋監(jiān)控的策略,反饋學生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策略
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運用講解、板書和媒介作為教學手段和策略,讓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向學生講解知識,學生接收教師講解的知識,這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新課程改革突出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一談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教學策略就是教師為了最大化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過程所采用的謀劃和相關的重要措施。教學策略是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行為。教師要運用豐富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
一、 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歷史學科讓學生感覺知識很陌生,缺少興趣,學生認為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所以對歷史缺少興趣,不夠重視。教師可以設置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探究性教學,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疑問。高中生好勝心強,好奇心強,教師要鼓勵學生產生困惑和思考,教師經(jīng)常問問學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在思考和碰撞中更加活躍,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設計疑問性的問題,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幫助學生形成樂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 采用拋錨式的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采用拋錨式的教學方式,將不同類型的錨拋給學生,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我們應提倡情境教學,將問題置于類似的教學情境中,選擇真實的學習任務,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的模式,采用拋錨式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將知識拋錨在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錨是支撐課程和教學實施的支撐物,可以是故事,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錨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講故事,參與扮演角色,師生繪制圖畫等。
三、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辯論等競賽活動
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小組學習法就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合作,按照課題或者興趣、學習目標分組,5~6人一組為宜,考慮個體差異,照顧到差生。小組學習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要求組內成員自由交流意見,在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分配和承擔角色。教師要讓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看法,相互啟發(fā),小組組長記錄情況并代表小組發(fā)言。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按照專題,將小組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以此讓問題更清楚明了,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還可以開展有趣的活動,例如開展猜謎語、講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等智力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鞏固知識,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四、 采用信息反饋監(jiān)控的策略,反饋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活動狀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并建立信息反饋監(jiān)控系統(tǒng),根據(jù)信息反饋及時調控。
(一) 重視課堂提問,重視作業(yè)練習
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和小練習,及時反饋信息實施監(jiān)控有很多優(yōu)點,如信息傳遞快,運用提問和作業(yè)不用像考試那樣增加學生心理負擔,利于學生思考、回答,盡早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根據(jù)計劃,根據(jù)歷史事件發(fā)展線索,經(jīng)常進行提問和練習,考查學生,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二) 科學客觀考查、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為了客觀考查、科學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有這樣三個措施:
1. 小步進取。教師每當向學生講解知識后,就要及時確定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達到預設的目標,這樣讓學生吸收消化新的知識,也能產生學習的快樂感和幸福感。
2. 容忍失敗。學生學習上遇到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不能保證每次學生考試都能成功,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情緒。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允許學生自主取舍學習成績的機會。就是說一個學期當中,學生可以選擇幾次測試成績不記入總分的機會,幫助學生自己選擇,激勵學生去低分,這樣保證學生自信心的增長,讓學生相信自己是能夠成功的,失敗不必在意,下次肯定會好,樹立學習的信心。
3. 激勵前進。為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教師既要照顧到全體學生,又要激勵優(yōu)秀學生,同時更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要體現(xiàn)層次性,而且評價要科學化。教師可以在測試中設定難易題的比例,讓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還需努力,系統(tǒng)整理知識,鞏固知識;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fā)這些學生繼續(xù)努力獲得更大的成功。同時,緊鄰的兩次測試難度高低要相間隔,波浪式前進,上次測試重視基礎知識,難度偏低,下次測試就要增加一些綜合性、發(fā)展性、運用性的知識,這樣就能促進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才能。教師應該運用問題情境貫穿始終,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運用信息反饋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時調控。
教學沒有定法,學習也沒有定法,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也要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