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汶上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 劉春燕
?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fā)展和鞏固(下)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專題復習
【復習目標】
知道隋朝的統(tǒng)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chuàng)建。
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民族和睦。
知道遼、西夏與北宋的對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滅遼及北宋;知道岳飛抗金的事跡和南宋偏安。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軍滅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統(tǒng)一。
通過宣政院管轄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
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
【知識梳理】
1.隋唐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空前發(fā)展。
隋朝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的局面,南北重歸統(tǒng)一。唐朝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聯(lián)系更為密切,統(tǒng)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獲得空前發(fā)展。
2.遼、宋、夏、金、元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fā)展。
宋遼、宋夏、宋金等民族政權并立,推動了民族融合。元朝的統(tǒng)一為國內各民族的聯(lián)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條件,并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3.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各民族經濟文化聯(lián)系大大加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fā)展。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統(tǒng)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1.隋唐完善:實行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1)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在中央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時進一步明確劃分三省的職權,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各項具體事務。三省為中央政府的最高機構,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加強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2)科舉制:
創(chuàng)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完善:唐太宗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武則天首創(chuàng)殿試、武舉;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影響: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選拔官員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
2.元朝新發(fā)展:實行行省制度。
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元政府還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3.明清極端強化。
明朝:(1)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2)明太祖還授權親軍錦衣衛(wèi),兼管對臣民的監(jiān)視、偵查。錦衣衛(wèi)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成為特務機構。明成祖時,又增設特務機構東廠。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
(3)為了選拔能聽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實行八股取士,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jù)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fā)揮自己的見解。
清朝:(1)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還大興“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1.唐朝:唐太宗以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
(1)設立機構: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qū)先后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2)和親: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唐中宗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
(3)冊封: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冊封靺鞨首領為渤??ね?;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
2.兩宋時期:兩宋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遼、夏、金)的關系既有戰(zhàn)爭,又有和平相處,和平占主流。
(1)北宋建立后對遼用兵失敗,轉而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宋軍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
(2)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后,連年與宋交戰(zhàn),雙方損失很大。后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3)金滅遼后,于1127年又滅亡北宋。南宋建立后,金軍幾次南下,南宋抗戰(zhàn)派將領英勇抵抗??菇鹈麑⒃里w從金軍手中收復建康,并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后來,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3.元朝:元朝的統(tǒng)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1)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為那里的開發(fā)做出貢獻。
(2)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
(3)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
(4)唐朝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4.清朝:
(1)冊封:順治帝賜予達賴五世“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帝時),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帝時設立“金瓶掣簽”制度,規(guī)定喇嘛教活佛轉世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fā)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由駐藏大臣監(jiān)督。
(2)戰(zhàn)爭: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
(3)民族遷徙:蒙古族的一支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粉碎沙俄軍隊的層層堵截和追擊,回歸祖國,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拓展提升】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長期存在著兩組矛盾:一是中央與地方權力的矛盾,二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趨勢:一是不斷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強化皇權和中央集權,二是對民眾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強。
2.明清時期皇權的高度膨脹是我國封建制度在政治上走向衰落的表現(xiàn)。
3.專制導致社會落后,民主才能促進社會進步。歷史告誡我們今天應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民主的社會環(huán)境。
【真題解析】
1.(2016·重慶A卷)國家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公元6世紀80年代,中國重歸統(tǒng)一時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統(tǒng)一的有關內容。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軍南下,滅掉了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tǒng)一。故正確答案為A。
2.(2016·江蘇南京)“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進士科”的作用是
( )
A.鞏固了西周統(tǒng)治 B.改善了選官制度
C.加強了經濟交流 D.妨礙了中外往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的認識。解題時,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根據(jù)所學可知,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選官;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朝廷。所以進士科的設置,改善了選官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故正確答案為B。
3.(2016·山東青島)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十七條協(xié)議”,開啟了西藏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折。西藏正式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
A.西漢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對西藏的管轄。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qū)。故正確答案為C。
4.(2016·山東臨沂)圖中的歷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為于天下”。他一生征戰(zhàn),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下列關于他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創(chuàng)立行省制 ③滅亡南宋 ④廢除丞相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圖中的人物為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世祖實行行省制度。故正確答案為A。
5.(2016·湖北孝感)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處理軍政大事。關于軍機處認識正確的是
( )
A.軍機大臣由議政王大臣會議選派
B.軍機大臣有軍國大事的決定權
C.軍機處的設置降低了辦事效率
D.軍機處的設置,使皇權進一步加強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軍機處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故正確答案為D。
6.(2016·湖南株洲)秦剛擬辦一份歷史手抄報,準備了下圖所示素材,據(jù)此推斷這份手抄報的主題是
( )
A.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B.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
D.封建社會的危機
①戚繼光抗倭②順治帝冊封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③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亂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根據(jù)所學內容可知:戚繼光抗倭平息了倭患,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順治帝冊封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亂,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故正確答案為B。
7.(2016·江蘇南京)下列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按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設置臺灣府 ②設置伊犁將軍 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簽訂《尼布楚條約》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解析】本題考查了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的時間。①設置臺灣府是在康熙帝時,1684年;②設置伊犁將軍是在乾隆帝時;③設置駐藏大臣是在雍正帝時,1727年;④簽訂《尼布楚條約》是在康熙帝時,1689年。故正確答案為A。
8.(2016·湖北襄陽)
【統(tǒng)一的中國】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都做出了貢獻。
材料一 有人認為:秦始皇對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你認為秦始皇對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列舉兩點)
材料二 在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歷程中,曾有許多游牧民族進入中原,甚至還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們入主中原后在統(tǒng)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2)第一個入主中原、統(tǒng)一中國的是哪個游牧民族?哪一項地方行政制度最能體現(xiàn)其管理國家的“中原化”?
(3)滿族建立的清王朝為加強我國西藏的管轄做出了突出貢獻,依據(jù)史實,概括清朝管轄西藏的兩種方式。
【解析】(1)考查了秦始皇對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fā)展做出的巨大貢獻。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的統(tǒng)一及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及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自秦統(tǒng)一以后,統(tǒng)一成了歷史發(fā)展的主流。
(2)蒙古族,這支游牧民族在首領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東征西討,先消滅了西夏,然后消滅了金,接著消滅南宋,建立了地域巨大的、完整統(tǒng)一的王朝——元。蒙古族是第一個在中國大地上建立完整統(tǒng)一王朝的游牧民族。行省制度的實施,最能體現(xiàn)其管理國家的“中原化”,既保證了中央有足夠的力量統(tǒng)治全國,又能保障地方有適度的權力建設好地方。
(3)清朝時期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包括: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此舉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乾隆帝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規(guī)定喇嘛教活佛轉世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fā)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由駐藏大臣監(jiān)督。
參考答案:
(1)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任舉兩例即可)
(2)蒙古族;行省制度。
(3)冊封制度(冊封達賴和班禪);設駐藏大臣。
【專題集訓】
1.《全球通史》中寫道:“這一制度,中國推行了近兩千年之久;他們通過考試,品評人才的優(yōu)劣,為政府機構配備文官。” “這一制度”是指
( )
A.監(jiān)察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D.科舉制
2.貞觀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贊普說:“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題中的“贊普”和“公主”指的是
( )
A.尺帶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帶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贊干布和金城公主
3.科舉制度作為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創(chuàng)立是在
( )
A.隋文帝時 B.隋煬帝時 C.武則天時 D.唐玄宗時
4.明太祖時,全國重大軍政事務都由他親自處理,忙得不可開交。這是因為他廢除了
( )
A.錦衣衛(wèi) B.行中書省 C.三司 D.丞相
5.據(jù)史書記載,明初朱元璋為解決君相之爭,對丞相胡惟庸抄家滅族,并對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組?!爸卮蟾慕M”體現(xiàn)在
( )
①設立錦衣衛(wèi) ②設立軍機處 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廢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6.下列屬于清朝加強君權措施的是
( )
①焚書坑儒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③設立軍機處 ④大興“文字獄” ⑤設立錦衣衛(wèi)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③④
7.乾隆皇帝為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許多努力,自稱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屬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 )
①收復臺灣 ②開始設立軍機處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④賜予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的封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專制主義政治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把國家的一切權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統(tǒng)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監(jiān)督。下列各項符合這兩個基本特征的有
(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舉制 ③明朝廢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設立軍機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國歷代政府歷來重視民族團結和注重對邊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軍事機構管轄的地區(qū)是
( )
A.西藏 B.東北 C.新疆 D.臺灣
10.加強制度建設和完善機構設置,是鞏固統(tǒng)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機構出現(xiàn)的順序是
( )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舉制 ④駐藏大臣 ⑤臺灣府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
11.清朝時期,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
A.西域都護 B.軍機處 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
12.數(shù)十年來,十四世達賴一直企圖分裂中國、謀求西藏獨立。以下能駁斥達賴的反動言行,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史實是
( )
①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qū) ②康熙帝以后,達賴、班禪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 ③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政治制度。從秦朝開始直至清朝辛亥革命,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下面表格歸納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脈絡。
【圖表歸納】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秦朝(秦始皇)最高統(tǒng)治者稱;中央設置、、;地方實行制。鞏固西漢(漢武帝)政治上:頒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完善隋唐時期實行制。發(fā)展元朝實行制。頂峰明清時期明朝:廢,設三司;設置廠衛(wèi)機構;思想上實行。清朝:雍正帝時設立;思想上實行。
(1)完成表格。
【圖片呈現(xiàn)】
(2)請將對地方管轄的制度與當時在位的皇帝正確連線。
A B C
D E F
【整體感知】
(3)觀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過程,請你歸納總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呈現(xiàn)的趨勢是什么?
【評價利弊】
(4)據(jù)所學,請你評價一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利弊。
參考答案
1.D 2.B 3.B 4.D 5.D 6.D 7.D 8.D 9.C 10.B 11.C 12.D
13.(1)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縣。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省六部。行省。丞相;特務;八股取士。軍機處;文字獄。
(2)A-F B-D C-E
(3)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
(4)利: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有利于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弊: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xiàn)象,阻礙社會發(fā)展;思想上專制統(tǒng)治,鉗制了思想,壓抑了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