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聞
蕭顯書『天下第一關(guān)』
衣 聞
長城山海關(guān)東門箭樓上,掛著一塊橫額巨匾,上書五個大字:“天下第一關(guān)”。其字筆法蒼勁,神韻莊重,此乃明代進(jìn)士蕭顯所書。
相傳,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親自降旨,要在山海關(guān)城樓上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guān)”的大匾。當(dāng)時,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的是一位兵部主事,接到圣旨后,他立即派人爬上箭樓,量好尺寸,請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八尺、寬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誰來寫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終于想起一個人來。這人姓蕭名顯,兩榜進(jìn)士出身,當(dāng)過福建按察司僉事,書法好。眼下,因年老辭官,歸家山海關(guān)賦閑。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親自到蕭家拜訪,說明來意。蕭顯沉吟了半晌,才點頭答應(yīng)。不過他提出,寫這種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應(yīng)下來。
轉(zhuǎn)眼二十多天過去了,沒有消息。兵部主事讓手下人預(yù)備好了幾樣?xùn)|西:幾匹綾羅綢緞,幾枝大型湖筆,派一名親信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了,稟報說:“蕭老先生在偏院里練功,每天起早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長扁擔(dān)?!北恐魇虏唤?,這耍扁擔(dān)跟寫字有何關(guān)系,不管他,已經(jīng)等了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過了二十多天,還是沒動靜。兵部主事又讓手下人準(zhǔn)備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紙,派親信帶著東西又到了蕭家。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詩,背誦著什么飛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銀河落九天呀……什么來如雷霆收震怒啊,罷如江海凝青光呀……”“他見到禮物后怎么說?”“他說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寫了?!?/p>
兵部主事對這話不太理解,但總算有了一個期限,那就等著吧。兵部主事萬沒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說是新任薊遼總督要代皇帝來山海關(guān)視察掛匾事宜,預(yù)計三天內(nèi)到達(dá)。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壞了,立馬讓人抬著那塊木匾和一壇子墨汁趕往蕭家。
到了蕭家,寒暄之后,兵部主事就把兵部傳來的急信之事向蕭顯述說了一遍。蕭顯也是官場上下來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動起來。只見他提著筆在匾前來回走著,一邊走,一邊端詳,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氣,開始動筆了。只見他落筆如高山墜石,起筆如飛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穩(wěn)又準(zhǔn),筆隨身行,不一會兒,“天下第一關(guān)”五個大字寫好了。再看看蕭顯,渾身是汗,滿臉通紅。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謝。蕭顯說:“我本想用一個月的時間閱讀古詩,陶冶情性,可惜呀,時間太急了!”兵部主事連忙說:“這已經(jīng)很好了!已經(jīng)很好了!”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掛在箭樓上,一面在箭樓下的“悅心齋”酒樓宴請蕭顯。酒過三巡,賓主憑欄仰望,蕭顯這才發(fā)現(xiàn)“下”字少了一點。此時,主事手下稟報薊遼總督已過石河,回府取筆登樓補(bǔ)寫已來不及,怎么辦?蕭顯急中生智,命書童馬上研墨,隨手抓過堂倌手中的一塊擦桌布,手中一團(tuán),飽蘸墨汁,用盡平生之力,朝箭樓上的匾額甩去。只聽“膨”的一聲,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字右下角,補(bǔ)上了那一“點”。眾人齊聲喝彩,同聲贊道:“蕭公神來之筆,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