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秦二世陵的價值和象征淺談紀念類遺存的保護意義

2016-12-10 05:50李爾吾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二世考古歷史

李爾吾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 710068)

從秦二世陵的價值和象征淺談紀念類遺存的保護意義

李爾吾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 710068)

坐落于今曲江池南岸的一座封土,相傳是亡國秦君胡亥之陵寢,而考古勘探結果表明其墓主身份存疑。它實際承載了中國歷史上第二位皇帝——秦二世的身份,代表秦帝國從如日中天到煙消云散短短幾年中,主宰國家命運的幾位重要人物和一系列歷史事件,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劇變的物質載體。它具備特殊的社會和文化價值,為當今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反面教材,時刻提醒人們反思那些歷史和悲劇,在數百年間已擁有了不二的象征意義。即使從考古學角度出發(fā),難以對秦二世陵的真實性下定論,但它的身份已具有廣泛的社會認同。在此基礎上,秦二世陵遺址公園的建成更促進了這種認同感,并將其提升到新的高度。與秦二世陵相似的紀念性文化遺產,如黃帝陵、周陵等,無論真實與否,都是人們眼中的紀念碑,值得保護。此理念可輻射至更寬廣的范圍,即具有一定紀念意義,但尚不具備真實性的遺存。

秦二世陵;胡亥;價值;象征;紀念遺產

西安市曲江池南岸一處直徑約25 m的封土,由清代陜西巡撫畢沅認定為秦二世陵,并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立石碑一座,陰刻“秦二世皇帝陵”6字。多年來,從文獻和考古研究角度出發(fā)的,關于秦二世胡亥埋葬地點的辯論時有起伏。實際上,歷經朝代更替滄桑巨變,單憑文獻記載、歷史傳說或古人認定,古墓葬的墓主絕大部分已難以判定,有些古人確定的帝王墓葬被現代考古所否定。然而,作為具有歷史紀念性質的遺跡,人們對秦二世陵的關注并不是地下的遺物,而是以可視的遺存(封土、建筑等)為物質載體的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其具有的價值和象征意義,已超越墓葬本身的真?zhèn)巍?/p>

1 秦二世陵真假之辨

1.1 史籍辨正

關于秦二世的埋葬地點,據漢代司馬遷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權臣趙高與女婿咸陽令閻樂逼迫二世自殺,“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1]273-275,即用庶人的禮節(jié)埋葬在杜南的宜春苑中。司馬遷此處所說的“杜”,應指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改古杜伯國所設的杜縣。其縣治在今西安市南郊的杜城村附近。1975年,北沈家橋出土秦杜虎符,證明秦杜縣的所在。“漢宣帝時修杜之東原為陵曰杜陵縣,更名此為下杜城。”[2]10秦宜春苑,漢稱宜春下苑,據《三輔黃圖》載:“宜春下苑在京城東南隅”[3]。《漢書.元帝紀》顏師古注:“宜春下苑即今京城東南隅曲池是”[4]。清代畢沅確定的秦二世陵位于今西安曲江池南岸,正與這一地望大致相符(圖1)。但在今人看來,司馬遷所記的秦二世葬地不夠確切,甚至有矛盾之處,宜春苑應位于杜之東而不是杜之南[5]。

2004年夏,西安財經學院長安新院址發(fā)現一座大型秦墓,位于地勢高亢的神禾原西北部。陵園布局完整,規(guī)格很高。時代約為戰(zhàn)國晚期,應該屬于秦帝、王或后妃的級別[6]。發(fā)掘者綜合考古發(fā)掘成果和有關文獻記載,認為該陵園的主人可能是夏太后[7]。有學者比較史籍關于夏太后和秦二世葬地的記載,認為神禾原大墓的地望與 “秦故胡亥陵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三十四里”[2]008(1里=500 m) 的記載恰恰吻合,而與“夏太后陵在萬年縣東南二十五里”[1]2512全無諳合之處,認為唐人并不承認神禾原賈里村大墓是夏太后之陵,同時綜合考古發(fā)現,認為其墓主為秦二世[8]。

圖1 秦二世皇帝陵石碑、封土及省保單位標志(2010)

1.2 考古辯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劉慶柱先生于20世紀80年代對該封土進行過勘探。劉先生回憶時說:“當年經過勘探,曲江池村那個墓是墓葬,但不是秦墓。那肯定不是秦二世陵,不是秦代的東西”[9]。

2009年,秦二世陵遺址公園建設工作進入實施階段。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受曲江新區(qū)委托,在公園規(guī)劃范圍內展開考古勘察和鉆探工作。鉆探表明:封土之下為坐南朝北的墓葬。長斜坡墓道,墓道長15 m,寬1.5~5 m,墓室深11.5 m??碧浇Y果印證了劉先生的判斷,即該墓葬不是典型的秦墓形制,而屬于晚于秦代的西漢時期。

按照推理,這座墓葬有3種可能性;第一,不是胡亥墓,畢沅誤判了墓主身份;第二,胡亥的骨骸于西漢時期被遷葬至此;第三,后人為胡亥建造了衣冠冢,當年畢沅通過察訪獲得相關信息,并且判定此墓就是秦二世陵(或衣冠冢)。后兩者全無文獻可考。然而結合近年的考古發(fā)現,曾被畢沅題字立碑的“周穆王陵”“周文武王共陵”皆為誤判。從考古學角度來講,雖然秦二世陵身份存疑,但在沒有展開正式考古發(fā)掘、提取絕對證據之前,難以判定其真?zhèn)巍?/p>

2 價值與象征意義

2.1 價值

自畢沅立碑之后,曲江湖畔的墓冢得到確認,

正式成為世人眼中的秦二世陵。至此,這座西漢時期的封土便承載了秦二世皇帝的身份,成為胡亥生平和二世亡秦、李斯亂政、“指鹿為馬”等等歷史片段的信息載體。數百年來,它在人們心中是自沙丘之變,二世執(zhí)政到秦亡這段時期內,中國文化及社會形態(tài)發(fā)生巨大轉變的實物基礎。

根據最新版《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文物古跡的命名,可以使用始建時的名稱,也可以使用存在時間最長的名稱,還可以使用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或在公眾間約定俗稱的名稱[10]。這座封土擁有其紀念意義,同時也是公認的二世陵。因而,以現世的角度稱其為“秦二世陵”也是準確的。

文物古跡的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包含了記憶、情感、教育等內容;文化價值包含了文化多樣性、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素等相關內容。即便這座封土下面埋的不是胡亥,它也是建于2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必定具備歷史價值;無論被盜與否,其可能埋藏的文物同樣具有藝術價值;墓葬形制、材料、建造技術顯示其包涵的科學價值。最為重要的,是其長期以來承載著二世到秦亡這段歷史的文化與社會價值。

胡亥亡國,有深刻的文化背景。法家文化的培植和澆灌養(yǎng)成了秦二世自私暴虐的性格;所受教育,使他局限于法家學說的圈子之中,無法改變秦朝殘暴嚴酷的統(tǒng)治政策;用人的失誤, 為趙高篡權創(chuàng)造了便利。法家思想與文化的缺陷, 是造成秦亡于二世的深層次原因[11]。特別是在胡亥走入荒淫之時,具有根深蒂固法家思想的李斯仍然獻出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針,用督查和治罪的方式鞏固集權,鎮(zhèn)壓百姓,葬送了大秦帝國。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處腰斬并醢刑。臨刑前與兒子抱頭痛哭:“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1]2562這是被權力、財富和享樂迷幻了頭腦,亂政毀國的官員懺悔時的真情流露,不免使人動顏。而宦官趙高在掌權之后,近乎變態(tài)地殘殺異己,“指鹿為馬”羞辱胡亥和眾臣,以滿足其畸形的內心[12],更是秦時宦官文化的重要體現。

“依法治國”是我們的基本國策,核心內容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法律治理國家。并非當年被二世等人貫徹的,將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用扭曲的法家理念奴役人民,無視客觀存在且日益惡化的社會矛盾,并進一步實施更嚴苛的法律。古人為鏡,胡亥的覆滅為當代及未來的法制方針提供了重要的反面歷史教材。

當前,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全面展開,“秦亡于奢”,除始皇和二世大興土木之外,吏治敗壞也是秦朝速亡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年李斯、趙高等佞臣當道,以斂財、保身和滿足私欲為目的,不顧國之安危,終究葬送社稷、死無全尸。鑒古之訓,二世之亡國對于當前大力提倡反腐倡廉工作的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上,不斷地摸索前行和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符合國情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始皇橫空出世實行郡縣制,國家形態(tài)和結構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巨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基礎無法承擔此天翻地覆的革新,各類矛盾不斷累積,于秦末之時在多種條件的刺激下全面爆發(fā)。最終結果,正如當今北非中東數國突然被西化之后陷入混亂一樣,國家?guī)捉罎ⅲ嗣裆硖幩?,開歷史的倒車。

2.2 象征意義

雖然考古勘探結果對二世陵身份提出質疑,然而作為秦朝從統(tǒng)一富強走向迅速滅亡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物證,二世陵體現了秦朝末年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價值觀,是今日國人與那段歷史、那些人對話的窗口,也是聯系古今民族思想和情感的紐帶。它象征著巨大的精神財富,與中華民族的成長和發(fā)展密不可分。

秦二世陵是一處象征秦朝亡國的重要歷史遺存。相比阿房宮的夯土臺(圖2),秦二世的封土和附屬設施能帶來更直觀的震撼和反思。漫步肅重的墓園,回顧秦末風雨,想到的不僅是胡亥趙高李斯,還有被悉數殺戮的扶蘇等始皇血脈。由欲望和陰謀引發(fā)的政治斗爭使胡亥同室操戈,上演了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斷重復的慘劇。二世陵象征著胡亥由乖巧到暴虐的轉變,啟示我們對人性善惡的思考。在那場斗爭中,始皇重臣除李斯外幾近被處死或自殺,不愿與惡勢力為伍的精英們,包括郡縣官員,同遭放逐和殺戮。始于商鞅的秦律被破壞殆盡,胡亥趙高“乃更為法律”[1]2552,肆意修改法律條款,為鏟除異己、屠殺皇族創(chuàng)造依據。秦律是一整套嚴密完整的法制體系,各個律條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絲合縫,著眼點是社會的長期治理。而胡亥對法律的修改,則完全是為謀取具體的政治目的[13]。二世陵象征著法制社會在其法律基礎被篡改和動搖之后,國家于短期內走向覆滅的事實,時刻為我們敲響警鐘。

圖2 秦阿房宮夯土遺址

秦亡時期不可移動的歷史遺存,數量較少,種類單一。始皇陵、兵馬俑難以承載秦亡的歷史,因為人們更多看到的是其強大和富足。典型代表如阿房宮遺址,也僅存部分夯土遺跡,且目前缺乏有效的闡釋手段。在此背景下,秦二世陵展現出歷史文化載體的多樣性,它與阿房宮一起,成為紀念秦亡時期不可或缺的兩座紀念碑。不管性質如何,秦二世陵承擔了保存記憶、勾勒歷史的功能,使秦末時期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永存人心;它是古今的紐帶,使人們回想過去,反思現在,展望未來[14]。

另外,曲江新區(qū)打造的“秦二世陵遺址公園”(圖3),以“秦殤”警示文化、秦文明反思文化為內涵,著重表現強大的秦國盛極而衰的歷史悲劇,并且具備現代化博物館和其他必要的展陳、解說手段,目前已經能夠實現對大眾的教育,紀念功能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圖3 秦二世陵遺址公園博物館及封土現狀(2016)

3 同類遺存及保護意義

3.1 同類遺存

與秦二世陵類似,具有歷史紀念性質的遺跡不在少數。如黃帝陵,據《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1]10。位于橋山的黃帝陵,并未做過系統(tǒng)的考古發(fā)掘,其封土之下埋藏的究竟是否為墓葬尚不得知。然而,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此大祭之后,這座封土便成為官方認可的軒轅黃帝陵墓,從此代代相傳。

與二世陵更接近的是位于咸陽的“周文武王共陵”。根據考古發(fā)現,“周文王陵”應為秦惠王“公陵”,“周武王陵”應為秦悼武王“永陵”。二陵自宋以降,即被誤指為周陵,于其南建有祠堂,經明清增建、修葺,頗具規(guī)模。

此外,還有成吉思汗陵。坐落于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的成陵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長期受到蒙古民眾供奉,且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處無人知曉。

3.2 保護意義

保護黃帝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傳承民族同根同祖的理念,發(fā)揮促進民族認同和增強團結。沒有黃帝陵,就失去了民族根源和血脈的重要載體。周陵也一樣,封土之下埋葬的是不是文武二王已不重要,其在世人眼中承載著西周時期中華民族的禮儀和文化。此地自古被命為“周陵”,從宋初首次享受官方祭祀[15]算起,到民國蔣公偕妻拜謁,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雖然墓主的真實身份在考古界形成定論,但二封土作為“周文武王陵”卻早已扎根人心。成陵,更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對維護我國民族政策和反對民族分裂具有巨大促進作用。

近些年,社會上涌現出一批“文化遺產”,諸如“孟姜女哭長城處”“西王母故里”等一系列“古跡”進入視線。這些“古跡”并未經歷嚴格的科學考證和考古調查,僅從文獻的只言片語和當地人的口口相傳中蓋棺定論。它們沒有經過專業(yè)機構的認證,甚至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遺產。然而,從激勵民族情感和弘揚中華文化等方面考慮,保護這些“古跡”具有積極意義。第一,這些地方均出自歷史故事或傳說,是五千年文化的承載形式;第二,如“絲路起點”之爭一樣,打著相同旗號的“古跡”之間必然發(fā)生論戰(zhàn),不斷激發(fā)學者和社會力量對其歷史(傳說)進行考證,促進相關學術研究、考古調查等基礎工作;第三,文化搭臺經

濟唱戲,當地在保護利用其旅游資源的同時,會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梢?,這些尚不具備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古跡”, 卻或多或少地發(fā)揮著紀念性遺產的功能,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價值。各級,特別是基層文物管理部門應重視其向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發(fā)揚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作用,對這些“古跡”的保護工作給予一定支持;同時應站在公正、客觀和科學的角度上,聯合學術界加強對基層政府的咨詢和引導能力,該鼓勵的鼓勵,該勸勉的勸勉,避免政府動用大量資源進行不必要的項目開發(fā)。

4 結論

秦二世陵,墓主身份雖難確認,但其地面建筑(封土等)在長期的歷史沿革中代表了二世身份,具有廣泛的社會認同。它反映秦末文化,承載著世世代代對那段歷史和人物的記憶、情感,肩負對當今社會和大眾的教育作用,屬于文化遺產中的紀念性遺跡。從價值和象征意義來講,它是一處重要的歷史參照物;從遺存多樣性角度來說,秦二世陵從根本上豐富了秦末時期的遺跡類型。事實上,與二世陵相似的紀念性遺跡,如軒轅黃帝陵、周陵等所具有的價值和象征意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真實性。以此為出發(fā)點,一些真實性待考,但具備弘揚中華文化和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的紀念性“古跡”,也有一定的保護價值。旁引陜西省考古院邵安定老師在《陜西黃陵縣黃帝陵擴建工程發(fā)掘簡報》中的一句話作為結語:“從考古學來說黃帝的傳說未必要投射到具體的考古學文化上……”[16]筆者認為,在已經成為紀念性遺跡或具備紀念價值的條件下,此類文化遺存的認定也未必非要投射在其真實性上。

(致謝:本文在修改過程中得到張全民、楊軍凱二位老師的指正,特此感謝。)

[1]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 李泰,賀次君.括地志輯校[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 何清谷.三輔黃圖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5∶247.

[4]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81.

[5] 王學禮.神禾塬秦墓墓主考[C]//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5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48.

[6] 張?zhí)於?侯寧彬,丁巖.陜西長安發(fā)現戰(zhàn)國秦陵園遺址[N].中國文物報,2006- 01- 25(1).

[7] 丁巖.神禾原戰(zhàn)國秦陵園主人試探[J].考古與文物,2009,175(4)∶64- 65.

[8] 韓偉.解開長安神禾塬大墓主人之謎[C]//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4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32.

[9] 金石.《走訪關中帝陵》之秦二世陵[N].西安日報,2012- 06- 22(12).

[10]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6.

[11]王紹東,孫志敏.秦亡于二世的歷史文化因素考察[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3∶(9)∶56-60.

[12]郭萍.趙高亂政秦庭心理剖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22(8)∶128.

[13]王偉.秦二世開啟指鹿為馬的亂世[J].世界軍事,2015(8)∶16

[14]巫鴻.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M].上?!蒙虾H嗣癯霭嫔?2009∶37.

[15]張鴻杰.大宋新修周武王廟碑[M]//咸陽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100.

[16]陜西省考古院.陜西黃陵縣黃帝陵擴建工程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11(6)∶52.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Mausoleum of the 2ndEmpire of Qin Dynasty and the Protection Significance of Memorial Monuments

LI Erwu
(Xi’a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Xi’an, China 710068)

It is said that the grave mound, located on the south bank of Qujiang Pool, was the tomb of Hu Hai, the perished second emperor of Qin dynasty. However, archaeological detection of this tomb and the excavation of a surrounding tomb indicates that the period is not Qin Dynasty. Although people are skeptical about the identity of the tomb’s owner, it actually bears the identity of the second emperor of Qin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 Qin Ershi. It’s the material vehicle of the dramatic change of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representing several important giants and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that dominated the country’s destiny when the Qin Empire vanished from the heyday in a few short years. With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it now provides an important negative example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reminding people to reflect history and tragedy, which took on a powerful emblematic quality over the century.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is difficult to conclude on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tomb of Hu Hai, but its identity already has a mass social roots and recognition. On this basis, the completion of the Heritage Park of Qin Er Shi Mausoleum promotes the sense of recognition. To some similar monument such as Huangdi’s Mausoleum, authenticity is not the exclusive matter to be ascertained. Other heritages including legendaries, should also be protected.

Qin Ershi;Hu Hai;value;symbol;monuments

G122

A

李爾吾(1982-),男,館員,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學管理。E- mail∶1369961@qq.com.

2016年度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16Z12)

猜你喜歡
二世考古歷史
十大考古發(fā)現
考古出乎意料的幾件事
薩爾貢二世時期信件文書初探
三星堆考古解謎
“考古”測一測
阿爾貝二世親王:摩納哥的招牌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鄂托克前旗| 思南县| 永州市| 安顺市| 内黄县| 密云县| 老河口市| 沁水县| 玉山县| 马边| 沈阳市| 县级市| 吴桥县| 长春市| 木兰县| 调兵山市| 昌图县| 乐亭县| 怀安县| 高阳县| 镇远县| 东阿县| 泰来县| 彩票| 江陵县| 肇东市| 镇雄县| 大同市| 济宁市| 壶关县| 龙川县| 彭阳县| 满洲里市| 远安县| 黄龙县| 大港区| 鸡泽县| 右玉县| 子洲县| 珠海市|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