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雷
有位朋友,文筆很好,我曾常去他的博客看他的文章。他的文字多是寫親情,回憶小時在鄉(xiāng)村與父母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對父母真摯的愛流露在字里行間,讓人動容。
在這位朋友的博文里,經(jīng)常流露出愧疚之意:因為忙,只有在春節(jié)才能回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不能在父母身邊侍奉,很是自責(zé)。
因為一場飯局,我們坐在了一起。我說起了他的博客,由衷地夸贊。他說他對父母真的是很愧疚,不能?;丶铱纯?。老家很遠(yuǎn),開車的話,5個多小時才能到家。工作忙,公司每天有一大堆事務(wù)等著他處理;生活也忙,整天圍著孩子轉(zhuǎn)。
后來,他的博客突然不再更新。再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年后。他神情悲傷,哀哀地說,這一年的時間里,父母先后因病去世了,想起以前沒有?;丶?,真是恨不得抽自己的嘴,天天說自己忙,但有多忙呢?那些假期,都被用來和妻子孩子去各地旅游了,都被用來和朋友在一起吃喝玩樂了,都被用來做一些雜七雜八的事了……他對父母的愧疚,看來是終生的了。
父母不是一座山,永遠(yuǎn)站在那里,等著我們回來。在這世上,父母只是陪伴我們走一程。
另一位朋友,原本在一線城市混得風(fēng)生水起,但他突然決定回離老家最近的一個三線城市發(fā)展。這個過程很艱難,因為一切都要從頭做起。他說,他只是想離母親近一些,父親去世得早,他不能再讓母親晚年孤單。
此前一個冬日,他沒有告訴母親,中途出差突然回家。他開了院門喊母親,但母親沒有像往常一樣應(yīng)聲出來,只有狗沖他汪汪叫。他推開房門后,看見母親坐在爐邊的藤椅上,懷抱著老貓,頭垂著,一點一點地,在打瞌睡。
那一幕,讓他流了淚。
他說,事業(yè)在哪里都可以發(fā)展,但母親只有一個。
如今,只要工作不太忙,他就驅(qū)車回去陪母親,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他的博文里有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父母不是用來愧疚的,人生不是用來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