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鵬杰,張福耀*,王 瑞,于紀珍,李 燕
(1.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高粱研究所,高粱遺傳與種質創(chuàng)新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晉中 030600;2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
適宜機械化生產釀造高粱汾酒粱1號的選育
詹鵬杰1,張福耀1*,王 瑞1,于紀珍1,李 燕2
(1.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高粱研究所,高粱遺傳與種質創(chuàng)新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晉中 030600;2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汾酒粱1號是由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選矮稈不育系A2SX40A為母本,自選矮稈恢復系R91624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適宜機械化生產的高粱品種。該品種生育期為127 d,粗淀粉75.65%,具有植株低、分蘗力強、抗性好、產量高等特點,適宜在山西春播中晚熟區(qū)種植。該品種在2015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晉審雜(認)2015004],定名為汾酒粱1號。介紹了該品種的親本來源,選育經過,特征特性,產量表現(xiàn),栽培技術要點,繁、制種技術要點,以期推廣利用該品種。
機械化;高粱;雜交種;選育;汾酒粱1號
高粱是我國重要的旱糧作物,其具有耐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是理想的糧飼作物和釀造原料[1]。山西省是全國高粱主產區(qū)之一,高粱年播種面積6.67萬hm2,主要用于釀酒和釀醋,在山西省農業(yè)生產和產業(yè)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高粱生產中絲黑穗病和蚜蟲危害嚴重[2-3]以及品種不適宜機械化栽培[4-6]等原因,造成高粱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在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大批勞動力向城市涌入導致農村勞動力短缺,農村留守勞動力已不能承受繁重的生產勞動,從而限制了高粱生產的發(fā)展[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利用A2細胞質保持類型材料豐富的特點[8-9],育成矮稈、多抗不育系A2SX40A,同時對二矮恢復系進行遺傳改良,育成三矮、多抗恢復系R91624,組配出高產、多抗、三矮,適宜機械化生產釀造專用高粱品種汾酒粱1號,2015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晉審雜(認)2015004]?,F(xiàn)將該品種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等介紹如下,以期推廣利用該品種。
1.1 親本來源 由圖1可知,不育系A2SX40A是2005年由Tx2783和保持系7501B去雄雜交,后代與A27501A經多代回交轉育而成。恢復系R91624是外引恢復系91624和恢復系0-30去雄雜交選育而成。
圖1 父母本選育系譜Fig.1 Breeding pedigree of male and female parent
1.2 雜交種選育經過 2010年在海南組配,2011年雜交種鑒定產量突出,2012年品比和多點試驗均表現(xiàn)出植株低、分蘗力強、抗性好、產量高等特點,暫定名為康拜因12-1。2013—2014年參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機械化組區(qū)域試驗,2年區(qū)試平均產量8 644.5 kg/hm2,比對照晉雜22號增產5.0%。2年共8個試驗點,其中6個試驗點增產,增產點率75%。經審定,定名為汾酒粱1號。
2.1 植物學特征 生育期127 d,比對照晉雜22號晚1 d,株高125.2 cm,穗長27.9 cm;穗粒重68.7 g,千粒重27.9 g;穗紡錘形,穗碼中緊,穎殼紅色,呈橢圓形,半玻璃質,籽粒紅色、橢圓形;該品種田間生長整齊,植株較低,分蘗較多,分蘗與主莖同高,分蘗與主莖熟期基本一致,適宜機械化收獲。
2.2 生物學特性 該品種有較強的抗高粱絲黑穗病能力,在全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和多點示范中均未發(fā)現(xiàn)病株,自然發(fā)病率為0,2013、2014年2年接種鑒定發(fā)病率為0;具有優(yōu)良的釀造品質性狀。經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分析,汾酒粱1號籽粒粗蛋白9.16%、粗淀粉75.65%、單寧1.56%、粗脂肪3.34%。
由表1可知,參加2013年山西省高粱中晚熟機械化組區(qū)域試驗全省平均產量為8 187.0 kg/hm2,比對照晉雜22號增產4.4%,居參試品種第3位,其中3個試點增產,1個試點減產。2014年參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機械化組區(qū)域試驗全省平均產量為9 101.3 kg/hm2,比對照晉雜22號增產6.0%,居參試品種第2位,其中3個試點增產,1個試點減產。
2013—2014年2年區(qū)試平均產量為8 644.2 kg/hm2,比對照晉雜22號增產5.2%。
表1 2013、2014年汾酒粱1號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
4.1 適時播種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播種,播深可根據(jù)土質情況掌握在3~5 cm,砂壤播深為4~5 cm,黏土地播深為3 cm左右。
4.2 確定適宜播種量 根據(jù)留苗密度、種子芽率和按土壤情況預計的出苗率確定播種量。
4.3 合理密植 一般留苗15萬~18萬株/hm2。
4.4 寬壟種植 為了保證密度,且提高群體內通透性,一般行寬為50~60 cm。
4.5 播前施足底肥 施復合肥750 kg/hm2、尿素 300 kg/hm2。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在高粱拔節(jié)后結合灌水施尿素150 kg/hm2。
4.6 除草和防蟲 在播種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在地表噴霧防除雜草;在間苗、定苗時順帶除草中耕,深度以25 cm為宜,可以疏松土壤利于長苗;在拔節(jié)期前中耕除草,及時蹚地。有蚜蟲時可使用40%氧化樂果對水噴施。
4.7 收獲 當霜降過后,籽粒充分脫水即可機器收獲。
4.8 適宜區(qū)域 汾酒粱1號的適宜播區(qū)為山西省忻州以南的春播中晚熟區(qū)。
(1)親本繁殖嚴格按照國家制種標準執(zhí)行,親本不育系繁殖,父本晚播4 d,繁殖田地四周500 m之內不得有同屬作物存在,保證隔離區(qū)安全,花期嚴格去雜去劣,開花結束后將父本割除,恢復系隔離區(qū)繁殖,嚴格杜絕以制代繁。
(2)雜交種子生產,父、母本同期播種,父本留大小苗,盡量延長父本花期,父、母本種植行比為1∶6,如連片制種,可適當增加母本種植行數(shù),花期嚴格去雜去劣,母本種植密度為15.0萬株/ hm2,父本種植密度為10.5萬株/ hm2。
[1] 呂富堂,韓愛清,杜秀蘭,等.建國以來中國高粱發(fā)展歷程及發(fā)展趨勢[J].山西農業(yè)科學, 2002,30(3):20-24.
[2] 張福耀,平俊愛,杜志宏,等.山西高平高粱絲黑穗病菌致病力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5,35(5):475-477.
[3] 李金梅,趙威軍,張福耀,等.高粱抗蚜蟲研究綜述[J].園藝與種苗,2006,26(5):363-365.
[4] 焦少杰,王黎明,姜艷喜,等.粒用高粱機械化栽培的農藝流程與技術要點[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 2012(20):72-73.
[5] 平俊愛,張福耀,杜志宏,等.機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種晉雜34號的選育[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14(1):56-57.
[6] 焦少杰,王黎明,姜艷喜,等.黑龍江省高粱生產演變階段劃分的研究[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5,(4):158-160.
[7] 張福耀,平俊愛.高粱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12(20):19-21.
[8] 李團銀,柳青山,張福耀,等.新型A2細胞質高粱雜交種晉雜12號選育及利用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1999,32(1):102-104.
[9] 張福躍,張桂香,白志良.高粱非買羅細胞質A2、A3雄性不育系研究[J].華北農學報,1987,2(1):31-36.
Breeding of Fenjiuliang No.1 -A Brewing Sorghum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ZHAN Peng-jie, ZHANG Fu-yao*, WANG Rui et al
(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Sorghum Genetic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Sorghum Institut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zhong, Shanxi 030600)
Fenjiuliang No.1 is a mechanized sorghum variety hybridized with Lu A2SX40A dwarf male sterile line as female parent and dwarf restorer R91624 as male parent by Sorghum Research Institut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e variety has a growth period of 127 days and starch content of 75.65%,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lants, good tillering ability, good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So 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late spring planting area of Shanxi. The variety was approved by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15 and named as Fenjiuliang No.1.The parental source, breeding process, features,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points,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Fenjiuliang No.1 were introduced, so as to popularize and utilize the variety.
Mechanization; Sorghum; Hybrid; Breeding; Fenjiuliang No.1
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06-01-01);釀造專用高粱育種及利用山西省科技創(chuàng)新重點團隊項目(201413101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4BAD07B02)。
詹鵬杰(1984- ),男,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員,從事高粱育種工作。*通訊作者,研究員,從事高粱育種工作。
2016-09-02
S 514
A
0517-6611(2016)31-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