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世紅
【摘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使用問題引導的方法,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從而能夠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務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為己任,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從而能夠帶領學生層層深入進行相應問題的思考,最終理解閱讀內(nèi)容,獲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引導;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筆者認為,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最需要鍛煉學生的是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獲得自學能力,進而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充實自己。閱讀教學,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配合,教師務必要善于運用好問題引導的策略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獲得自身實力的提升。
一、有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課堂的學習
好奇心一直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只有人類對某一件事情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人們才會原意花費足夠多的精力進行研究,從而獲得能力的提升。將這種原理放置到了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同樣適用,筆者建議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在教學之前合理設計問題,在開課的前五分鐘,幫助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入到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之中,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在整節(jié)課中都保證足夠的集中度。
筆者認為,進行問題的設計有多種方法,因此,要根據(jù)具體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具體的設計。但是通常來講,教師可以利用和生活相關聯(lián)的問題進行問題的合理設計。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思考,如果是自己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會如何構思,如何進行文章的構造,從而能夠理解文章作者的想法。
例如,筆者在講述有關《幼時記趣》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讀的時候,首先詢問學生,你們在小孩子的時期,都喜歡玩哪些東西呢?學生就會闡述自己的想法,緊接著,筆者詢問學生,如果是你們記錄自己的東西,會如何進行表述呢?此時帶入作者的構思和方法,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對比,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問題的逐步帶領下,理解和體會作者的想法,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獲得自身的提升。
二、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筆者發(fā)現(xiàn):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促進學生對閱讀的理解至關重要,但是通常情況下,學生并不能夠達到新課改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這是教師必須面對以及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借助問題引導的閱讀教學思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等級的問題進行引導,從而辨別學生對于需要進行閱讀的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在自己的實際基礎上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這對于教師問題的設計能力有一個很大的考驗。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巧妙設計問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三、巧妙將問題的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操作相結(jié)合
筆者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都會使用程序化的提問方式,例如:這篇文章的大體要以是什么?在讀完整篇文章以后,你對于文章的理解是如何的?這些問題看似十分合理,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卻十分難以得到解決,因為學生并不能夠找到這類問題的明確目的,從而不能對之進行有效的解決。由此,教師就不能夠順利地將閱讀課堂開展下去,從而只能夠機械的進行相應問題的解答,促使教學效率十分低下。
例如,筆者在講述《藤野先生》的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為了能夠有效設計問題,讓學生能夠有規(guī)律可循的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問題: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哪些情節(jié)觸動了你,讓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此時學生依據(jù)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就會將目光轉(zhuǎn)移到自己看到的藤野先生和魯迅的幾件事情中,從而能夠逐步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并且能夠通過這樣的幾件事情,了解到作者塑造的人物的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學生在此類問題的引導下,可以有效地進行解答,并能夠獲得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分層次進行問題的設計,從而照顧所有的學生
在初中語文閱讀階段教學中,有一種十分通用的教學手法,使用分層設問法。顧名思義,每一位教師在教導學生閱讀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自身班級的學生都會有基礎能力參差不齊,吸收領悟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產(chǎn)生,從而為照顧每一位學生的感受,教師需要運用到分層問題設計法則,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要設計較為基礎的問題,保證此類學生能夠大體了解文章的講述基本內(nèi)容,從而能夠無障礙的理解作者的寫作內(nèi)容,寫作意圖。針對基礎較高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點出文章的主旨,升華之,從而幫助這部分學生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
例如,筆者在講述有關《岳陽樓記》的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就是用了分層設計問題的方法,首先,筆者詢問學生,這篇文章的中心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話來進行表述?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明白文章的主旨。緊接著,筆者詢問學生,最后那句話的意思是什么,每個人都可以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從而獲得自身境界的提升。
五、結(jié)語
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問題引導教學的方法,可以幫助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依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獲得提升,從而能夠真正地做到從閱讀中升華自己的學習目的。教師務必切合自身實際,具體實行相應的教學措施,切不可盲目模仿,沒有章法,以學生的提升為最終目的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玉菲.基于就業(yè)導向的中職語文應用教學策略探討[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0).
[2]許娜.探究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J].課外語文.2014(2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