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伊
摘 要:對于語言的學習我們從小就開始了,并且更多的孩子對于外語的接觸越來越早。我最初接觸的外語是小學三年級開始的英語,到高中畢業(yè)直到現在的7年時間,我一直在學習并提高西班牙語,現在是一個在職的大學西班牙語教師。并且在西班牙留學期間,我拿到了日語的高級證書,當過兩年的中文家教老師,以及西班牙語言培訓學校的輔導員。所以在這篇文章里,針對外語學習,尤其是針對西班牙語的學習有一些體會,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關鍵詞:語言 教學 心得 培訓
一、在入門階段,發(fā)音與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接觸一門新的語言時,要對這門語言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比如這門語言的發(fā)音特色、聲調的特點,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自身對于語言的一個初步認識非常重要,對初學者而言,對于一門新外語的語音語調的了解能夠幫助他們盡快入門,更有利于在這之后的學習,培養(yǎng)語感。我在學習西班牙語之前,就知道西班牙語最具特色的大顫音,俗話說的就是彈舌音——當時就一直期待這個發(fā)音的學習以及對這個發(fā)音的練習特別認真。舉這個例子,我是想說明,初學者對于語言的初步認知形成自身對于語言的興趣,構成學習積極性,這一階段容易被忽略卻十分重要,可以幫助學生度過之后的語言學習枯燥階段。
二、在入門階段,老師的引導很重要。
老師對于學生的發(fā)音一定要特別注意并加以糾正,養(yǎng)成正確的發(fā)音習慣會幫助之后的學習,能“事半功倍”。特別是對于小語種的學習,很多發(fā)音的細節(jié),一定要照顧到,甚至很多中文里沒有區(qū)別的發(fā)音,可能在一門外語里表達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比如西班牙語里的“Pedro”和“perro”,前一個是人名,后一個則是狗的意思。但很多學生對于彈舌音的發(fā)音不標準甚至根本不明白兩者的區(qū)別,這在口語交流中會造成很大的誤會。還有一個經典例子便是“puta”和“buda”,前者意為妓女,后者為佛祖。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在中文發(fā)音中兩者并沒有不同,但在西班牙語中,有中文并未加以區(qū)分的細節(jié)上的發(fā)音差異,如果在學習初期學生不明白區(qū)別或者不注重這樣的區(qū)別,會給之后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強調交流用途的語言學習中,這樣的細節(jié)處理就顯得更加重要。這些細節(jié)往往被人忽視,甚至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語法的掌握,而忽略發(fā)音的問題是非常不可取的。尤其是語言類學科,聽說讀寫,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果剛開始學習不注重發(fā)音,會對之后的聽力和語言表達造成不必要的屏障。
三、對語言的學習必須要嚴謹
對于小語種的語法和單詞,有一定認識的人一定知道,西班牙語的語法比我們熟悉的英語復雜許多,首先動詞變位,一個單詞按照最基本的人稱變位就有6種,加上各種時態(tài)的變位,一個動詞可以衍生出幾十甚至上百種變位。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語言的學習必須要嚴謹。清楚基本動詞變位的規(guī)律,并且一部分特殊動詞的變位也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所以語法的學習雖然很枯燥很復雜,但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克服,這個時期除了學習技巧和規(guī)律的教導,老師對學生一定要多多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并且在學習到一定的時間之后,學生也許并不會像一開始那么積極勤奮,作為老師也應該及時發(fā)現并且進行一定的督促。
并且對于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每個人對于一門新外語的接受理解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不要因為一開始的不熟悉而感到畏懼,也不要因為越學越難而放棄。甚至有些時候不需要把所有知識點理解到百分之一百的程度,隨著之后的學習和熟悉,其實一開始基礎入門的疑惑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四、學習語言要注意日常交流
“語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我從自己的學習經驗中思考出來的,這里我更想表達的是語言的流利交流問題。就像之前提到的,一個動詞的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變位,在口語交流中如果逐個思考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那必定是沒有“流利”一說的。所以語言學習中平時加大語言交流量,對于口語等級的提高是必要的。在這一點上我十分幸運,因為除了第一年的語言入門,之后的語言學習幾乎都是在跟西班牙本地人的交流中慢慢提高的。這一階段需要的是大量的口語對話,也許在書本上學到的記不住,但在日常的特定情境中,聽別人說過一次卻很難忘記,并且日復一日,長期積累,十分考驗學生的毅力,這個階段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和語言任務,幫助學生形成語言的實踐能力。這里我舉一個例子,我之前有一個6歲的西班牙學生學中文,上課老是不專心,坐不住,我就每一次都用中文告訴他“請你坐好?!?,剛開始他會用西班牙語回答我“我坐好了”,但我每次都會用中文說一次,并告訴他你應該用中文回答我。不出三天,他就可以完全記住這個對話了。這就是一次次重復的力量,“習慣”的力量。
當然,語言習慣更需要環(huán)境。教學過程中,課堂上適當地使用西語可以有一定的輔助效果。但是畢竟上課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下課之后的鞏固是必不可少的。最直接的辦法是強制背誦單詞課文,單詞是基礎,而課文可以體現單詞句法的運用,雖然辦法很老套,但是效果很好。除此之外,推薦給學生外語的資料也很重要。并不是入門的時候才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言的興趣,而是盡自己所能讓學生意識到,越學越能體會到這門語言的魅力。所以課后分享西語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可以增加學生接觸語言的時間,讓他們養(yǎng)成看西語、聽西語的習慣。
五、學習語言要注意文化差異
“請忘記中文?!边@一句話看起來有點可笑,但卻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我在當中文家教期間,一個只有6歲的西班牙學生問我,“l(fā)as”、“l(fā)os”的中文怎么說。我告訴他,中文沒有“l(fā)as”、“l(fā)os”,只有“estas”、“aquellas”。所以兩種語言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有相對應的單詞或句子可以明確表達其意思。例如當我們聽到令人驚訝的消息時,中文一般會問“真的嗎?”,但西班牙語更多使用的是“No me digas!”,直譯是“別給我說這個”的意思,但在西班牙語里則表達說話者的驚訝。所以我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除了對于語法和單詞的掌握,一些文化和語言習慣的差異也很重要,需要我們學習和了解。當然,在我看來這一部分也是語言的魅力所在。語言在某一程度上,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思維方式。
語言學習的關鍵就是對語言的興趣、嚴謹的學習和實踐能力。換句話說就是,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認真的學習過程和靈活的運用實踐。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