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十九中學 付萍
來點“迷信”又何妨
●南昌市第十九中學 付萍
今年高考的考場外,多地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了 “旗袍媽媽團”和 “馬褂爸爸團”,媽媽穿上旗袍企望孩子旗開得勝,爸爸穿上馬褂以期孩子馬到成功。消息一出,便引發(fā)了熱議,更有媒體歸納綜合,梳理出了一系列類似的行為,稱之為高考 “新迷信”。
在局外人看來,高考“新迷信”的行為確實幼稚,甚至可笑,但是,作為考生家長,卻是他們表達深沉愛子之心,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應考氛圍,紓解自己緊張情緒的必要方式。那些對有高考 “新迷信”行為的家長進行指責嘲諷的人,我覺得他們真的是想多了。試問,過大年祭拜祖宗時你會嘲笑自己的虔誠嗎?他人結婚時給親戚街坊送大紅棗以求 “早生貴子”時你會質疑嗎?在墻上掛幅喜鵲站在梅花樹上的畫以求 “喜上眉梢”你會覺得不可理喻嗎?自己的孩子苦讀十多年,而今終于走上高考考場,在這樣重要的日子,做母親的穿上旗袍,祝愿孩子旗開得勝;做父親的穿上馬褂,祝福孩子馬到成功,這,有何不可呢?這和我們過年貼福字圖個吉利不是一樣的嗎?都是為了討個好彩頭。設身處地,多點理解,多點寬容,你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荒謬、滑稽,而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片濃濃的愛意。
我們不能否認特意穿上旗袍、馬褂的家長們有迷信的因子,但他們真的會天真到把它們當成孩子提高分數(shù)的利器嗎?如今的高考生,其父母大抵為70后,大多受過較好的教育,不少人還親身經(jīng)歷過高考,他們那個年代的高考絕對比現(xiàn)在的更加殘酷。他們心里很清楚考試成績取決于平時的努力和自身的實力,他們穿上旗袍、馬褂,并不是傻傻的以為可以借此讓孩子神奇地提高分數(shù),這只是他們心意的一種表達,是對孩子的真誠祝福和熱切期盼,最多也只不過是一個慶祝孩子終于高考的儀式。世人都知道,放飛和平鴿并不能消泯戰(zhàn)爭,但為什么在世界各地,在各種正式隆重的場合,人們都會放飛和平鴿?因為這種儀式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們愛好和平的心意的寄托與表達,是他們反對戰(zhàn)爭的立場的宣示和堅守,并能感染他人。還記得我參加高考后,母親對我說,她找算命先生給我算了命,說我一定能考上,考前的晚上她還燒了一炷香求菩薩保佑我考試順利。我清楚沒有什么文化的母親能為我做的也許就只有這個了,我感激母親的虔誠,感覺到她對我的關愛,但是,即便后來我考上了大學,我依然相信改變命運還是得靠自己。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指責那些為了孩子高考順利而不惜 “毀滅”自己形象的家長們,每一個家長都有屬于自己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再說,當高考處處充滿這種 “喜感”的時候,也正說明高考窒息般的神圣在消解,能從高考的極端焦慮中走出來,既解放了考生和家長,也解放了教育,使教育更加的從容。家長穿旗袍馬褂那是一種不可褻瀆的愛,學校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潛心育人那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專心讀好自己的書用汗水去贏得尊嚴那是義不容辭的擔當。如此,來點“迷信”又何妨!
【簡評】本文站在家長的層面對高考“新迷信”的形成原因作了具體的闡述:這是家長深沉愛子之心的表達,是對孩子的真誠祝福和熱切期盼,由此呼吁人們對高考“新迷信”多點理解,多點寬容。文章的亮點一是例證法的有效采用,送大紅棗以求“早生貴子”和放飛和平鴿企求和平等例證的采用言簡意賅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二是作者以自己的經(jīng)歷說事,從而說明家長的“迷信”并不會必然導致學生放棄自我努力。此文和上文觀點針鋒相對,對照著看,方顯爭鳴的精彩。(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