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高前+吳紫逸
【摘要】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是連接市場資金供給與需求雙方的橋梁,信息披露質量的高低決定著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原因主要在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利益驅動,違規(guī)成本低,監(jiān)管不力,監(jiān)管體系不健全。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有建立完整的披露信息質量的考核制度,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改進信息披露監(jiān)管體系,加大懲處力度。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會計報告 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披露不規(guī)范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違規(guī)主要表現為:披露隨意、報喜不報憂、虛假披露、披露內容不完整,中期報告過于簡略,無法進行財務分析與評價。部分公司的財務報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關的重要數據;與公司相關的市場競爭、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化、營銷策略、宏觀產業(yè)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須準確、真實,不得虛假記載、誤導或欺詐,這是信息披露最基本要求。然而,現實中,卻大量存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嚴重失實的情況,主要表現為招股說明過度包裝、財務報告嚴重失實、虛假陳述和隨意調整利潤分配、等。上市公司應依法充分公開內容完整財務報告,充分公開實際發(fā)生的法定重大事件范圍內的事項。
(二)或有事項披露不明
相對于披露違規(guī),或有事項的披露違規(guī)更具有隱蔽性,也更具破壞性?;蛴惺马棇τ诂F代企業(yè)往往具有重大的影響,但在或有事項的披露方面,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披露不完整、不明確甚至回避披露的情況。當公司出現擔保業(yè)務后,沒有主動向中介機構反映和提示;當或有事項實際發(fā)生后,公司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通常數額都很大,導致廣大投資者感覺上當受騙。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人們事前沒有充分估計或有事項;第二,由于歷史原因,具體會計信息披露人員無法確認和記錄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項。
(三)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主要表現為:補充說明泛濫、語句晦澀。近年來,上市公司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是在中報和年報后發(fā)布很多補充說明。這種呈泛濫趨勢的補充說明嚴重影響了利益相關者的判斷。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故意使用晦澀的語言,釋放噪音信號,使投資者會對所披露的內容產生誤解,從而影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須準確、真實,不得虛假記載、誤導或欺詐,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四)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
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披露的信息與其股票的市場價格是息息相關的。從這個角度理解,在證券市場上,時間就是金錢。及時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不及時的信息披露,卻為內幕人員利用時間差進行內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時避險提供了條件,這對于普通的中小投資者而言,無疑是極不公平、不公正的。另外不及時的會計信息使目前的財務報告失去其重要性,并且給上市公司、投資者等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二、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違規(guī)行為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
相對于國外上市公司,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比較集中,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某一兩個人手上,個別上市公司帶有很強的家族企業(yè)的性質。股權過度集中會造成在股權激勵時,很多大股東把主要的精力不是放在提高公司業(yè)績上,而是放在粉飾公司業(yè)績、哄抬公司股價方面。
(二)利益驅動
利益驅動是上市公司內部信息披露出現問題的內在原因,因為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內部信息的公共產品特征,使它不僅對其自身以及與其有直接利益關系的參與者有很大影響,而且對其他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等間接的關系著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所以,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上市公司會對那些有利于自身的會計信息進行詳盡甚至夸大的披露,在會計信息質量和數量上有失公平。
(三)監(jiān)管不力
作為強有力的證券管理者必須經常性地檢查和調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況;不定期地審計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交易所得賬簿和記錄;對可能涉嫌的信息披露違規(guī)者和證人進行詢問;暫停或取消違規(guī)者的上市資格等。不力執(zhí)法的直接后果是損害了證券市場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違規(guī)行為者。雖然法律法規(guī)體系已初具規(guī)模,但我國法規(guī)制度不相協調,法規(guī)制度實施不配套,虛假信息被發(fā)現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來,處罰的力度也不夠大,違法的機會成本很小。
三、改善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披露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完整的披露信息質量的考核制度
加強考核制度的執(zhí)行力目前的考評制度主要是證交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考核,主要考察公司每份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的披露質量、日常規(guī)范運作、被采取監(jiān)管措施以及受到紀律處分等情況,并對各項考核內容賦予相應權重,對每家公司進行綜合評分,根據公司得分高低確定其信息披露考核等級。但是這樣的考核制度忽視了企業(yè)之間的評價、行業(yè)協會的評價以及企業(yè)的自評情況,從考評的多元性來說,考核主體顯得太過于單一。
(二)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從總體上講,我國上市公司多數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的。由于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加強上市公司誠信建設和規(guī)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措施。從現實情況看,我們需要花力氣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解決“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問題,發(fā)揮多元持股制的優(yōu)越性,嚴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規(guī)范控股股東的行為。二是推進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督促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股東大會制度和董事會制度,充分發(fā)揮獨立董事作用,建立起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
(三)加大懲處力度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對上市公司造假以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并不大,可操作性措施缺乏,對眾多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責任人的處罰主要是罰款和行政處罰,一般很少有追究刑事或民事賠償責任的。
參考文獻:
[1]吳明清.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 2012,(21).
[2]樊舒,馮荷英.淺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J].企業(yè)導報,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