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波
(華中師范大學(xué) 湖北 武漢 430070)
曹丕詩的文士氣
常 波
(華中師范大學(xué) 湖北 武漢 430070)
作為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曹丕詩歌以清雋秀逸為主導(dǎo)的詩風(fēng)給當(dāng)時的詩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明人鐘惺曾論述道:“文帝詩婉孌細(xì)秀,有公子氣,有文士氣,不及老瞞遠(yuǎn)矣?!鼻迦松虻聺撛u價曹丕詩曰:“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xí)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币陨蟽晌辉u論家都提及到曹丕詩歌具有“文士氣”,本文將以此為論題和切入點來構(gòu)筑本文。
曹丕;曹丕詩;詩歌
曹丕的詩作應(yīng)有百余首左右,但是流傳下來的僅余40首左右。曹丕受乃父的言傳身教,晉朝初年的史學(xué)家王沈撰寫《魏書》時,便說他“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jīng)傳諸子百家之書”。從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實踐來看,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最大的當(dāng)屬《詩經(jīng)》《楚辭》和《古詩十九首》。此外,《論語》《莊子》《左傳》《史記》《淮南子》等著作也一定程度上成為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曹丕雖然沒有隨征,卻深刻體會到前方將士的艱苦和后方婦女的凄涼?!堆喔栊小穭?chuàng)作于此時,這種句句用韻的七言詩體形式,不但在中國詩歌史上“開千古之妙境”(明胡應(yīng)麟《詩藪》),更因其中和諧婉轉(zhuǎn)的音節(jié)、流轉(zhuǎn)纏綿的情致,產(chǎn)生了“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清王夫之《船山古詩評選》)的藝術(shù)效果?!堆喔栊小芬蚴乾F(xiàn)存最早的七言詩而甚為后人重視,但其價值更在它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上的高度成就?!堆喔栊小て湟弧范嗵幓们叭嗽娋洌?/p>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xì)w戀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在寫作手法上,本詩是融寫景、抒情為一體。起首二句融裁《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和《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句意而成?!叭貉噢o歸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句本《楚辭·九辯》“燕翩翩其辭歸兮,禪寂寞而無聲;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雞啁哳而悲鳴”意改。清代王堯衢《古唐詩合解》說前四句“感時物以起興,言霜飛木落,鳥亦知歸。獨我君子,客游不返,令我思斷腸”?!安挥X淚下沾衣裳”句化用托名《蘇李詩》“俯仰內(nèi)傷心,不覺淚沾衣”和《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句意?!靶菨h西流夜未央”化用《詩經(jīng)·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句意。 “爾獨何辜限河梁”化用《詩經(jīng)·小雅·小弁》:“我獨于罹,何辜于天”[1]。
《采菽堂古詩選》曰:“魏文帝詩如西子捧心,俛首不言,而回眸動盼,無非可憐之緒。傾國傾城,在絕世佳人,本無意動人,人自不能定情耳?!庇纱丝梢姡茇г姼杈哂嘘幦嶂?。在那個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曹丕手不釋卷,筆耕不輟,將自己的文士情懷和帝王氣魄注入文字之中,“便娟婉約”的陰柔風(fēng)格與后期蒼涼沉雄的剛健之美共同詮釋了建安風(fēng)骨、反映了建安詩歌的豐富面貌。在曹丕現(xiàn)存的40余首詩歌中,女性題材的詩歌創(chuàng)作占有相當(dāng)?shù)谋戎?。這些詩作集中體現(xiàn)了其清秀雋逸的風(fēng)格?!堆喔栊小て湟弧繁闶撬嫠紜D代言的詩作:秋風(fēng)蕭瑟,草木凋零,白露為霜,群雁南歸。詩作開篇便極力渲染了一個蕭瑟、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丈夫外出征戰(zhàn)、生死未可知,妻子獨守深閨,盼夫心切又無可奈何。建安十七年,阮瑀病逝,曹丕感其妻子悲苦之情,創(chuàng)作了《寡婦》詩,本詩有序:友人阮元瑜早亡,傷其妻孤寡,為作此詩。
霜露紛兮交下,木葉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歸雁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悵,百日急兮西頹。守長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悵延佇兮仰視,星月隨兮西回。徒引領(lǐng)兮入房,竊自憐兮孤棲。愿從君兮終沒,愁何可兮久懷。
此詩前四句用秋景的蕭瑟以喻亡夫后的心境的寂寞凄涼。清張玉谷《古詩賞析》卷八:“詩傷寡婦,而竟代寡婦自傷,最為親切。首四,就秋景說起,感時觸物,蒼莽而來。‘妾心’八句,以心感字承醒起意,轉(zhuǎn)入長夜思君之痛。星月回天,本賦夜景,然婦隨夫唱,此意亦涵。跌出引領(lǐng)入房,自憐孤棲,噴醒題中‘寡’字。夫寡婦之苦,何可盡言?而涼秋靜夜,尤是凄其,故只就此寫意,正復(fù)無所不包。末二結(jié)到從死忘愁達(dá)其深情,即隱堅其貞念也,何等宛至!”曹丕稱帝后于黃初三年征吳時所作《飲馬長城窟行》是他雄健豪邁詩風(fēng)的代表作:
浮舟橫大江,討彼犯荊虜。武將齊貫甲,征人伐金鼓。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發(fā)機(jī)若雷電,一發(fā)連四五。
前人論及子桓詩文時似乎只提及到他清雋秀逸的風(fēng)格,而忽略了他描寫軍旅生涯的剛勁之作,一個原因在于那些創(chuàng)作于他登基之后的剛勁之作沒有出現(xiàn)“移人”的作品,基本皆屬于“力強(qiáng)而致”之作。曹丕在本質(zhì)上是一個柔弱、依順的人,婉約和細(xì)膩當(dāng)是其本色,也成就了其文名。稱帝后的故作豪放只會喪失其作為一個詩人的本色。[2]為何曹丕性格柔弱,傳世名作均透露出透骨的悲涼?其一,曹丕所生活的時代戰(zhàn)火不斷,是一個異常血腥、混亂、黑暗的殺奪政治的時代,曹操《蒿里行》有詩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其二,在漫長的太子之爭中,曹丕始終處于劣勢,長期飽受身心的劇烈煎熬。曹操首選的的繼承人是曹沖,無奈曹沖早夭。曹操隨之將希望寄托于曹植身上。作為長子的曹丕不僅得不到生父的青睞,其母卞王后亦不認(rèn)為他是日后繼承王業(yè)的合適人選。其三,濃重的死亡陰影幾乎籠罩了他一生。11歲隨父出征,自己雖乘馬得脫,其兄曹昂、從兄安民遇害; 24歲時,其異母弟曹沖病逝;26歲時,好友阮籍病卒;29歲時,戰(zhàn)亂中失其稚子。31歲時,魏國大疫,陳琳、徐干、應(yīng)瑒、劉楨、王粲皆病亡;34歲時,其父曹操病卒,他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登帝位施展雄才大略了,但他愈加孤獨和痛苦,《短歌行》作于此時: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靈倐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漣漣。呦呦游鹿,銜草鳴麑。翩翩飛鳥,挾子巢棲。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fā),生一何早。長吟永嘆,懷我圣考。曰仁者壽,胡不是保。幾乎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里,他都目睹著親友的離世,或許對于素不相識的黎民百姓的死亡、他僅是出于道義上的同情;對于自己朝夕相伴的親友的溘然長逝,則是錐心之痛。曹丕的悲劇可以說是命運悲劇,其哲學(xué)意味更濃。
[1] 易建賢譯注.曹丕著.魏文帝集全譯[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出版集團(tuán),2008.
[2] 方麗萍.曹丕:個性和社會角色的沖突及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7(4):78-79.
常波(1991.10-),男,漢族,華中師范大學(xué),碩士,文藝學(xué)。
I206
A
1672-5832(2016)03-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