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東莞市樂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廣州 東莞 523000)
提前準備,更好介入危機事件
李 慧
(東莞市樂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廣州 東莞 523000)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受傷的患者及家屬承受著我們體會不到的傷痛。在平常的工作中,你是否會經常跟你的案主說:“我理解你的感受……”沒有經歷過,我們真的可以體會到他們的感受嗎?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社工又該如何介入呢?
在危機事件頻發(fā)的時期,社會工作者在介入服務中面對更多的挑戰(zhàn),為了提升社工應對、介入、干預危機事件的能力,社工參加了佛山福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舉辦了“公共危機事件的社工介入模式”專題培訓。通過培訓,社工了解了處于危機事件的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困擾,社工應對危機事件的介入目標、介入模式,為更好地介入危機事件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社工也觀察到參加此次的培訓中有50%的醫(yī)務社會工作者和50%的醫(yī)護人員(醫(yī)生和護士),在培訓體驗中,醫(yī)生、護士、社工積極參與其中,發(fā)表針對醫(yī)務社會工作者在醫(yī)院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發(fā)揮的作用,社工可以感受到,醫(yī)務社工逐漸地被醫(yī)護人員認可和接受,醫(yī)護人員在體驗中感受到社工與義工在本質上的區(qū)別,對醫(yī)務社會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發(fā)揮的作用、所能提供的服務越來越了解,凝聚了醫(yī)務人員與醫(yī)務社會工作者合作的氛圍。
培訓以理論知識講解、實務步驟和微技巧分享、一對一輔導練習、情景演練等方式進行。
在理論講解部分,首先,社工了解了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傷痛層次,即當事人及其家屬、醫(yī)護人員、社工及其他相關人士,使社工意識到要關注到每一位受到危機事件創(chuàng)傷的受害者,同時要關注提供服務社工本身的在應對危機事件時所帶來的內心創(chuàng)傷;其次,社工了解了危機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心理困擾——打破心理平衡,因此社工介入服務的目標應圍繞“當事人及其家屬回復到適應狀態(tài)的功能”進行,在介入模式方面有四個層次,即一是短期協助過程;二是早期支援——多部分/多方面干預,而不是單一次,在此階段要評估當事人是否能夠有能力回應危機事件;三是目標鎖定在對危機事件的回應上,而不是事件本身,在此階段,社工應與醫(yī)護人員緊密合作,屬于一個團隊,醫(yī)護人員負責救助,社工則負責全程管理(及時了解危機情況、及時輔導、及時鏈接相關資源、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應對媒體));四是緩解癥狀——增加之后接受精神健康跟進的機會。
在實務步驟和微技巧方面,社工意識到在醫(yī)院遇到危機事件,作為社工主管應該聯系護士/主治醫(yī)生,了解傷亡情況(病人數量、傷者分布、傷者情況預測),同時使醫(yī)護人員知道社工是負責“心理——社會部分”(個案管理角色),確保醫(yī)護人員更專注于他們的治療。社工在介入危機服務中要保持冷靜、不要爭論、不要縮小化問題、不要說:“我知道你的感受——事情會變成這樣”這樣的話,而是要積極聆聽服務對象,再陳述/釋義對方的話(例如,聽到您的意思是……),對服務對象所表述的內容進行總結,表明你能夠聽懂服務對象說的內容,同時關注服務對象情緒(你看起來非常難過、生氣……,幫助傷患疏導其情緒),在介入服務過程中要適當運用封閉式提問(例如,你是傷者的家屬嗎?)和開放式提問(你有什么家人?)技巧,使服務對象宣泄更多內心的負面情緒,通過案例分析,社工很深入地了解危機介入過程中的微技巧。
在一對一輔導練習環(huán)節(jié),培訓講師陳志英督導對現場中曾經歷過內心創(chuàng)傷的成員,運用微技巧使其打開心結,社工感受到培訓師在輔導過程中圍繞核心目標分別運用各種微技巧,使內心有創(chuàng)傷的成員打開心結,放下內心的內疚、自責等負面情況。同時社工也注意到,在輔導過程中培訓師運用微技巧,對于輔導者的糾結點通過具體化的方式,使輔導者意識到自我的糾結點的非理性,再通過肯定輔導者當初所作出的努力,使輔導者肯定自己所做出的努力,打開心結,放下內心自責、內疚感。同時社工也大膽嘗試角色扮演的方式,社工扮演自己之前所輔導的一位失去5歲兒子母親角色,社工真實的扮演之前服務對象所出現的情緒狀態(tài),另一位社工介入輔導,通過角色扮演及培訓講師點評,社工更好地了解微技巧的運用。
在情景演練環(huán)節(jié),該情景為“一輛公共汽車從高速公路上翻下坡,15人被送往醫(yī)院,4人在車禍中死亡,5人情況危急被送往加護病房,兩人腿被截肢……”,此情景曾發(fā)生于香港的嚴重交通事故。數十名培訓學員分別飾演醫(yī)生、護士、醫(yī)院行政人員、政府官員、受害者及其家屬等角色,其中社工與醫(yī)護人員作為主角,將介入和干預公共危機事件的流程完整地走了一遍。在演練結束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參與者中的一位某醫(yī)院的護理科的主任,他告訴學員,之前她的醫(yī)院也曾經遇過嚴重的公共危機事件,在安撫病人及其家屬過程中曾遇到困難。她認為,如果有醫(yī)務社工介入的話,因為社工的身份、立場、與醫(yī)生護士不一樣,也有更好的溝通技巧,應該能成為醫(y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緩沖地帶。通過情景演練,社工發(fā)現沒有預料到得問題,同時意識到此次危機事件社工介入模式培訓的重要性,提前準備,更好地介入危機事件,環(huán)節(jié)危機事件帶給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創(chuàng)傷。
李慧(1988.09-),漢族,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河北聯合大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畢業(yè),廣東醫(y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校外兼職教師”,所在社工機構:東莞市樂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G210
A
1672-5832(2016)03-02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