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初昕
?
黑白電視的記憶
文/江初昕
Memory of the Black-and-White Televisions
詩人舒婷曾在《黃昏星》中吟到:“煙囪、電纜、魚骨天線,在殘缺不全的空中置網(wǎng)……”這詩歌描繪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那時看電視都用一種安裝在戶外鋁制魚骨天線,信號質(zhì)量差、電視屏幕“雪花”紛飛、噪音擾耳,但觀者仍樂在其中。
那年,鄰居到縣城捧回一臺“西湖”牌黑白電視機,小孩把他家圍得水泄不通。當(dāng)天,就用一根又長又細的毛竹竿將天線高高綁在門口的一根枇杷樹邊。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試,電視成功接收了信號??赡苁敲窀吞w細了,天線固定得不牢固,要是刮風(fēng),毛竹竿子上的天線搖搖晃晃,電視屏幕閃爍一片雪花點,還出現(xiàn)不少橫桿,人像模糊變形,但大家依舊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有外村人支招,要想看到清晰電視,就得把天線固定牢,安裝在高處,這樣,電視信號相對好點。鄰居馬上著手行動,那個外村人也充當(dāng)起了技術(shù)指導(dǎo)。只見他環(huán)顧四周,指著村莊后山的小山包,說就把天線安裝在山包高處。
聽到指令以后,孩子們也是自告奮勇。抬木頭、搬木梯,分工協(xié)作,忙得不亦樂乎。先找來三根細長的杉木,將其中一根夾在兩根中間,用馬釘釘住,又用鐵絲綁牢。拼接起來的杉木足有十來米長,想要把木桿立起來也絕非易事。好在人多力量大,用繩索綁在木桿上,幾個人站在高處,用力拉拽,下面的人用竹叉頂,好不容易才把木桿樹立起來。
那時的閉路線是扁平的,由于離家中有好幾百米的距離,閉路線接到電視上以后,就開始調(diào)試。中間隔一段距離站一個人用于傳話。山包上的人慢慢轉(zhuǎn)動木桿上的天線,等電視屏幕上最清晰的時候,也就找到一個天線朝向最佳的位置,再用鐵絲多重固定好。到家一看,電視果然比之前清晰了不少。
記得那時也就收看那么幾個頻道。暑假白天播放《西游記》,那可是小孩最愛看的節(jié)目,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和期盼。電視就像一塊磁鐵一般,不光把孩童吸引過去,大人也同樣如此。他們白天忙于地里的農(nóng)活,到了晚上電視開播,便端著飯碗前來,把廳房擠得水泄不通。記得那時播放《八仙過?!贰对偕匣⑸叫小贰痘粼住返冗@樣的電視劇,大人小孩看得如癡如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陸續(xù)有人買了電視機,村里的天線也揭竿而起,錯落有致地聳立于房前屋后。后來,村民采用電視衛(wèi)星接收鍋,電視信號好了,也可以接收不少頻道。有錢的人家買來彩色電視機,看起來格外過癮。如今,村村通都接到了家門口,現(xiàn)在采用數(shù)字高清信號,電視機也都是平板液晶電視。
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了。當(dāng)年大家聚集于黑白電視機前的熱鬧場面,如今回想,依然溫馨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