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敬一
?
魚我所欲也
白敬一
人們喜愛吃魚,淵源甚久。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本尤粚Ⅳ~與熊掌并列妣美;人們稱道古代的“懸魚太守”抵制不正之風,行賄者不送金銀財寶,而是送上幾條鮮魚,想必也是為了投其所好;侖頡造字,魚和羊組合成一個“鮮”字,魚的美味占據(jù)半壁江山。
文革期間,我在公安縣牛浪湖捕撈隊呆過較長一段時間,說起吃魚,也稱得上是個行家。我有時在人前炫耀說,自己吐出來的魚骨頭,一輛拖拉機也拖不完!在牛浪湖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吃魚的歌謠:“春鲇、夏鯉、秋鯽、冬鳊”;“鳊魚的邊、鯽魚的脊、胖頭的腦殼、鯉魚的皮”;“魚頭肉尾,吃了不悔”;“魚皮蛋邊豆腐沫”;“好吃不過魚雜碎”等等。在大湖里吃魚最大的特點是上檔次。家魚,也就是白鰱魚,這號東西從來是無人問津的,家魚吃水里的浮游植物長大,肉質(zhì)比較粗。人們常常嘲笑羅馬尼亞人是傻佬冒,六七十年代向羅馬尼亞出口囟鮮魚,全是清一色白鏈,別的魚他還不愛要。
在牛浪湖捕撈隊,吃魚也可以說是別無選擇的事。茫茫大湖里,一日三餐不可能吃到日常餐桌上的四菜一湯,每餐的菜除了魚還是魚。簡單到極點的是中餐,炊事員周師傅乘著機動木船送飯下湖,每人一碟干煎魚,別無二樣,也無所謂冷熱,船板就是餐桌,有時正吃著飯,天上下的雪籽籽直往碗里落。晚飯是最讓人盡興的,雖然談不上豐盛,也只有一樣魚。炊事員周師傅總是挑揀最大個兒的青魚或草魚下廚,青魚是吃螺螄、蚌殼的,草魚的食性是葷素兩便,肉質(zhì)都比較好,況且魚大無小刺,吃起來痛快。烹魚的佐料并不十分講究,雞精、味精、十三香之類的都不用,唯有蔥、姜、醋三樣?xùn)|西不可或缺。醋和姜是壓腥氣的,小蔥是出香味的,尤其是煮魚湯,缺了蔥會使魚的鮮味大打折扣。難怪有俗話說:肉服大蒜魚服蔥,婆娘家服的是野老公。煎魚從來不用油,剖開魚肚摳出魚腸子,上面盡是白花花的魚油,拿魚腸在熱鍋里打幾個滾,油便出來了,煎一餐魚還用不完。吃起魚來統(tǒng)統(tǒng)都是用臉盆裝,三四個人一臉盆,就地而蹲,除了大塊魚肉,還有零零碎碎的魚雜,這玩意兒是搶手貨,魚泡脆爽食之“咔吧”有聲;魚白綿軟入口即消;魚腸柔滑頗耐咀嚼;魚籽細膩滿口跑香。
炊事員周師傅在牛浪湖曾經(jīng)當眾表過一個態(tài):只要你們捕到大鱤魚或是大翹嘴白,我就不怕麻煩給大家打魚糕吃。周師傅點的這兩種魚是打魚糕的絕品,銅咀鱤魚一條好幾十斤重,箭桿體形,通體銀白,頭部璨黃如金似銅。同類型的大翹咀白,像一條彎扁擔頭尾兩頭翹,這兩種魚沒有一般魚類的九曲迴腸,它們的腸子既短且直,消化力特強,號稱水中霸王,成天在水中追趕活魚吃。這兩種魚肉質(zhì)超一流的細膩、白皙。每當捕撈隊捕到大鱤魚或大翹嘴白,周師傅并不急于馬上動手打魚糕,而是將魚吊起來陰干一天除去水份,笫二天將魚開膛破肚,貼著脊骨剔下魚肉,用雙刀剁成肉絨,加上四分之一的淀粉和適量清水,用手不停地翻攪二、三十分鐘,然后上籠用猛火蒸一個小時,即將熟時,在魚糕表面抹上蛋黃液,出鍋時魚糕蒸得像面包樣的一個大圓盤,誘人食欲的香味滿屋飄散。開始切魚糕了,周師傅手持磨得锃光發(fā)亮的菜刀一刀下去,必定是一聲自豪的叫喊:“哇!兩面蜂窩眼!”上盤時切成扣肉那樣長長的薄片,夾在筷子上一撣一撣的,彎而不斷。大伙兒有滋有味地品嘗著鮮香無比的魚糕,暢快地喝著小酒,夸獎著周師傅天下第一的手藝,盡情地享受著幸苦干來快活吃的暢意。
吃魚最自由的是絲網(wǎng)船,冬季捕撈開始之前,場里安排一批絲網(wǎng)船下湖“除雜”,捕撈各個湖汊里的野雜魚。絲網(wǎng)船朝發(fā)夕歸,一劃就是十幾里的水路,中飯是必定要在船上吃的,每條船上都備有供兩個人用的小鍋灶。人們吃魚的嗜好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一種魚必定是首選,那就是花魚,學名叫鱖魚。花魚大口細鱗,肉質(zhì)細嫩且無小刺,是淡水魚中的上品。吃花魚絕對不能隨手一拿,花魚有香花、臭花之分,香花體色呈明亮的檸檬黃,有淺褐色斑紋,臭花體色黃中偏灰,斑紋偏黑。兩者的區(qū)別是細微的,唯有近水識魚性者才有此慧眼。一旦吃到口中差別可就大了,香花味美可口,臭花則如隔夜之肴,有一股“悶”氣。究其根源乃是其性別不同所致,香花是雄魚,臭花是雌魚。吃花魚個體不能太大,三斤左右的大花魚狀如巴扇,肉質(zhì)變老,有人甚至說:“吃老花魚不如吃嫩豆腐”。
如果絲網(wǎng)船沒有撲到花魚,退而求其次的是鳊魚。吃鳊魚也得挑品種,角鳊體形大,一只臉盆蓋不住一條魚,但是其味淡肉粗;團頭魴個頭小,可惜“蝦刺”多;唯有線鳊最好,線鳊呈菱形,細鱗扁體,鳊魚油脂豐腴,下鍋時只需少量放一點粘鍋油,煎至二面焦黃,先不放鹽,待湯煮成羊脂白色再入佐料,食之鮮香至極。
打絲網(wǎng)偶爾還會有意外收獲,撲到白鱔。白鱔的學名很美,叫作鰻鱺,但是形模樣很恐怖,腦袋像蛇,身子像鱔魚,尾巴像帶魚,據(jù)說這家伙專吃腐爛尸體。白鱔行動詭異,晝伏夜行,一般捕魚業(yè)司很難捕到她。有一天,我和搭檔的絲網(wǎng)船僥幸捕到一只一斤多重的白鱔。白鱔不能吃新鮮的,更不能煮湯,腥氣特別大。通常是吃陽干魚,將白鱔用鹽稍腌,放太陽下曬一小會兒,然后在鍋里干煎,不用放油,一邊煎一邊便有自生油滲出,也不須什么佐料,辣味重點即可。
牛浪湖里有一種微型魚名叫銀魚,只有兩三寸長,呈園條狀,通體晶瑩如玉,小點的叫銀魚,大點的稱作面條兒。銀魚生活在水的下層,只有酷熱暑天的夜晚才浮游到水面,捕撈隊專門有捕撈小雜魚的密眼網(wǎng)“巴網(wǎng)”,因為是白天下網(wǎng),可以少量撈到一些銀魚。我參加過打巴網(wǎng),也有幸品味過銀魚。銀魚下火鍋堪稱一絕,不論火鍋里是什么佐料、什么配菜,只要銀魚一落鍋,頓時鮮香四溢,銀魚越煮越嫩,拈一根在口中,香脆滑爽,大快朵頤。
莫以為吃魚的老饕們,什么魚都吃,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老漁夫們代代相傳:“三月不撈湖中草,四月不打河下魚”;“春季鯉魚肉是酸的”;“懷胎鯽魚味不好,木渣渣的”。春季鯉魚是不是酸的,我不曾嘗過,我也不吃懷胎鯽魚,明顯傷害繁殖。農(nóng)歷三四月間,應(yīng)該是休漁期,也正是魚類的產(chǎn)卵期,或許這些正是我們的先輩們對魚類資源生態(tài)保護意識的體現(xiàn)吧。
(作者單位:荊州市科技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