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 要:提問展現了學生對知識的追求,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善于思考的證明。教師可以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話的推動以及歸納總結等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實現對小學科學知識的主動思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提問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0B-0080-01
提問展現了學生對知識的追求,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善于思考的證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小學科學知識的鞏固、學生的自主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研究中結合筆者教學的實際案例,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話的推動以及歸納總結等角度出發(fā),就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意識
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這是因為學生的提問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但是激發(fā)并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應該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個主動探知的氛圍,啟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捕捉每一次思維碰撞的火花,即關注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引導。
以《地球的內部》的教學為例,在先前的課程中,學生已經了解到了地球的形狀。因此,在這堂課上,筆者首先對之前的知識進行了回顧,讓學生總結知識點。隨后,筆者讓學生猜測這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多媒體播放了紀錄片《旅行到地球內部》,借助視頻中3D虛擬地球,逐層將地球剝開,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發(fā)問:以世界最大的“紅油火鍋”尼拉貢戈火山為引,這座位于非洲的活火山牽引出學生的第一個疑問——火山下面有什么?筆者以“鉆石的出處”為觸發(fā)的關鍵點,讓學生產生疑問——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奢華的物品?不同的視頻片段營造了不同的情境,也讓學生產生了不同的問題。
教師為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必須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不同的素材,將其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把握學生心理、思維的特點,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肯定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提問層次的加深與內涵的豐富。
二、多元對話,深入探究
要想激發(fā)學生提問,教師不僅應該提供觸發(fā)學生思維的情境,還應該創(chuàng)建一個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實現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流動,并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此,教師必須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并讓學生感受到分享、體驗的喜悅。
以《研究磁鐵》的教學為例,在這堂課正式開展之前,筆者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讓小組的成員在課下總結蹄形磁鐵、條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磁針、磁棒、圓形磁鐵等磁鐵的異同,布置了用磁鐵嘗試吸引物品,總結實驗成果等多項任務。學生在小組溝通的基礎上,總結了諸多問題,包括:為什么磁鐵能夠吸引鐵制材料?為什么要設計不同類型的磁鐵?這些磁鐵分別被用在哪些方面?這些問題的分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筆者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并以其為引,對知識點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實驗,學生發(fā)現了磁鐵的兩頭磁力較大,中間的磁力較小;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等一系列規(guī)律。這時筆者提供給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
雖然教師需要營造多元對話的課堂,但是依然應該合理控制交流溝通的時間,并注重恰當的留白,用沒有說盡的東西作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誘餌,并提供合適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思考、有時間交流、有機會提問。
三、歸納反思,升華思維
很多教師、學生都認為已經將知識點講透、學透,沒有任何疑問了,因此將部分關鍵點一帶而過。這種缺乏反思性、歸納性的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阻礙了小學科學教學水平的提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從系統(tǒng)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學會用質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從而實現思維的升華。
例如,在《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中,筆者先對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途徑、傳播聲音的介質以及聲音在介質中傳播的形式等知識點進行了深入的解析,用不同的實驗讓學生對聲音的傳播有了深刻的認識。隨后,筆者對人體耳朵的構造進行了解析。筆者先向學生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了解耳朵的構造嗎?你們能猜出(畫出)耳朵的結構嗎?”接下來,筆者通過圖片詳細地解析了耳朵的構造,讓學生對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等結構與功能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總結耳廓與聽力的關系、總結噪音的危害以及預防噪音、保護聽力的方式。最后,筆者提供學生提出質疑的機會,在學生提出質疑時,筆者發(fā)現雖然進行了總結歸納,但是學生在聽覺的形成過程、不同介質下聲音的傳播與收聽等多個方面依然存在疑問。這些疑問成為深入拓展教學的關鍵點,也成為教學的重點與亮點。
學生的質疑、思維的升華并非是盲目的,教師不僅應對其質疑的內容進行引導,還應指導其學會正確質疑,使其在仔細觀察、認真思索、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關鍵。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鼓勵學生主動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引導學生思維不斷發(fā)展,讓學生在仔細分析、深入認識、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實現對小學科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讓“提問題”成為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房小龍.小學科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討[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2,(11).
[2]汪天霞.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與研究[J].科普童話,2014,(10).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