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世平,張智川
(遼寧大學經(jīng)濟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
信息沖擊、預期與中國居民消費動態(tài)
國世平,張智川
(遼寧大學經(jīng)濟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預期作為一個獨立變量是否會對居民的消費動態(tài)產(chǎn)生影響,這關系到消費管理實踐中具體的政策路徑設計問題。借助嵌入信息沖擊的新凱恩斯D SG E模型,結合中國1999-2015年的宏觀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對預期到的消費偏好、技術、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沖擊與消費波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顯示,預期沖擊可以對消費波動提供接近60%的解釋,但不同沖擊類型對消費波動影響差異較大。因此,為更好地提升消費管理效率,需針對不同預期沖擊進行針對性的差異化政策選擇。
信息沖擊;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消費
消費作為一種個體行為,其研究自然離不開對行為主體心理預期的關注;而預期可以被理解為應對不確定性環(huán)境而進行的一個信息加工處理過程,那么信息沖擊在邏輯上就會對消費需求的波動產(chǎn)生影響,正如Wang所言,個體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的變化會導致居民消費需求發(fā)生變化[1]。
從研究消費需求的相關文獻看,對于預期的關注是伴隨著消費理論邁入不確定性發(fā)展階段而產(chǎn)生的。自1936年凱恩斯將不確定性引入宏觀經(jīng)濟分析之后,“不確定性”因素就開始影響著消費學說。隨機游走假說、預防性儲蓄假說、流動性約束假說等成為現(xiàn)在的主流消費理論。隨機游走假說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應用于生命周期之中;預防性儲蓄假說則認為,風險厭惡的消費者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增加儲蓄壓縮消費,不確定性越高,人們越愿意儲蓄;預防性儲蓄假說則認為流動性約束使個人把儲蓄當作防范未來收入下降的保險,從而導致了個人消費的降低。當收入增長未知時,人們會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學習預期,并且這種學習預期是不斷變化的,從而導致個人消費和資產(chǎn)分配之間的變化,即個人具有學習——預防性儲蓄需求。國內(nèi)學者,如龍志和、萬廣華、汪浩瀚和潘彬等具體考慮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以預防性儲蓄假說和流動性約束假設為理論前提,分別研究了某一不確定性預期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相關影響[2-5]。
當前,多數(shù)研究基于某一不確定性預期展開,而從信息處理、預期形成對預期與消費關系展開研究的相對較少。在相關實證研究文獻中,多從消費者信心與消費之間的關系展開工作,如吳文鋒等對消費者信心與宏觀經(jīng)濟變量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進行了回歸與因果關系檢驗[6],余少謙得出中國城鎮(zhèn)居民信心指數(shù)與消費支出結構具有長期協(xié)整關系的結論[7],鄭璋鑫認為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與消費需求關系密切[8],姜偉等指出消費者情緒對物價和消費波動產(chǎn)生重要影響[9]。但將信心與預期等同起來的處理方法并非是一個嚴肅的處理手段。因為信心和預期并不完全相同,預期是對未來做出的推測,這種推測受當事人對當前狀態(tài)的主觀評價所影響,信心會影響預期的形成;信心完全是一種情緒因素,相互之間具有很強的感染性,預期則相對較為客觀,尤其是理性預期,當事人會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對未來做出推測,當然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會對當事人的經(jīng)濟決策產(chǎn)生影響。
突破前人較為單一地研究某一不確定性預期影響居民消費需求的研究模式,轉而基于預期形成是一種信息處理過程的理解,在一個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中通過引入信息沖擊,來對預期與消費之間的影響傳導機制展開研究是具有相當意義的。
借鑒Smets&Wouters的研究成果構建一個三部門新凱恩斯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并按Evans、King&Polsser、Beautry&Portier將預期理解為信息沖擊引入所建立的模型之中[10]。
(一)代表性家庭
且每個家庭面對如下的預算約束:
其中,wt為實際工資,為實際資本使用價格,δ為資本折舊率,為代表性家庭從所投資廠商處得到的實際分紅,Rt為債券市場到期收益率,為家庭在t-1期購買的債券在期初的本息和,為期末持有的實際現(xiàn)金值,以及實際消費、實際投資和家庭獲得的一次性轉移支付。
代表性家庭的投資與資本積累過程如下:
其中,S(·)為資本調(diào)整成本函數(shù),且S(1)=0,S'=0,S"(1)>0;zt為投資調(diào)整成本沖擊。
代表性家庭以穩(wěn)定概率1-ξw優(yōu)化其名義工資,重新優(yōu)化工資的ξw部分的家庭,其工資水平按照進行調(diào)整。在勞動總需求為的前提下,家庭面臨勞動需求函數(shù)為,其中Wt為加總名義工資水平,是勞動力市場工資補償系數(shù)。工資總水平的動態(tài)特征為,其中,W0t是t期最優(yōu)化的工資率。假定代表性家庭在t期制定最優(yōu)工資W0t后沒有再收到工資調(diào)整信號,則其在(2)式和第種勞動需求的約束下,對最優(yōu)工資W0t進行選擇以得到最大化效用現(xiàn)值之和:
(二)代表性廠商
1.最終產(chǎn)品生產(chǎn)商
2.中間產(chǎn)品生產(chǎn)商
中間產(chǎn)品i∈(0,1)是在壟斷競爭市場生產(chǎn),生產(chǎn)商的生產(chǎn)函數(shù)為柯布道格拉斯式:
其中,At為技術沖擊;有效資本,為資本利用率;Li,t是投入的勞動數(shù)量。根據(jù)邊際成本等于要素價格除以其邊際生產(chǎn)率可得中間產(chǎn)品生產(chǎn)商的實際邊際成本為,其中,實際資本使用價格,實際工資wt=Wt/Pt。由MCt=wt/MPNt和中間廠商的實際邊際成本可得勞動需求方程為:
總資源約束方程:
3.政府部門
假定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實施采取修訂的泰勒規(guī)則:
借鑒Muscatelli,Tirelli and Trecroci(2004)設定財政部門的財政支出與稅收(財政收入)規(guī)則如下:
三是水生態(tài)安全,即擁有良性水循環(huán)和水生生物多樣性,能夠實現(xiàn)自我修復和維持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育。如蓄水充足、水土保持良好、湖泊與濕地恢復、維護河流形態(tài)的多樣化、生態(tài)需水保障等。
(三)引入信息沖擊
借鑒Evans、Beautry&Portier思想,在將預期理解為對未來宏觀經(jīng)濟的新信息(News information)的識別、反映的基礎上,將其引入一般均衡模型[11]。
在理性預期的假設下,微觀經(jīng)濟個體根據(jù)觀察到宏觀經(jīng)濟信號變量做出經(jīng)濟決策行為。經(jīng)濟中基本要素的新信息可以表示為:。其中,εit表示的預期值從t-1期到t期的更新,;向量ε0t表示經(jīng)濟中基本要素的新信息的不可預期部分,εit(i>1)表示基本要素新信息中的可預期部分,可被理解為新信息沖擊中的預期沖擊。具體來講,假設任何一個外生隨機變量服從AR(1)進程,那么:
根據(jù)現(xiàn)有文獻的相關研究,本文僅對消費偏好沖擊、技術沖擊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沖擊加以考慮;對于所引入的新信息沖擊(預期沖擊),還需要對進入模型的關于未來信息的提前期數(shù)做出選擇??紤]到預期到的相關沖擊引入過多時,會使得模型的狀態(tài)空間維數(shù)不斷增大,導致計算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本文參考Miliai&Treadwell和莊子罐估計思想,僅計算提前期到8的情形[12][13],并基于邊際數(shù)據(jù)密度比較包含不同提前期預期到的相關信息模型的優(yōu)劣,最終確定僅考慮提前兩期的可預期沖擊部分,則三種外生沖擊的隨機過程可表述為:
(一)數(shù)據(jù)與參數(shù)校準
本文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經(jīng)網(wǎng)數(shù)據(jù)庫,時間長度為1999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分別以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天同業(yè)拆借利率、貨幣供應量M2作為模型中產(chǎn)出、消費、利率以及貨幣余額的替代變量。利用1999年為基期的GDP平減指數(shù)對上述四個觀測變量加以處理,得到相關變量的實際值;通過X12方法進行季度調(diào)整剔除季節(jié)性影響;再利用HP濾波方法進行去趨調(diào)整;為得到觀測變量對穩(wěn)態(tài)值的偏離波動序列,再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序列進行對數(shù)差分。
基于研究目標的僅針對消費需求影響,模型結構參數(shù)均參考現(xiàn)有研究文獻校準得到,僅對新信息沖擊方差利用貝葉斯方法進行估計。具體參數(shù)校準為:根據(jù)我國7天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的季度平均值及穩(wěn)態(tài)時βR=1,將季度貼現(xiàn)率β校準為0.99;季度折舊率δ校準為0.025;借鑒李松華將生產(chǎn)函數(shù)中的資本產(chǎn)出彈性α價格粘性參數(shù)ξp校準為0.9 053,工資粘性參數(shù)ξw校準為0.8 284,工資指數(shù)化水平γw校準為0.6 875,不同勞動之間替代彈性λw校準為0.594[14];根據(jù)Smets&Wouters將投資調(diào)整成本校準為0.148,資本利用成本校準為0.169,勞動供給的工資彈性的逆σl校準為2.38,消費慣性h設定為0.7,消費跨期替代彈性(即家庭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σc標準等于3[10];根據(jù)樣本期消費、政府支出和產(chǎn)出季度數(shù)據(jù),校準消費與GDP的占比cy為 0.452,政府預算支出與GDP占比y為0.1 452;貨幣政策中利率對通脹、產(chǎn)出Yy的反應系數(shù)及利率平滑系數(shù)YR分別校準為1.7 099、0.289和0.7 822;借鑒胡愛華將財政政策的政府支出的參數(shù)分別校準為0.7895、-0.3682和-2.008,稅收參數(shù)分別校準為分別校準為0.6851、0.3881和 1.0876[15]。此外,外生沖擊的持久性參數(shù)分別校準
表1 部分參數(shù)貝葉斯估計結果
對于模型估計的有效性檢驗,可以通過對比模型估計的先驗分布與后驗分布圖、外生沖擊的光滑估計得出相關結論。鑒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對于模型的有效性檢驗不在此列示。下文結合所構建的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估計過程中的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結果,對新信息沖擊(預期沖擊)對消費的影響機制展開相關討論。
(一)消費波動對預期沖擊的脈沖響應分析
從消費波動對預期到的各項沖擊的脈沖反應中,首先可以看到提前一期和提前兩期的各項沖擊對消費的影響是類似的,即時間因素在預期對消費波動沖擊反應的影響特征中并沒有起到絕對作用,這從圖1中所列圖示的形狀對比可以直觀的得出。即使沖擊反應程度有所差別,如預期到的政府支出對消費的影響,但差別也并非明顯。
圖1 消費對預期到的各項沖擊的脈沖反應圖
對于預期到的生產(chǎn)率(技術)的一個正向沖擊,消費水平在初期表現(xiàn)為短暫下降后,逐步上升至第10期達到峰值,后逐步回落;但由于消費慣性的存在,最終消費水平不會回到?jīng)_擊前水平,也就是說預期到的技術沖擊對消費沖擊具有持久性。初期消費水平的短暫下降是由于投資的擠壓,其根源在于投資調(diào)整成本的影響。家庭在第0期獲得未來生產(chǎn)率將上升的信息后,希望以一個更高的投資水平進入下一期,以應對生產(chǎn)率的上升;但由于投資調(diào)整成本的存在,家庭在獲得信息的第0期即開始增加投資,從而為初期的消費水平形成了擠出。而消費的上升是由于人們預期未來生產(chǎn)率的增加將形成的財富效應,這種正的財富效應同時傾向于抑制就業(yè)而鼓勵人們更多休閑;上升的過程表現(xiàn)出駝峰狀是由于考慮了消費習慣的存在,家庭將在獲得信息時就開始增加消費,以便平滑其各期之間的消費水平。但由于利率在生產(chǎn)率實際上升之前下降,因此在生產(chǎn)率上升之前替代效應占優(yōu)于財富效應,從而勞動供給增加,最后投資和就業(yè)的上升導致了產(chǎn)出的上升,所以最終消費水平并不會回到初始消費水平。
對于政府部門實施的財政、貨幣政策,消費面對一單位標準差的預期到的貨幣政策;價格型貨幣政策)和預期到的財政政策(;政府購買支出)沖擊后,都出現(xiàn)了消費被擠出、再向初始水平復歸的反應,并且消費水平都沒有回到初始水平,表明宏觀經(jīng)濟政策對消費影響的持久性。貨幣政策對消費擠出的影響在第4期達到最大值,后逐步向初始水平進行回歸,在15期后基本保持穩(wěn)定;財政政策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在第7期達到最大值,后逐步向初始水平進行回歸,在20期后復歸速度明顯下降,基本保持平穩(wěn)。當利率上升預期形成后,對當期消費的影響會通過兩條路徑傳導:一方面,利率上升的預期會帶來通貨緊縮的期望,這將帶來家庭儲蓄升值的預期,從而會刺激家庭減少當期的消費;另一方面,利率上升的預期往往對應著經(jīng)濟緩速的預判,從而對家庭未來收入增長信心產(chǎn)生負向影響,會引致家庭從當期即開始減少消費。對于預期到的政府購買支出對消費的影響,首先需明確財政政策工具一般包括政府購買支出、稅收與轉移支付,而政府購買支出僅是其中之一,且相關研究也表明三種工具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并非同質[16]。針對政府購買支出而言,預期到的財政購買支出增加時使家庭產(chǎn)生政府需通過未來稅收增加來進行融資、未來可支配收入下降的預期,從而家庭部門就會通過減少當期消費對政府購買支出增加給出響應,形成了財政政策的新古典效應。實質上,對于財政政策對消費的影響是新古典效應占優(yōu),還是凱恩斯效應更強是一個有爭論的議題。如對社會保障對消費的相關研究來看,F(xiàn)eldstein、Kantor&Fishback認為社會保障制度會減少居民儲蓄,增加家庭消費[17][18];而Leimer和Lesony、Thaler的研究結果則給出了社會保障會增加居民儲蓄,減少消費的相反結論[19][20]。國內(nèi)的余元全等認為我國社會保障與居民消費之間是正相關關系,而楊天宇和王小婷和劉新等則認為我國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之間是負相關關系[21-23]。從關于財政政策非對稱效應的文獻中可以看到,財政政策的調(diào)控效果屬于經(jīng)驗問題,不同國家的樣本,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結論,即使從財政政策預期的角度來看也應如此。
(二)消費波動的方差分解分析
通過消費波動的方差分解可以從各項沖擊對消費波動貢獻度的層面對預期對消費波動造成的影響做進一步分析。
表2 消費波動對主要經(jīng)濟變量的方差分解(%)
表2給出了模型模擬后的消費波動的方差分解結果。結果顯示,在本文所考察的模型中,來自消費偏好、技術、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沖擊中的可預期部分共計可以對整體消費波動的58.64%給出解釋。具體來看,在各種預期沖擊中,預期到的消費偏好沖擊對消費波動的解釋力度最大,可對消費波動的33.81%給出解釋;其次為預期到的技術沖擊對消費波動14.31%給出了解釋;預期到的貨幣政策次之,其對消費波動解釋的比例為6.79%,而預期到的財政政策沖擊對消費波動的解釋力度最弱,為3.73%。由此結果可以看出,預期對消費波動的影響主要還是來自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內(nèi)在因素(如偏好預期、技術預期),而宏觀經(jīng)濟管理中的預期管理在對消費的影響是相對有限的。當然,本文所構建的簡略模型對經(jīng)濟體系中的預期沖擊因素考慮并非全面,而且也沒有對預期沖擊之間的相互影響展開研究。如上文提到的財政政策預期沖擊的傳導路徑很可能是多維的,影響效果可能是經(jīng)驗的,且其與預期偏好沖擊、預期技術沖擊之間可能也并非是完全獨立的,這也正是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研究結論表明,預期沖擊可以對消費波動提供接近60%的解釋,并且各項預期沖擊對消費波動的影響力度存在較大差異。從預期影響來源看,對消費產(chǎn)生影響的預期因素更多的來自于經(jīng)濟體系的內(nèi)在因素,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通過預期引導消費的效果相對有限。
可得出的啟示:首先,在經(jīng)濟管理實踐中,為提升消費管理政策的效率,應注重預期因素對消費波動的影響。其次,在具體預期管理實施路徑上,應基于不同預期沖擊對消費影響差異性的先驗知識,具體進行政策舉措的選擇與設計。如偏好預期、技術預期對消費影響較顯著,政策設計與實施時就更應該考慮通過這兩種路徑去影響消費;貨幣政策預期、財政政策預期對消費波動的影響較小,所以通過此路徑實施消費預期管理的效率是相對低效的。再者,應該進一步考慮各項預期沖擊之間的相關傳導,如預期到的財政政策本身可能對消費的影響是偏弱的,但其可能通過影響偏好預期、生產(chǎn)率預期進而對消費產(chǎn)生作用。具體到我國經(jīng)濟實踐中,面對我國長期內(nèi)需不足的局面,政府部門應通過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對醫(yī)療、住房、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減輕居
民的生存壓力;同時,發(fā)揮好政府的宏觀調(diào)控對市場經(jīng)濟的干預作用,維持我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使居民建立起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從而使相關刺激消費的經(jīng)濟政策取得更好的實施效果。
[1]Wang N.Optimal Consumption and Asset Allocation with Unknown Income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9,56(4):524-534.
[2]龍志和,周浩明.西方預防性儲蓄假說評述[J].經(jīng)濟學動態(tài),2000(3):63-66.
[3]萬廣華,張茵,牛建高.流動性約束、不確定性與中國居民消費[J].經(jīng)濟研究,2001(11):35-44.
[4]汪浩瀚.微觀基礎、不確定性與西方宏觀消費理論的拓展[J].經(jīng)濟評論,2006(2):57-63.
[5]潘彬,徐選華.資金流動性與居民消費的實證研究——經(jīng)濟繁榮的不對稱性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9(4):43-53.
[6]吳文鋒,胡戈游,吳沖鋒.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的信號引導功能[J].系統(tǒng)管理學報,2004(5):447-450.
[7]余少謙.中國城鎮(zhèn)消費結構變動及相關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流通經(jīng)濟,2006(1):48-51.
[8]鄭璋鑫.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與消費需求關系研究——以南京市居民消費需求為例[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1(10):58-63.
[9]姜偉,閆小勇,胡燕京.消費者情緒對通貨膨脹影響的理論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11(S1):90-104.
[10]Smets F,Wouters R.Shocks and Frictions in US Business Cycles:A Bayesian DSGE Approac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97(3):586-607.
[11]BeaudryP,F(xiàn)Portier.Stock Prices,News,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9):1293-1307.
[12]Milani F,Treadwell J.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News”and“Surprise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Banking,2012,44(8):1667-1692.
[13]莊子罐,趙曉軍,傅志明.預期與中國經(jīng)濟波動[J].浙江社會科學,2014(8):4-17.
[14]李松華.基于DSGE模型的利率傳導機制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2-48.
[15]胡愛華.我國財政赤字的通貨膨脹效應分析[J].商業(yè)時代,2011(18):56-57.
[16]儲德銀,閆偉.財政政策與居民消費需求:非線性效應與效應的非對稱性[J].公共管理學報,2011(1):52-60.
[17]Feldstein M.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905-926.
[18]Kantorand S E,F(xiàn)ishback P V.Precautionary Saving,Insurance,and the Origins of Workers’Compens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2):419-420.
[19]Leimer D R,Lesnoy S D.Social Security and Private Saving:NewTime Series Evid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2,90(3):606-629.
[20]Thaler R.Quasi Rational Economics[M].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1994:153.
[21]余元全.資產(chǎn)價格對我國宏觀經(jīng)濟的影響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8:152.
[22]楊天宇,王小婷.社會保障對居民個人儲蓄的影響:理論和實證研究綜述[J].當代經(jīng)濟管理,2009(2):73-78.
[23]劉新,劉偉,胡寶娣.社會保障支出、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效應[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4):49-55.
Information Shock,Expectations and Consumption Trends in China
Guo Shiping,Zhang Zhichuan
(College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
Expecations are regardedd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ffecting the consumption dynamics of residents,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policy path design problem of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ractice.This study aims to build a new Keynes DSGE mode which contains information impact,with macroeconomic data China in 1999 and 2015,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cted consumer preferences,technology,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shocks and consumption fluctuation.It has found that the expected impact can provide nearly 60% explanations for the consumption fluctuation,bu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rge differences in consumption volatility impact.Therefore,for better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consumption,the need for different expected impact for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policy.
information schock;DSGE mode;consumptions
F224
A
1674-5450(2016)05-0082-06
2016-03-05
國世平,男,湖南邵陽人,遼寧大學教授,深圳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金融與消費經(jīng)濟研究。
【責任編輯:李菁責任校對: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