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亞洲
偽親情營銷何以能夠得逞
文/高亞洲
長春市民張女士的公婆最近一直去火車站前一家賓館“聽課”,聽完課老人總會花高價購買一些所謂的保健品,雖然每次都有贈品,但贈品并不值錢。在她和丈夫去勸說老人時,老人大發(fā)雷霆,張女士很苦惱,希望大家能幫她出出主意。
這樣的新聞其實是屢見不鮮了,當然,這其中的竅門也不是說它有什么神奇之處,無非就是利用了老人家對健康和長壽的渴望,再輔以各種欺騙性極強的營銷手段,讓一些缺乏辨識能力的老人“乖乖”掏錢消費。
以騙財為目的的慫恿,當然是要譴責的,而一個更值得去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還有其他因素,讓一些老人如此追捧這些天價儀器和保健品呢?如果有去觀察這些保健品的營銷手段,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大打情感牌。從此事來看,也是特點鮮明,該公司銷售人員通過“關(guān)愛老年人”為名頭,用噓寒問暖、甜言蜜語、小恩小惠等手段,通過電話向老人銷售保健品、藥品。
而再看看其他的類似案例,無論是在所謂的“養(yǎng)生講座”中,還是在日常的體驗中,處處彌漫著對老人的“貼心關(guān)懷”,服務(wù)好本身無可厚非,但這里的“服務(wù)”,顯然只是一種偽親情營銷手段??梢哉f,正是這種情感上的滿足,讓平時空虛、無助的老人,在情感上慢慢發(fā)生了偏移,所謂“洗腦”,大抵便是如此。只是,當這種“親情關(guān)懷”成為騙子們的營銷手段,這是否是對那些作為老人親人的諷刺呢?這些陌生人的“偽親情”關(guān)懷竟然輕松碾壓老人身邊人的信任。
所以,當我們在詰責這種手段的“高明”時,是不是也應(yīng)該反省,這些看似毫無底線的營銷手段,為何讓老人如此買賬呢?我們對老人情感需求的忽略,是不是也助推了慫恿者的“高明”呢?比如我們是否忽略了身邊老人對親情和關(guān)愛的渴望呢?比如我們是否有曾與家里老人,心平氣和地好好溝通,讓老人一開始便看明白其中的騙局呢?可能正是這些忽略,讓老人沉迷于天價儀器和保健品銷售人員帶來的虛假溫暖中。而一旦陷入其中,面對家人的指責,出于一種逆反心理,就會出現(xiàn)“死心塌地”去維護來者不善的“忽悠”的局面。
于此而言,要讓老人家不再上當受騙,迷戀這些天價儀器和保健品,除了要呼吁相關(guān)部門做好市場監(jiān)管,防止大忽悠流竄市場外,還需要倡導(dǎo)家庭情感的回歸,讓每個老人的情感需求盡可能得到滿足,正如專家所建議的——應(yīng)讓老人感受到子女把他們的健康當回事,讓父母覺得自己被親情圍繞,被兒女所需要。如此,才能更好地防范外界“忽悠”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