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穎
摘要:本文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結合教材中聽力設置的標準,著重探討聽后活動的設計模式,以期為聽力實踐提供新的模板和依據(jù)。
關鍵詞:聽后活動;設計依據(jù);教學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聽力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備受關注的一環(huán)。聽,不僅幫助我們獲得和理解語言信息,同時它又是促進說、讀、寫三項技能的重要基礎。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材對聽力內容進行了調整,極大地增加了聽力的容量,要求學生通過完成相應任務來練習所要掌握的語言,同時內化這些語言,在情境中會運用,甚至是有新的生成。
二、英語聽后活動的設計依據(jù)
教師在設計聽后活動時,應依據(jù)以下幾點:1.以文本為依據(jù)。教師在設計時,應圍繞文本材料,吃透文本精髓,選擇合適的聽后活動。2.以學生為主體。新課標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教師一定要從實際的學情出發(fā),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面向全體時,又要注意區(qū)分度。3.以生活為背景。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加。
三、英語聽后活動的設計及實踐
一堂完整的聽力課分為聽前、聽中和聽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在設計聽力課時,圍繞聽力文本展開,鋪墊、引導進入聽中,有組織性、選擇性的進行聽中環(huán)節(jié),后再設計有效且不同的聽后活動,鞏固所呈現(xiàn)的語言點,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角色表演:促進團隊合作,賦予文本新生
角色表演,是一種趣味性較強,較為直觀的課堂活動。學生在表演前,要熟悉、理解文本甚至是要改編文本,賦予文本新的生命。為了表演出角色的特點,學生要熟悉人物語言,此外,我們也鼓勵學生進行語言改編。分角色扮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的情境和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而且還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案例1]
整套教材聽力文本中,有一篇故事性較強的文章The Shirt of a Happy Man(Part II).講述的是“不快樂”國王派遣大臣去民間尋訪快樂之人的故事。改編后的聽力文本主要呈現(xiàn)了大臣與青年、美女、乞丐之間的對話:
The general searched and searched.He meets a young man.
General:Hello[Im the kings top general.Can we have atalk?
Man:Hi,General.I amhappytomeetyou,butI amin a rush.I have to work hard t0 make much money.1 want my lift beRer and happier!
The words finishe d1 the man disappeared.The general searched again.A beauty came,she looked sad.
General:Lady,why do youlook so sad?Whatswrong with you?
Beauty:Sir,I cant be happy!I am always worrying about my beautiful face.I am afraid 1 will become older and older!Oh,no!
The beauty ran away with tears.
在原文的基礎上,學生又新增加了年輕人和美人這兩個角色。在3a的認知上,又補充了??鞓?,并不等于忙碌的賺錢,不等于絕世的容顏?!边@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討論,又內化出了新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生動形象。
而原文本在“Man:Shirt?What shirt?I dont own any shirts!”戛然而止,需要學生去思考“shirt”為何物。但是,學生又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意,將其化解。現(xiàn)附上學生劇本:
General:Then I need to give your shirt to the king.Is it there in your bag?How much do you want for it?
Man:Shirt?What shirt?I dontownany shirts!
Aboy passed by,heard the words.
Boy:Sir,there is not a shirt.but a secret o fhappy.Haha!
思考:
角色扮演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讓教師看到學生語言遷移的能力,發(fā)現(xiàn)新的閃光點。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對文本進行篩選。一般故事性或對話性的文本比較適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故事表演、采訪或短劇等都屬于角色扮演。同時,也要幫助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啟發(fā)。
2.寫作:融合“聽”“說”,將思想具體化
教師在訓練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后,還可以繼續(xù)對其進行書面表達的訓練,讓學生運用聽力中所學到的詞匯、句型寫出新內容。筆者一般采用的活動是編寫新對話或者續(xù)寫。
[案例2]
教材中,有些聽力材料的對話是圍繞書本上的圖片信息展開的,由此猜測圖中人物發(fā)生了什么事。例如,其中一篇文本是有關于alien的三幅圖,筆者聽前活動讓學生逐圖進行描述,并進行大膽猜測。在后來聽的過程時,筆者將最后聽力文本停在了結尾之前,讓學生進一步進行猜測,續(xù)寫對話,呈現(xiàn)他們猜測的結局?,F(xiàn)摘錄學生所寫:
Woman:Shemust be a reporter.Shemustwantto report this unusual event.Oh,look!Over there!
Man:The police is running toward them with guns.Oh, there are many helicopters over them.
Woman:Watch out!Another alien is heading to us!Lets run!
Mother:Mike.youwillbelateforwork.Wake up!Wake up,Mike!
Man:Oh,no!Its just a dream!”
學生在此續(xù)寫過程中,不僅使用了表示猜測的句型,同時運用了大量平時拓展的詞匯,例如“helicopter”“head to”。讓教師看到了他對本課所學的知識的掌握,更看到了他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有他的想法。
思考:
聽、說、讀、寫是新課標中綜合語言技能的四個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方面。在聽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體現(xiàn)各種技能。聽后活動也可以設計為語言輸出的筆頭表達活動。不僅讓學生將“聽”到的“說”出來,更促使他們將“說”的“寫”下來,進行語言知識的“流水內化”。操作時,前期鋪墊要到位,緊扣文本的主題,配以關鍵句型、詞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敢于說,表達觀點;同時,肯定他們的想法,加以指導與糾正;再,請他們下筆。
編寫新對話或者續(xù)寫,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聽力文本所呈現(xiàn)的詞匯、句型的掌握,還可以看到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且也可以通過他們,觀察到學生的思維層次,有利于教師去啟發(fā)、開拓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多維想象能力和整體性思考能力。
3.復述:搭建語言橋梁,促使升華
教師給出線索詞或關鍵詞,搭起一個框架以幫助學生復述所聽的內容。(這是一個吸收-儲存-反饋)的過程,整個過程集理解、記憶、表達于一體。
[案例3]
教材中有些聽力文本以采訪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以此來勾畫主人公發(fā)生的事情。例如,Ricks Day,以采訪對話的方式,呈現(xiàn)了主人公Rick在不同時間所做的不同事情。筆者在完成聽中環(huán)節(jié)后,為了鞏固關鍵動詞詞組,時間的表達方式,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選擇了復述作為聽后活動。
為了面向全體,又具有區(qū)分度。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較為清晰都進行復述,也為了再次總結鞏固,筆者不僅給出了時間點和提示圖片,還給出了大框架以及動詞短語的首字母。學生基本上都可以進行復述。
思考:
復述,是一種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再次整理與鞏固,以便學生可以達到靈活運用這一目的。教師可以選擇結構明顯、條理性較強的聽力文本或者是故事性強的聽力文本,讓學生進行復述。在設計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要根據(jù)學情,既照顧到學生整體,又要滿足部分學生需要,提升和拔高。
四、結束語
“聽是攻克英語城堡的突破口”,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以新課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為指導,設計一些有效的聽后活動,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聽力教學的效率。設計聽后活動時,教師應吃透聽力文本,緊扣文本所呈現(xiàn)的知識;考慮學生的學情,選擇不同的聽后活動,達到有效教學。聽后活動的有效設計與開展,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鍛煉思維能力,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甚至是發(fā)展人文素養(yǎng),其作用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