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
兒子上個星期的一項作業(yè)是采訪父母。妻子上個星期幾乎每天加班,不加班便上夜校,只得由我來接受“采訪”。于是我和兒子之間,有了如下一次較為特別的談話:
“你是哪一年下鄉(xiāng)的?”
“這還用問?”
“不問我怎么知道?”
“1968年?!?/p>
“哪一年上大學的?”
“1974年?!?/p>
“哪一年畢業(yè)的?”
“1977年。”
“你經(jīng)歷過坎坷嗎?”
“經(jīng)歷過?!?/p>
“說說?!?/p>
“這還用說?”
“你不說我怎么會知道?”
……
我凝視著兒子,覺得他是那樣陌生?;蛘叻催^來說,他怎么對我一無所知似的?他要了解他問的那一切,是多么簡單!家里書架上陳列的,幾乎每一部書脊上印著我名字的書,上面都有我的簡歷。從我的許多篇小說中,也都能看到他老爸的身世。而他從來沒有摸過我寫的任何一本書。那些書對他來說仿佛根本就不存在。他甚至遠不及別人家的孩子,比如朋友或鄰人的兒女們對我的大致經(jīng)歷都有所了解。
有一次,我無意中聽到他和他的幾名男同學背地里如此談論我的書:
“你爸爸可真寫了不少書?!?/p>
“你別翻他的書!”
“你喜歡看嗎?”
“我為什么要喜歡看他寫的書?”
“借我一本看看行嗎?”
“不行!”聽來他似乎生起氣來了。
“你干嗎這樣牛氣呀?他這些書遲早會過時的!”
“他的這些書已經(jīng)過時了!以后我也不看他的書。世界上那么多經(jīng)典還看不過來呢!”
沒想到,我以近20年的精力和心血所獲得的創(chuàng)作成果,在他眼里似乎皆是沒有什么意義、仿佛一文不值的東西。
“你對你至今的人生滿意嗎?”——兒子繼續(xù)“采訪”我。我回答:“談不上滿意不滿意,我的人生已經(jīng)這樣了,我習慣了?!?/p>
“假如有一件最使你高興的事,就目前而言那可能是一件什么事?”我?guī)缀跏菒汉莺莸鼗卮穑骸澳愕膶W習成績又前進了5名!”兒子目不轉(zhuǎn)睛地看了我一陣,淡淡地說:“我的采訪結束了,就到這兒吧!”
我意識到,我深深刺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正如兒子也深深刺傷過我的自尊心一樣。于是我聯(lián)想到王朔的小說《我是你爸爸》。進而又想,有一個多少具有點兒叛逆精神的兒子,也好。這樣的一個兒子,時刻提醒我,我只不過是一個初二男生的父親。除此之外,也許我什么都不是,更沒有任何可得意的資本。兒子在家里教我夾起尾巴做人。
當爸的感覺在現(xiàn)代變得越來越粗糙而曖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