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子宸 楊 燕 楊 帆 葉思詩
傳播學與電影文本相結合的優(yōu)勢和特點——評《媒介素養(yǎng)與傳媒批評:媒體人電影解析》
文/賀子宸楊 燕楊 帆葉思詩
媒體人電影是指以媒體人和傳媒業(yè)界為主要反應對象,塑造媒體人形象,講述媒體人的業(yè)界生存故事,表現媒體人的精神心理情感,反映大眾傳媒與其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相互關系,對大眾傳媒運作加以反思和批評的一類電影。這類電影有其特殊性,如何對其進行理解和解讀是每一個公眾應該關注的話題。但是,目前對這類電影的研究和解讀并不多,而新近出版的由西華師范大學程麗蓉、蔣忠波老師主編,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媒介素養(yǎng)與傳媒批評:媒體人電影解析》就針對這一類電影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該書將傳播學、新聞學、藝術學理論和傳播史、新聞史的知識與電影文本解讀高度結合起來,對傳播學與電影文本相結合的優(yōu)勢與特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根據中外有代表性的媒體人電影及其反映的真實傳媒事件,運用不同的模式來解釋電影傳播的機制和本質,揭示傳播過程與傳播效果,預測未來傳播的形勢和結構等,進一步讓讀者了解大眾傳媒和傳媒人的生存狀態(tài)及其與當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
全書包括從娛樂至死到單向度的人、媒體戰(zhàn)爭、新聞自由與媒體責任、新聞倫理與記者道德、新聞倫理與隱私保護、匿名的限度等十二個章節(jié),涉及傳媒“制造”與媒體本質、新聞倫理與記者道德、新聞倫理與隱私保護、匿名的限度、娛樂的限度、媒體塑形與議程設置、主播的修煉、危機公關、“真人秀”、閱聽人等諸多重要問題,具有以下特色。
多學科論述全面系統(tǒng)。該書從多學科視角全面闡釋了傳播學、新聞學、藝術學理論和傳播史、新聞史的專業(yè)知識和基礎概念,在第二章媒體戰(zhàn)爭中重點研究了《手機》《危機最前線》兩部代表性電影,認為收視率、發(fā)行量、票房、點擊率是影響電影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因素,指出它們之間的隱性關系和內在聯系,語言得當、分析透徹、成果顯著。通過《可可西里》《晚安,好運》《盧旺達飯店》等電影情節(jié)的論述概括了新聞自由與媒體責任之間的關系。針對新聞倫理與隱私保護問題,作者分別對《無形殺》《搜索》《求求你表揚我》進行剖析,探討了當前傳播學與電影文本相結合的現狀和特征,對媒介素養(yǎng)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媒介批評的態(tài)度更加客觀。
全方位剖析,具體到位。該書集包容性和開放性于一體,說理性與示例性并重,在研究內容上不同學科相互交叉,在研究方法上歸納與總結并用,在研究思路上清晰有條理。文章整體說理性強,生動的情景再現、流暢的文字鋪墊將傳播學與電影文本相結合的優(yōu)勢呈現在讀者面前;透徹的分析框架、公正的媒介批評把這種媒介學科與電影結合的特點和問題介紹給大眾,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書對加深學科認識和反思傳播學的一些重要理論觀念,促進媒介素養(yǎng)教育,提升受眾媒介素養(yǎng)水平,提升大眾價值判斷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書名:媒介素養(yǎng)與傳媒批評:媒體人電影解析作者:程麗蓉 蔣忠波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3月1日定價:26.00元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