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盈
(肇慶醫(yī)學高等??茖W校,廣東 肇慶 526020)
淺析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g小調前奏曲》
王嘉盈
(肇慶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20)
西方音樂史上,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拉赫瑪尼諾夫作為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靈魂人物,其24首《前奏曲》是創(chuàng)作的成熟和繁榮時期完成。本文通過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加上曲式分析、音樂特點進行論述,以此來體會作品的感情深度和創(chuàng)作技巧,深刻感受其浪漫主義音樂色彩,從而淺析他的鋼琴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前奏曲;曲式結構;節(jié)奏;演奏技法
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是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師從著名的俄羅斯鋼琴名師——茲維列夫,16歲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而其獲金獎的畢業(yè)作品——《阿列克》則公演于莫斯科大劇院。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俄國工業(yè)大革命時期,動蕩的社會背景,來自于俄國每一位公民的自由吶喊。當時,各種激進、消沉同時影響著俄國的文藝思潮,與此同時涌現(xiàn)出一部分繼承發(fā)揚俄羅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藝術家。老一代有柴可夫斯基,而年青一代則以拉赫瑪尼諾夫為主。
拉赫瑪尼諾夫所作的24首《前奏曲》可以說是他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而《#c小調前奏曲》,在當時就已經(jīng)引起了巨大的震撼。而本文所探討的《g小調前奏曲》受歡迎程度是僅次于《#c小調前奏曲》?!秅小調前奏曲》是復三部曲式結構。下圖為曲式結構分析圖:
這是一首以展開型中部(插部)構成、帶有進行曲風的復三部曲式。調性為g小調。
(一)呈示部(Alla marcia)
呈示段A(a+a1)是一個(9+7)的非方正性、開放性的平行樂段,由獨特的進行曲風格的g小調構成、帶有俄羅斯小調獨有的哀傷氣氛的主題旋律貫徹始終。后段為引申型發(fā)展。引申型中句以呈示段為基本,轉至B大調,節(jié)奏有所變化,后半部回到原調;這樣的處理既顯示出帶動力的再現(xiàn)特點,又加強了半終止的結束感。
(二)展開型中部(Un poco meno mosso)
展開型中部也稱為插部。和聲帶著旋律,旋律推動音樂的發(fā)展。以主調的同名大調(G大調)顯示出抒情的主題,處處透露著幻想般的激情。屬準備的強奏像是引出再現(xiàn)部,但沒有直接再現(xiàn),這是在屬音上進行的特殊處理。而在G大調上出現(xiàn)了假再現(xiàn)片斷。隨后通過主調的屬和聲的過渡引出真正的再現(xiàn)部。中部的展開性處理,是針對其音樂進程的推動,模糊界限,從而強化結構內部的融合性。
(三)再現(xiàn)部
假再現(xiàn)的主題片斷是從屬調性上的先現(xiàn),結構不完整。再現(xiàn)是在從屬調開始,但它是屬于再現(xiàn)部的完整結構中,因此,它的調性回歸是在結構內完成。再現(xiàn)部是首部主題的變化再現(xiàn)。利用和聲改變音樂性格,將樂曲推至高潮。調性上的流連及主題節(jié)奏型的綜合,是再現(xiàn)部的音樂體現(xiàn)出動力化的功能。尾聲部分(coad)綜合了呈示段A的主題節(jié)奏型以及后段B的旋律化特征,具有總結全曲的性質。
(一)歌唱性的旋律
氣息悠長,音色純樸是歌唱性旋律的創(chuàng)作特征。人們常用“抒情性”或“歌唱性”來形容他的音樂。
大和弦式旋律:大和弦式旋律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格,有震撼人心、氣勢磅礴(如譜例17-22小節(jié))。旋律不具即興性。起伏較小的旋律線條,最為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寬廣優(yōu)美的長線條(如譜例34-37小節(jié))。以三度關系為主的和弦重疊:樂曲再現(xiàn)部的高潮,連續(xù)強調主屬和弦的重要性,是色彩性強烈的和弦連續(xù)進行(如譜例71-75小節(jié))。拉赫瑪尼諾夫很好地把俄羅斯特有的旋律寬廣線條與極窄的音級起伏結合在一起,給人帶來與眾不同的聽覺盛宴(如譜例84-86小節(jié))。
(二)色彩性的和聲
內聲部采用多層次的對位和特殊轉調,只在和弦內部加入調式特征音。這是傳統(tǒng)和聲技法的核心(如譜例20-22小節(jié))。以外音的和弦形式出現(xiàn),與調內和弦形成明顯色差關系,形成一種特殊的聽覺效果,被稱為“色彩性裝飾和弦”(如譜例48-49小節(jié))。
(三)復雜性的織體
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除了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著稱外,還有其復雜繁茂的織體結構。以琶音和柱式和弦為主。那層層疊浪的旋律,略帶拉式的傷感(如譜例36-37小節(jié))。以平行柱式和弦為主。節(jié)奏鮮明而有力(如譜例17-20小節(jié))。厚實、豐滿的和弦(如譜例36-37小節(jié))。除此之外,還有半音結構、調性重疊、替代和弦、減五度等。而在和弦方面,他為符合自然音響的規(guī)律性考慮,不使用高度不協(xié)和和弦。
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有了活的靈魂,音樂才有生命存在。拉赫瑪尼諾夫對命運有一種不能言語的恐懼感,這首《g小調前奏曲》中也同樣充斥著屬于命運的腳步聲。
作品的首部節(jié)奏鮮明,應注意強弱對比在曲調中的表現(xiàn)。p以漸強的方式達到f。首部的后段要彈得有力且富有彈性,注意音樂的起伏(如譜例1-3小節(jié))。
首部主旋律在低聲部。插部右手和弦要深,保持長,觸鍵慢,要有歌唱性。同時注意中聲部,左手琶音為主旋律的伴奏,流暢、輕巧即可(如譜例34-37小節(jié))。再現(xiàn)部節(jié)奏的出現(xiàn),使音樂語言不斷發(fā)展。演奏時既要表現(xiàn)出彈力,又不能過于輕快,而是對生命無法壓抑的熱情抒發(fā)(如譜例50-52小節(jié))。尾聲以漸弱的鐘聲隨風而去,在寧靜中結束。演奏此段要彈得靈巧而流動。
拉赫瑪尼諾夫用獨特的音樂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突出民族性與個性化的結合。他的創(chuàng)作在技術與藝術上,融合古典浪漫主義傳統(tǒng)與俄羅斯音樂思潮。他是“把現(xiàn)代與柴可夫斯基和挈柯夫,布洛克和斯克里亞賓的時代連接起來的最后一人”。
[1]沈旋,谷文嫻,陶辛.西方音樂史簡編[J].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285-303.
[2]于潤洋.中國藝術教育大系[J].音樂卷: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334-336.
[3]見恩特里斯.二十世紀作曲家剪影[J].[蘇聯(lián)]國家音樂出版社,列寧格勒分社,1971:166-167.
[4]王次炤.音樂美學[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7-139.
[5]高為杰,陳丹布.曲式分析基礎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