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凝
老家?垡子墻
墨 凝
離開老家時(shí),父母站在院外的垡子墻下,無聲地望著我們的背影遠(yuǎn)去,期間父親抬了抬手,像是揮別,可還沒有舉過頭頂,就無力似的放下了,然后是一聲輕輕的嘆息;母親微笑著,眼睛里含著淚,卻一直忍著,不讓淚水流下來……我不敢回頭……從此老家院門外,父母經(jīng)常這樣,面朝我們離開的方向——村西——望著,望——著。他們身后的垡子墻在歲月的風(fēng)雨中漸漸矮下去,父母的身影也漸漸矮下去。
二十多歲離開老家,如今已到了知天命之年。
最初我對老家的感覺,就像身后的影子,從不會(huì)在意,可近幾年,老家一個(gè)場景、一個(gè)片段總是不經(jīng)意間,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或溜進(jìn)我的夢中,那些支離破碎的往事,忽然讓我感到溫暖,忽然鼻子酸酸的。
春季暖暖的陽光照在老家低矮的土墻上,父親蹲在矮墻下曬太陽,母親叼著報(bào)紙卷的葉子煙,坐在炕頭向外瞟了一眼,無聲的笑紋漣漪似的,從眼角向外蕩漾開去。土墻的西南角,有一大片已經(jīng)坍塌了,坍塌的豁口旁,堆放著小山似的“垡子”?!佰易印边@東西只有北方的河套里才會(huì)有,河套里的草根生生死死地盤結(jié)在一起,也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年,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表皮,用專用的鐵鍬把這層表皮切挖成大約一尺長半尺厚,類似長方形的大塊轉(zhuǎn)——就是“垡子”。筏子在我的老家能蓋房子,也能壘大墻。垡子要秋天挖,晾干了,冬天用大車?yán)貋?,來年開春壘大墻或蓋房子用。
那年去河套拉筏子時(shí),我嚷著也要去,父親就把穿著厚棉襖,戴著狗皮帽子、棉手燜子,臃腫得窩瓜似的我抱上大轱轆膠車——駕!車?yán)习逡宦曔汉?,長鞭啪地一甩,大車踏著晨光,向幾里外的河套進(jìn)發(fā)。路面被一層很瓷實(shí)的積雪覆蓋著,又光又滑又顛簸。車?yán)习逡贿厯]舞著鞭子,一邊逗我說,怎么樣,屁股墩兩瓣了吧?說完他就哈哈哈大笑,胡須上的白霜,撲簌簌直往下掉。垡子拉回來,家里的豬肉燉粉條也上桌了,車?yán)习搴透嚨泥l(xiāng)親們盤腿上炕,圍住炕桌,吃得一片西里呼嚕聲……
從大墻坍塌的豁口處,父親能一覽無余地望見院外的土路,以及村里連成一片的垡子墻、茅草房……
雖然家家壘有大墻,可都沒有院門,雞鴨鵝狗豬,也和人一樣,相互之間沒有界限,隨便串門隨便溜達(dá)。兩家的狗兒相見,你追我我追你,沒頭沒腦地撒歡;鴨鵝遇到一起,一副相見歡的樣子,伸著脖子亂嘎嘎……
“吃了嗎?”“吃了,你呢?”“我也吃了”。村里人迎面碰上,總是這樣客套地打招呼,約定俗成似的,這兩句打招呼的話,就像鄉(xiāng)親們之間的感情,從來沒有改變過。
“等開花了,就能壘垡子墻了,還是垡子墻好,雖然是土質(zhì)的,但厚重結(jié)實(shí)?!薄班拍?,結(jié)實(shí)?!备赣H的笑容很燦爛。
夏天我?guī)е艿茉谠鹤永锿?,看見垡子墻的墻縫里有蜜蜂鉆進(jìn)鉆出,就伸手去掏,結(jié)果飛出幾只蜜蜂,蟄得我和弟弟鬼叫著滿院子跑。媽媽從西屋跑出來,奶奶從東屋跑出來。媽媽怪我們淘氣,舉起笤帚疙瘩要打,奶奶急忙給攔住了:“看孩子給蜂子蟄的,一頭包,還打……”奶奶在小園子里,薅了把馬齒菜,用嘴嚼碎,然后敷在我們被蜂子蟄出包的臉上、手上、額頭上。
垡子墻的縫隙里不但藏有蜜蜂,還藏有蛐蛐、潮蟲、蜈蚣……各種爬蟲。秋天園子里的黃瓜、柿子、辣椒……都摘光了。我和一些淘氣的小伙伴就騎在墻頭上,天南海北地吹牛,吹夠了,就一個(gè)跟一個(gè)在墻頭上走來走去,看誰先掉下去,掉下去就是孬種。馬二臣掉下去時(shí),一塊垡子也被他踩掉了,垡子掉下去,垡子下那些小蟲子便驚慌失措四處亂爬。我們驚叫著,跳下大墻,一塊塊把墻上的垡子搬開,然后用土坷垃、木棍、秫秸稈兒,膽大的直接用腳碾,把那些小蟲子殺死。
好好的一段大墻被我們弄得破爛不堪,我們正意猶未盡,挑水回來的爺爺,見到這一幕,忙撂下水桶,用扁擔(dān)敲著喊:淘氣的小雜種!看我不打斷你們的腿,嚇得我們一哄而散。
那年秋天,我們還在垡子墻的縫隙里掏出了一堆避孕套,可當(dāng)時(shí)我們不知道那是什么,當(dāng)成氣球吹,被大人發(fā)現(xiàn)后,遭到了一頓痛罵。從大人嚴(yán)肅的表情,我們知道事情很嚴(yán)重,這“氣球”絕不是什么好東西,嚇得趕緊扔出老遠(yuǎn),直到長大,才知道當(dāng)年被我們當(dāng)做“氣球”吹的東西叫避孕套,哭笑不得。
垡子墻每年都會(huì)被我們扒倒幾次,可垡子禁摔打,即使摔斷了,絲絲縷縷的草根依然粘連在一起,搬起來重新壘在墻上,風(fēng)一吹雨一淋,摔斷的縫隙傷口似的慢慢就愈合了。
老家的垡子墻,它帶給我們童年的歡樂,也圍起了家家戶戶的院落,卻又與鄰居家的院墻——無論是土質(zhì)的垡子墻,還是秫秸、柳條夾的籬笆墻都相通相連。
我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老家:
老家的院墻是垡子的,隔雞、隔鴨、不隔心。老家的屋子是油燈熏黑的,麻繩是貪黑紡成的,布鞋是用真情納成的。
老家一戶辦喜事兒,歡樂了半個(gè)屯兒,一家有難事,急壞了左鄰右舍,東院的狗瞎汪汪,西院的狗也跟著叫,老家的人心都是肉長的。
老家的乳名是土做的,房子是泥壘的,門框上的對聯(lián)是毛筆寫就的,房門晝夜是敞開的,老家的精神是純樸的。
老家的燒火棍是木頭的,炊煙是飄搖的,相片是黑白的,籠子里的蟈蟈是鄉(xiāng)村的歌手,老家的生活是平淡的。
老家把鋤頭掛在土墻下,把辣椒掛在屋檐下,把笑容掛在臉上,把苦悶和憂愁掛在心田。
化肥是議價(jià)的,秋收的糧食送進(jìn)城,還要論等級(jí)的,雞蛋是供學(xué)生念書的,余錢是攢著給兒子娶媳婦的……
也許這就是我老家的真實(shí)寫照,老家,總是讓我有太多的感慨。
在我的心里,老家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人和事。一截土質(zhì)的垡子墻,一縷樸素的炊煙,一串火紅的辣椒,一張普通的笑臉,一句簡單的叮嚀,一場無厘頭的吵鬧……甚至母親打在我身上的笤帚疙瘩,也是那樣的真實(shí)、難忘。
兒時(shí),受了委屈我就躲在院外的垡子墻下,似乎垡子大墻能遮擋住一切。有時(shí)在外面闖了禍不敢回家,躲在垡子墻根下看小人書,直到夜色來臨,母親扔掉笤帚疙瘩,空著兩手站在門外,喊我回家,直到我聽出聲音里的急切和嘶啞,知道笤帚疙瘩再也不會(huì)落在我的身上,才悄悄地從大墻下探出頭……
這些年,漂泊的路上,我以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已經(jīng)足夠堅(jiān)強(qiáng),可是一天夜里,我哭泣著醒來,才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我都在假裝堅(jiān)強(qiáng),因?yàn)橥饷娴氖澜纾以僖舱也坏揭惶幫临|(zhì)的垡子墻,能讓我躲在下面逃避或療傷。
那些盤根錯(cuò)節(jié)的草根,生生死死都盤結(jié)在一起的垡子墻,就是我的老家,它柔軟,溫暖,敦厚,挺立。
想起老家,我依然不敢回頭,因?yàn)槲遗禄仡^的瞬間,望不見親人眺望的身影和已經(jīng)消失了的垡子墻……
本欄編輯 劉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