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西
孩子在美國的小學里被欺負之后
一天,兒子從學校回家,他對我說他在學校被bully了?!癰ully”在美國是個很流行的詞,中文直譯是“霸凌”,直白地說,就是“被欺負”。
兒子遇到一點兒小挫折,心里難過就哭了。班里幾個男孩聯(lián)合起來笑話他,他們笑話他的方式也蠻有創(chuàng)意——在他名字后面加了個“nah”,每天“Hannah”、“Hannah”地跟在他屁股后面起哄,意思說他哭鼻子就是個女孩兒。
聽了兒子的傾訴,立刻情感導師上身,開始拼命醞釀安慰他的詞,不過還沒等我醞釀好,小伙子又若無其事地說:“問題我自己已經(jīng)解決好了?!?/p>
“怎么解決的呢?”
“我跟著他們一起大笑啊,然后說,哈哈你們這個玩笑確實挺有意思的,而且天天用女孩子的名字叫我,確實能讓你們看上去更像男子漢呢!”
我大吃一驚,一個七歲的孩子,能用這樣舉重若輕的方式去解決“霸凌”,真讓我刮目相看。要知道,我直到二十多歲,還會被那些心懷惡意的臭嘴巴氣得說不出話來呢!
兒子又說:“其實這也沒什么,我們學校專門請過心理老師來講應(yīng)付‘霸凌的幾個辦法。其中一個辦法是:放輕松,開玩笑,可以自嘲,保持幽默感。”孩子世界里大多數(shù)“霸凌”的特點就是:你越不把它當回事,當事人就越覺得沒意思。
笑話笑話別人,再笑話笑話自己,在這個充滿了挫折的世界上,有趣可以成為孩子保護自己的一件有力武器。
在美國生活了這么久,慢慢融入了這里的生活,有時候覺得,除了愛管閑事,美國人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有趣”。他們大多數(shù)自我感覺良好,自信且沒那么在乎其他人的眼光;他們很能自得其樂,懂得享受生活,知道如何找到生活里的樂趣;還有,他們富有想象力,腦洞比什么都大。
有一次在公園玩,突然聽見背后有“突突突”的聲音,回頭一看,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把自己打扮得像外星戰(zhàn)士似的,站在一塊改造過的滑板上,正朝我“飛”過來?;迳涎b著顯然是自制的粗糙引擎,發(fā)出的聲音像是微縮版拖拉機,雖然“哐哐哐”響半天也跑不了多遠,但那位發(fā)明者卻玩得挺嗨。這樣的滑板,比商店里那些幾百美金的現(xiàn)成貨可有趣多了!這樣酷愛發(fā)明和自己動手的人物在美國孩子里有很多,特別有名的是另一個男孩,他同情沒有手的小朋友,結(jié)果硬是給人家造出了可以用意念控制的機械手臂來。
美國人自得其樂的強大能力其實和他們幼年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因為在美國的學校里,老師也經(jīng)常沒什么正經(jīng)。募集捐款的活動上,堂堂校長會鼓勵孩子往他身上澆水,澆一桶水圍觀群眾要捐贈1塊錢;為了教學生學單詞,兒子的老師曾經(jīng)扮演他的寵物狗,讓他用繩子牽著爬來爬去做游戲!
“有趣”可以幫助孩子們完成許多重要的事情
找到安全感。即便是一歲大的嬰兒也會開玩笑,開玩笑能讓他們在嘗試新事物時感到更加自信。一歲的孩子和媽媽玩?zhèn)髑蛴螒颍瑤讉€回合后,他會一邊故意把球傳到別的地方去,讓媽媽拿不到,一邊哈哈大笑。通過開玩笑,孩子感覺自己掌握了整個游戲的節(jié)奏,甚至還有能力修改規(guī)則,這讓他十分自豪。另外,對媽媽的信任增進了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開玩笑也是需要創(chuàng)意的。
測試大人的“容忍邊界”。幼兒園的
室外活動時間,兩歲大的Louis卻不想出去。當老師叫他時,他大笑著跑開了。老師快速追上他,問:“你是一只逃跑的兔子嗎?”“我是兔子!”Louis一邊叫一邊就跑回其他小朋友的隊伍里去了。Louis在用一種好玩的互動方式來測試老師的底線。而老師也通過和他開玩笑(而不是嚴肅地教訓他),溫柔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建立友誼。著名鋼琴家和喜劇演員維克托·博爾熱曾經(jīng)說過:“歡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焙⒆酉矚g分享玩笑,也喜歡互相模仿。如果一個嬰兒故意一屁股坐在地上,其他嬰兒會咯咯笑,然后一個接一個地坐在地上。一起摔倒不僅代表著這群孩子友情堅固,而且他們認為自己一起學會了新東西。歡笑能夠打破孩子之間的隔閡,并在他們之間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5到6歲的孩子使用幽默感來交朋友,他們分享“秘密玩笑”,然后在一群孩子里用“秘密玩笑”來表達兩人之間不同尋常的友誼。
克服恐懼。有一天天氣很熱,4歲的Owen對爺爺說:“我有個新的笑話要告訴你:窗外有一個雪人!”爺爺笑著看看窗外,然后滿臉疑惑地看著Owen。Owen大笑著說:“雪人死了呀!”(意思是雪人融化了)不久前,Owen剛聽大人提到過“死亡”,他很好奇,也很害怕,于是就通過開玩笑,來緩解自己對“死亡”這類概念的恐懼感。
“有趣”對孩子的健康有積極作用
“有趣”能讓孩子更聰明。當孩子大笑時,經(jīng)過大腦的血液量顯著增加。大笑之后,他們會感到更有活力,反應(yīng)更加靈敏。幽默感能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和集中注意力,增強大腦的學習能力。因此講笑話、說謎語、表現(xiàn)搞笑——看上去似乎不務(wù)正業(yè),但其實都能為學習提供一個完美的環(huán)境。
從智商層面講,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和反應(yīng)的敏捷度決定了他“有趣”的高度和深度;從情商層面講,一個人的自信程度,他保持樂觀的能力,他獨特的視角,是他“有趣”產(chǎn)生的源泉。
兩歲大的孩子認為不同尋常的事物很有趣,是因為他具備了抽象思維的能力;三歲的小朋友喜歡編奇怪的故事。比如“我的狗飛上了天,在香腸以及披薩間跳來跳去”,這是因為他們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等他們的語言能力更強的時候,他們會試著用更加豐富的語言游戲來開玩笑;六歲的孩子會手舞足蹈地使用動作開玩笑,這說明孩子已經(jīng)獲得了控制身體的能力,他們之所以樂于表演一些看上去不協(xié)調(diào)的動作,是因為他們其實能夠做出協(xié)調(diào)的動作……
做一個“有趣”的人不簡單
如果你覺得有趣很容易,試著想想這樣的場景——你開了一個玩笑,有些人好像立刻就明白了,不僅哈哈大笑,甚至還順著你的玩笑,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笑話;而有些人卻尷尬著臉,然后你就只好不停地去向他解釋自己的玩笑為什么這么好笑……
然后你再試著想想,那些反應(yīng)足夠快的,是不是往往是智商同情商更高的那群人?讓人更郁悶的是,他們經(jīng)常有能力把其他事情也完成得更出色,比如成績更好,工作更棒……不過,如果你不幸是反應(yīng)偏慢的后一種人,教給你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假裝自己聽懂了,跟著大家一起點頭微笑嘛!在美國的電影院里和派對上,如果遇到語言同文化障礙,聽不懂那些復雜的笑話以及雙關(guān)語,我就一直是那么干的!這么做,有時候當然也有副作用。有一次一個意大利媽媽和我聊天,突然開始抱怨自己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一時沒有反應(yīng)過來,就不停地點頭微笑表示贊同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所以成為一個有趣的人,真是挺有難度的,而且,有能力開玩笑,或者能聽懂笑話,也并不能證明你就是一個真正有趣的、幽默的人。
幽默感更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氣質(zhì),讓你永遠能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擁有幽默感的孩子更受歡迎,他們和朋友間的友誼也更加堅固,這讓他們往往自我感覺更加良好。幽默感還有良好的治愈能力。一個能讓朋友破涕為笑的孩子,往往更明白同情和寬慰的重要性。同樣的,一個在犯錯以后會自嘲的孩子更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會更有勇氣重新嘗試。
幽默感還有一種獨特的力量,是它能培養(yǎng)這樣一種習慣:從不尋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幽默的孩子會更加善于解決問題,也更能理解別人的特殊視角——這種技能將會讓他在未來受益無窮。有幽默感的孩子能夠更好地度過童年的逆境——無論是搬家到新的地方,還是被嘲笑,或者是被其他孩子欺負。
怎樣能做到“有趣”
有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氣質(zhì),它是可以學到的。
Louis Franzini博士是《歡笑的孩子:如何發(fā)展孩子的幽默感》的作者,他在書中說:“幽默感是孩子最需要的人格特征,而且毫無疑問,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幽默感?!?/p>
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從來不嫌早。嬰兒的笑容那么可愛,我們經(jīng)常本能地去逗笑他們——微笑、吹吹小臉,或者撓他們的癢癢,就為了聽聽他們的笑聲。這樣的游戲應(yīng)該一直和孩子做。當你和孩子玩耍逗樂的時候,你在幫助他對人生建立一種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方法——每天都花上一些時間和孩子相處,當孩子逗你笑的時候,珍惜這樣寶貴的時刻,開懷大笑。
下面這些方法同樣能幫助孩子變得更有趣:
·自己成為一個幽默的人。和孩子開玩笑,講有趣的故事,大聲笑,遇到小小的“災難”的時候(比如打翻了牛奶),記得要輕松處理。
·認真對待孩子的幽默。如果孩子在讀笑話給你聽,或者畫有趣的畫給你看,贊揚他。
·告訴孩子,大人也可以很有趣。讓幽默感成為你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哪怕在和其他成年人相處的時候,你也要保持幽默感。
·營造充滿幽默感的環(huán)境。給孩子提供有趣的書,對幼兒園小朋友來說,有趣的書包括圖畫書和包含押韻兒歌的書籍;大一些的孩子會喜歡笑話書和漫畫。
·幽默感是一項社交工具。培養(yǎng)孩子幽默感的重要一環(huán),是全家一起愉快地玩耍。
·分享笑話,一起游戲,觀看有趣的電影。
值得提醒的是,在培養(yǎng)孩子“有趣”的時候,“界限感”相當重要,畢竟誰都不想孩子成長為機智促狹,以捉弄和笑話他人為樂的那種人——那個不叫真正的有趣,叫惡趣味,叫道德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