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叢叢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淺析“史迪威事件”背后的中美關系
牟叢叢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二戰(zhàn)時期,“史迪威事件”成為中美兩國關系變化發(fā)展的一個縮影?!笆返贤录斌w現了中美兩國在作戰(zhàn)戰(zhàn)略方針上的分歧,也顯示了中美兩國在二戰(zhàn)時期戰(zhàn)時利益的矛盾關系,對中美戰(zhàn)后關系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史迪威事件;史蔣矛盾;中美關系
“史迪威事件”是指 1944年10月19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召回美國駐華軍事代表、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約瑟夫·史迪威一事?!笆返贤录辈⒉皇且货矶偷模瑥摹笆返贤录笨梢郧逦卣凵涑鰬?zhàn)時中美兩國國家利益之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其全面侵華的開始。由于中國力量薄弱,為了抵抗日本,國民黨政府不斷尋求以美國為主要援助國家的支持,在此期間,由于美日間重要的的經濟利益關系,因而對中國一直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為了避免卷入戰(zhàn)爭,作為勢力強國的美國對中國戰(zhàn)場采取利己的綏靖政策,其他國家也追隨美國對中國采取綏靖政策,正因為美英等國以及以西方列強為主導的國際組織的縱容,致使日本不斷擴大侵略范圍。
1941年12月7日,日本為了順利攻占東南亞,偷襲了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經歷了1個多小時的狂轟亂炸,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因此,美國從對日綏靖政策被迫轉變?yōu)閷θ招麘?zhàn)。為了防止東西兩方同時作戰(zhàn)的嚴峻形勢,美國認識到與中國聯合抗日的重要性,于是加緊了對中國國民黨政府援助和支持。1942年11月,中美簽訂了《關于取消美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在此期間,羅斯福總統(tǒng)制定了對華政策的四項原則:“第一,中國同俄國簽訂一項協(xié)議,防止俄國戰(zhàn)后干涉中國內政。第二,中國收復被日本和其他國家占據的全部領土,包括香港。第三,支持國民黨政府,把它當作唯一能夠統(tǒng)一中國的政權。第四,以中美兩國密切的工作關系為基礎來制定美國的遠東政策?!雹儆纱丝梢?,其用意在于為戰(zhàn)后美國獨霸中國奠定基礎。
在政治上,由于中美四項原則的簽訂,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獨霸中國的地位,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42年12月美國宣布取消在華治外法權,并于次年1月與中國正式簽訂新約。
在經濟上,1942年2月,美國加大了對中國的資金和租借物質援助,貸款5億美元給中國,并且沒有對利率、償還期、擔保及借款用途進行規(guī)定。1942年6月,雙方簽訂《中美租借協(xié)定》條約也指出中國可以無償獲取美國大宗軍事援助。
在軍事上,美國的總戰(zhàn)略是先在歐洲打敗德國,然后再進攻日本。美國的這個總戰(zhàn)略,與中共對當時局勢的看法是一致的。為了協(xié)調對德日的作戰(zhàn)戰(zhàn)略,在阿卡迪亞會議上,美國決定由蔣介石作為最高統(tǒng)帥統(tǒng)領中國戰(zhàn)區(qū)(包括泰國、越南),1942年1月2日,蔣介石電復羅斯福,表示同意接受,并于4日致電在美外交部長宋子文“要求美國參謀長須是一位中將,同時擔任蔣介石司令部的參謀長”,“在緬甸實行雙重領導”,在執(zhí)行蔣介石的命令時,可以行使指揮權②。美國挑選了史迪威少將,并應中國方面的要求將其晉升為中將,所以美國對華政策的立足點完全是從其自身利益出發(fā)的,它服務于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為了實現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史迪威身兼六職赴華,美國給他的主要任務是“協(xié)調指揮,消除分歧,使滇緬公路暢通,把各派召集在一起,掌握指揮權,給他們下達任務”③史迪威肩負的使命以及這種職務上的雙重義務關系決定了他必然居于中美利益的交匯點上,處于中美矛盾交結的中心地帶。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美兩國既有共同的利益,這為中美兩國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和現實性;又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而這最終導致了史蔣矛盾的展開和激化,直至史迪威被美國政府召回?!笆返贤录笔且驗槭肥Y矛盾激化而引起的,但在其背后卻是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之爭。
(一)關于中國軍隊指揮權之爭。
史迪威要求取得對中國軍隊的指揮權,“爭的是抗日之權,為抗日而要的實權”,有利于抗日。但與蔣介石“消極抗日,保存實力”的方針相抵觸,因此蔣介石對史迪威“自然要排擠和打擊”④,由于史迪威和蔣介石兩人的個性沖突,史迪威對于蔣介石的獨裁方針憤懣不滿,自然使得史迪威對蔣介石的方針有敵對的想法。而出于對國家利益的考慮,蔣介石并不反對讓出軍隊指揮權,只是反對史迪威統(tǒng)帥中共軍隊。蔣介石作為國民黨的領袖人物,自然希望史迪威能夠支持國民黨而遠離共產黨?!八梢宰屢粋€美國軍官來指揮全中國的軍隊,條件是將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排除在外。”⑤因而,在中國軍隊的指揮權方面以及戰(zhàn)略目標的不同立場使得史迪威和蔣介石矛盾進一步擴大。
(二)關于租借物質分配權。
蔣介石試圖控制租借物資分配權是為了增強實力,維護國民黨的統(tǒng)治,而史迪威堅持掌握這項權力,是為了使美國的援助更加有效地用于對日作戰(zhàn),并將其作為向蔣介石施壓的手段。這是雙方出于對本國利益考慮的結果,而在租借物資分配權問題上,真正使蔣震怒的是史迪威向十八集團軍提供租借物資。蔣介石對租借物資歸誰使用遠比誰掌握租借物資分配更為重視,這進一步加深史迪威和蔣介石的矛盾。
(三)關于“改革中國軍隊,提高對日作戰(zhàn)能力”之爭。
在第一次緬甸戰(zhàn)役失敗后,史迪威提出了改革中國軍隊的方案。蔣介石對史迪威的計劃并不認可,他認為集中訓練一支從給養(yǎng)到裝備均由美國人一手操辦的精銳部隊,很難為所自己控制。蔣介石也是出于對自身軍事統(tǒng)治的考慮,而史迪威的動機,一方面是為了戰(zhàn)時共同有效地對日作戰(zhàn),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改革、指揮中國軍隊達到控制中國軍隊,控制蔣介石直至控制中國的目的。史迪威則是想通過軍事統(tǒng)治而進一步控制中國的想法,對于控制權的爭奪顯然是雙方沖突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史迪威幕后支持者和蔣介石的代言人的影響。
對于史蔣矛盾的分析,有學者指出“在史蔣矛盾中,馬歇爾一直是史迪威出使中國的堅定支持者。”⑥而有的學者認為“何應欽充當了史迪威與蔣介石矛盾沖突的助燃劑,并在史蔣糾紛中成為蔣介石的代言人。”⑦這種個人原因也是導致“史迪威事件”不可忽視的主觀原因。
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要求蔣介石積極抗日,客觀上與中共、中國人民的利益達成了某種一致,這是此期間美國對華政策積極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忽視中國戰(zhàn)場,犧牲中國利益,以不平等態(tài)度對待中國,希望通過援助、共同抗日來控制國民黨政府,這是消極的一面。
(一)史迪威成為美國國家利益的附屬品。
經過分析我們了解到史迪威之所以被美國政府召回,成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美關系中悲劇性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世界形勢發(fā)生變化,美蘇由戰(zhàn)時同盟逐漸走向冷戰(zhàn),緩和美蔣關系;另一方面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和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史迪威在中國的使命實際上已經逐漸地從以軍事為主轉變?yōu)橐哉螢橹?,而以史迪威的個性和經驗難負重任,當史蔣矛盾激化并向相反方向發(fā)展危及美國利益時,放棄史迪威成為維護美國利益的必然選擇。
(二)史迪威事件是戰(zhàn)時美國對華政策轉變的必然產物。
我們看到由于中美兩國由于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共產主義運動而走向合作,史迪威成為實現中美兩國共同利益的執(zhí)行者;但又因租借物資控制權、聯共抗日問題、軍隊改革及軍隊指揮權等問題,美蔣之間產生了種種矛盾,美國出于長遠戰(zhàn)略目標考慮,召回史迪威,成為緩和中美關系的妥協(xié)讓步。
史迪威被召回標志著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性質占據了主導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上,史迪威被撤職一事,降低了珍珠港事件中美關系的熱度,美國對蔣介石的支持變?yōu)橄麡O僵化的支持,直到四十年代結束,雙方之間的關系始終沒有恢復到史迪威在華時的水平。此外,它對戰(zhàn)后中共與美國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臺灣問題成為影響中美關系的絆腳石,而且與新中國處于長期對峙狀態(tài)。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展望未來,只有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中美兩國的關系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取得進一步發(fā)展。
注釋:
①史迪威.史迪威日記[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501.
②史迪威.史迪威日記[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28.
③史迪威.史迪威日記[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27.
④徐魯航.史迪威與1942—1944的國共關系[J].天津師大學報,1984(6).
⑤李學文.試析蔣介石要求召回史迪威的根本原因[J].史學月刊,1988(1).
⑥徐魯航.史迪威與1942—1944的國共關系[J].天津師大學報,1984(6).
⑦熊宗仁.何應欽與“史迪威事件”[J].貴州社會科學”,1990(10).
[1]梁敬鐓.史迪威事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3:27-28.
[2]史迪威.史迪威日記[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27.
[3]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309.
[4]徐魯航.史迪威與1942—1944的國共關系[J].天津師大學報,1984(6).
[5]徐暢.試論史迪威與蔣介石的矛盾[J].淮北師院學報,1990(4).
[6]劉迎紅.史迪威與抗戰(zhàn)后期中美關系[ J].求實學刊,1997(3).
[7]曾哲.史迪威事件及影響[J].江漢論壇,1996,(7).
[8]羅志田.從史迪威事件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與中國國民黨政府的矛盾[J].四川大學學報,1984(4).
D829.712
A
1671-864X(2016)10-0074-02
牟叢叢(1992.04-),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研究生,碩士,青島科技大學,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