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怡妮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題記
“老師,您真是教學有方……”
“老師,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兒子的栽培……”
期中考試后,我照例進行了一次全面家訪。每到一處我都受到了家長的熱情接待,又是拿水果又是遞飲料,把我當貴賓一樣,讓我沉浸在一片褒獎之中。
只剩下最后一個學生了。來到小彬家的小巷口,同行的班干部朝那個虛掩的木門喊:“小彬,快出來,老師來家訪了!”
砰的一聲,木門卻關上了。任憑我們怎么敲門叫喊,小彬還是“請”我們吃了閉門羹。
我失落地回到家,細細回憶自己接班后的這段時間里都對小彬做了些什么……是失當舉動傷害了他,還是我有意無意的冷落寒了他的心?我惴惴不安。
一籌莫展時,我去向盧梭、亞米契斯、陶行知“請教”,我在《愛彌兒》《愛的教育》《陶行知文集》等教育著作的閱讀中深刻審視、反思自己,以期找到教育的“正道”。漸漸地,我學會了適時“示弱”,學會了以柔克剛,學會了滴水穿石。我的教育工作開始走向破繭成蝶的新生。
正在自習,一個學生卻在看一本漫畫書,我不動聲色地走過去,在他的書上輕輕折了一下。他馬上收起書認真學習。相信這飽含寬容的一道折痕,會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下課時,兩個學生忽然爭執(zhí)起來,書本散落一地。我走過去悄無聲息地撿起了地上的書本,兩人的“戰(zhàn)爭”戛然而止。
我會在亂哄哄的早操排隊時帶頭吟誦古詩,讓學生的心變得沉靜;會俏皮地和孩子們一起“密謀”,用大聲讀書的方法吵醒某個“瞌睡蟲”;還會悄悄地和孩子們以紙傳聲,或安慰,或勸阻,或鼓勵……
雅琳是一個“活寶”,從一年級開始她就常常披頭散發(fā)地來上學,經(jīng)常是上課時沒書,考試時沒筆,寫作業(yè)時沒本子。更令人頭疼的是,上課時她坐著睡、蹲著睡、站著也睡,為此我沒少和她家長磨嘴皮子,但收效甚微。找她談話,她心不在焉地和你東拉西扯的。后來,我索性不再過問她的學習了,我買來發(fā)夾為她梳兩個羊角辮兒;和她約定如果哪一天不打瞌睡,就和她玩喜歡的游戲;還應她的要求讓她去隔壁班“留學”了一段時間……我給了她很多“特權”,期待著她的“知恩圖報”。
去年的教師節(ji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檢查作業(yè),雅琳破天荒地主動請求打電話讓家長送作業(yè)本來。
“哼,什么忘帶作業(yè)本了,你壓根兒就沒寫作業(yè)!”我有點生氣地想。
沒想到,打完電話后十幾分鐘,她恭恭敬敬地向我遞上了作業(yè)本。
我心里涌上一陣感動:她竟然沒有說謊!她開始在意自己的學習了,而且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教師節(jié)早晨!
我開心地握著她的手:“謝謝你,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師節(jié)禮物!”頓時教室里響起了掌聲,這個大大咧咧的小女孩竟然激動地哭了。
雖然現(xiàn)在她還是小錯不斷,但我相信只要每天改正一點點,她總會進步的。陪她走過五年多了,我在靜待花開。
走過了急功近利,走過了困頓迷惘,一路上我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變與變:不變的是一如既往對孩子的愛,而不斷變化的則是如何睿智而不留痕跡地關愛、成就每一個孩子。
我享受著教育,忙碌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