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正輝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增高,然而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之中,大部分人因缺乏體育鍛煉而變的體質下降,因此人們應注重體育鍛煉,塑造健康體質。青少年時期正是身體成長的最關鍵時期,為加強青少年體質,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相應教學策略。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隨著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施行,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標準逐步被提高,為加強初中體育教學力度,必須注重有效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應用。現階段我國初中體育課堂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教育研究者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的實施有效教學策略,達到提供我國青少年體質的最終教育目的。
1 我國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概述及問題
1.1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概述
理解認知理論即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理解知識,明確學習任務及體育項目要點,并積極的完成相應體育訓練。教師的講解示范固然重要,但不是決定學生學習效率的全部條件。學生自我的認知及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心理素質都會成為決定學習效率的關鍵性因素。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學生應發(fā)揮自主能力,把握課堂節(jié)奏,高效的完成體育訓練。理解認知理論的實現,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營造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氛圍,從而避免學生單一的學習模式及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使學生輕松自由的完成體育項目的訓練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背景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改變以往的單一灌輸式教學模式,著重于學生專業(yè)素質及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即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教師的講解互相影響,相輔相成,該理論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絕大部分由教師的教學過程決定。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有效實施,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與學生實時互動,不僅要做學生的好教師,還要做學生的好朋友,強化學生的體育能力,增強體育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新課標的改革,明確教學進度,合理的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檢測與測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節(jié)奏,以免學生出現跟不上進度的現象。
情境教學理論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并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相應的高仿真性的教學情境。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自然的接受并理解教師講解的體育知識及技能,有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同時,這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專業(yè)技能,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此外,該理論增加了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知識的源頭及應用,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層次,強化鞏固知識,實現教學目的。
1.2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問題
教學方式陳舊,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采取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法,使課堂教學變得缺乏趣味,學生缺少學習體育知識及技能的熱情,從而使學習效率受到嚴重影響。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盲目地分組,沒有結合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科學的分配,使學生的體育訓練死板無效,降低了學生的主動能力。如果這樣的教學方式持續(xù)下去,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熱情,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及進度。
教學內容空洞,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較為空洞,教師只注重學生動起來,卻沒有真正的訓練學生的體育能力及身體素質,往往只是帶領學生進行一些體育游戲或讓學生自由活動。從而使學生的體質沒有得到良好的鍛煉,體育技能也沒有及時的掌握,最終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課堂時間被占用,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初中院校,常常占用體育課時間對學生進行文化課的講授,以達到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效果。這樣的處理使學生身體素質得不到鍛煉,不能勞逸結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 基于初中體課堂現階段問題的有效教學策略
2.1改善教學方式
現階段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改革,采取新型教學方式,結合實際生活背景,不僅講解體育知識,還要親自示范指導學生完成相應體育動作及訓練。面對難度較高的體育訓練項目,教師應制定詳細地講解方案,并進行細致的動作分解教學,使學生明確體育項目的各個細節(jié),從而更好的完成體育訓練。此外,在學生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多激勵學生勇于實踐,在體育訓練中尋找樂趣,指導學生完善體育動作,避免學生因動作錯誤而受傷。例如,在進行教材“體育與身體形態(tài)”時,教師應詳細講解身體形態(tài)的含義、克托萊指數的定義和計算公式、身體形態(tài)的定位指標、如何對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進行評價,同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訓練中學有所樂。此外,在講解結束后,教師應詳細的進行體育動作的示范,對學生的坐姿、站姿、蹲姿、行姿進行規(guī)范指導,塑造學生良好的繩梯形態(tài)。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體育與身體形態(tài)”課程的相關知識,明確正確的身體形態(tài)標準,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2.2開展交流活動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好壞決定著體育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使學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并規(guī)范的掌握體育動作。開展交流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在交流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合理的問題,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們掌握主動權,讓學生自主發(fā)言,教師做好指導工作。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與指導,做好最后的總結歸納,使學生明確掌握所學內容。
2.3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結合實際生活的情境,并進行指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游戲情境、比賽情境等,使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體育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下完成體育訓練。在游戲情境、比賽情境等情境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團結互助意識,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從而改善了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教材第六章“積極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鼓勵學生多運動,可開展運動游戲,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游戲中達到訓練學生的目的。教師應強調學生在游戲中注意安全,加強自身保護意識,遵守游戲規(guī)則,使學生在游戲中積極活躍的進行體育運動。此外,教師對游戲情境的控制也要恰到好處,不僅要對學社進行高效的體育訓練,還要保證其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以免過度運動而疲勞影響了接下來的課程。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釋放,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加強學生體育鍛煉,使學生在青少年的大好成長時期得到全方位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教師應積極改善教學方式,開展交流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最終目的。本文提出的有效教學策略為初中體育教學指明方向,從而促進我國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忠海.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5,5(17):34.
[2]謝瓊.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1):264-264.
[3]劉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2-93.
[4]張少文.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研究[J].體育時空,2014,(20):82-82.
龐正輝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增高,然而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之中,大部分人因缺乏體育鍛煉而變的體質下降,因此人們應注重體育鍛煉,塑造健康體質。青少年時期正是身體成長的最關鍵時期,為加強青少年體質,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相應教學策略。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隨著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施行,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標準逐步被提高,為加強初中體育教學力度,必須注重有效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應用。現階段我國初中體育課堂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教育研究者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的實施有效教學策略,達到提供我國青少年體質的最終教育目的。
1 我國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概述及問題
1.1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概述
理解認知理論即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理解知識,明確學習任務及體育項目要點,并積極的完成相應體育訓練。教師的講解示范固然重要,但不是決定學生學習效率的全部條件。學生自我的認知及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心理素質都會成為決定學習效率的關鍵性因素。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學生應發(fā)揮自主能力,把握課堂節(jié)奏,高效的完成體育訓練。理解認知理論的實現,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營造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氛圍,從而避免學生單一的學習模式及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使學生輕松自由的完成體育項目的訓練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背景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改變以往的單一灌輸式教學模式,著重于學生專業(yè)素質及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即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教師的講解互相影響,相輔相成,該理論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絕大部分由教師的教學過程決定。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有效實施,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與學生實時互動,不僅要做學生的好教師,還要做學生的好朋友,強化學生的體育能力,增強體育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新課標的改革,明確教學進度,合理的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檢測與測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節(jié)奏,以免學生出現跟不上進度的現象。
情境教學理論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并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相應的高仿真性的教學情境。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自然的接受并理解教師講解的體育知識及技能,有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同時,這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專業(yè)技能,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此外,該理論增加了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知識的源頭及應用,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層次,強化鞏固知識,實現教學目的。
1.2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問題
教學方式陳舊,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采取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法,使課堂教學變得缺乏趣味,學生缺少學習體育知識及技能的熱情,從而使學習效率受到嚴重影響。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盲目地分組,沒有結合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科學的分配,使學生的體育訓練死板無效,降低了學生的主動能力。如果這樣的教學方式持續(xù)下去,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熱情,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及進度。
教學內容空洞,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較為空洞,教師只注重學生動起來,卻沒有真正的訓練學生的體育能力及身體素質,往往只是帶領學生進行一些體育游戲或讓學生自由活動。從而使學生的體質沒有得到良好的鍛煉,體育技能也沒有及時的掌握,最終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課堂時間被占用,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初中院校,常常占用體育課時間對學生進行文化課的講授,以達到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效果。這樣的處理使學生身體素質得不到鍛煉,不能勞逸結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 基于初中體課堂現階段問題的有效教學策略
2.1改善教學方式
現階段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改革,采取新型教學方式,結合實際生活背景,不僅講解體育知識,還要親自示范指導學生完成相應體育動作及訓練。面對難度較高的體育訓練項目,教師應制定詳細地講解方案,并進行細致的動作分解教學,使學生明確體育項目的各個細節(jié),從而更好的完成體育訓練。此外,在學生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多激勵學生勇于實踐,在體育訓練中尋找樂趣,指導學生完善體育動作,避免學生因動作錯誤而受傷。例如,在進行教材“體育與身體形態(tài)”時,教師應詳細講解身體形態(tài)的含義、克托萊指數的定義和計算公式、身體形態(tài)的定位指標、如何對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進行評價,同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訓練中學有所樂。此外,在講解結束后,教師應詳細的進行體育動作的示范,對學生的坐姿、站姿、蹲姿、行姿進行規(guī)范指導,塑造學生良好的繩梯形態(tài)。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體育與身體形態(tài)”課程的相關知識,明確正確的身體形態(tài)標準,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2.2開展交流活動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好壞決定著體育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使學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并規(guī)范的掌握體育動作。開展交流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在交流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合理的問題,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們掌握主動權,讓學生自主發(fā)言,教師做好指導工作。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與指導,做好最后的總結歸納,使學生明確掌握所學內容。
2.3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結合實際生活的情境,并進行指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游戲情境、比賽情境等,使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體育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下完成體育訓練。在游戲情境、比賽情境等情境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團結互助意識,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從而改善了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教材第六章“積極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鼓勵學生多運動,可開展運動游戲,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游戲中達到訓練學生的目的。教師應強調學生在游戲中注意安全,加強自身保護意識,遵守游戲規(guī)則,使學生在游戲中積極活躍的進行體育運動。此外,教師對游戲情境的控制也要恰到好處,不僅要對學社進行高效的體育訓練,還要保證其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以免過度運動而疲勞影響了接下來的課程。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釋放,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加強學生體育鍛煉,使學生在青少年的大好成長時期得到全方位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教師應積極改善教學方式,開展交流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最終目的。本文提出的有效教學策略為初中體育教學指明方向,從而促進我國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忠海.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5,5(17):34.
[2]謝瓊.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1):264-264.
[3]劉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2-93.
[4]張少文.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研究[J].體育時空,2014,(2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