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周代,美育怎樣立德

2016-10-28 11:43丁旭東
博覽群書 2016年9期

明確提出“美育立德”的是國務院辦公廳,時間是2015年9月,出處是其頒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是政府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將“美育”和“德育”直接貫通起來,表述為“(學校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這句話其實很有來由,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人們在討論怎樣進行全面的人民教育的時候,許多人認為美育就是為了陶冶情操、提升人格,也就是“德育”,準確地說是德育的一種實現(xiàn)路徑,所以,最后討論結(jié)果是把“德、智、體”三育寫進教育方針,美育劃入德育,這就是“三好學生”的來歷。

到了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因為這次會議上,在討論人民教育問題的時候,提出了“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當然包括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美育的根本任務。所以再往后,美育任務就基本按照這個表述來說了。

以史為鑒,可以正行。“美育立德”這一命題實際上在先秦周代即有過甚為普遍的社會實踐,且一度達到禮樂文明之盛,下面我們從此切入,管窺一二。

周代萬民樂教

在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美育立德最典型的例子可謂周代的禮樂教化之治。

禮樂教化如果套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社會美育。其發(fā)軔從信史上考察始于周文王的文德之治,成型于周公旦制禮作樂之后建立的國家禮樂制度。從傳說文獻中考察,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虞舜時代。

禮樂制度包括禮制和樂制兩部分。在周代,主要有吉、嘉、賓、兇、軍五禮;樂體現(xiàn)于五禮的制度化用樂中,主要體現(xiàn)在吉、嘉、賓三禮用樂中。

禮樂制度如何實現(xiàn)禮樂教化的功能,禮樂教化如何實現(xiàn)道德教育功能呢?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禮樂構(gòu)成社會禮制禮俗。周代,禮的語義內(nèi)涵十分寬泛,包括社會制度、社會道德等多個方面。從社會制度方面來說,周代采取的是基于人的血緣關系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度和嫡長子繼承制度。其社會人群分為三大階層,一是貴族階層,包括王侯、公卿、大夫、士,他們掌握國家的政治權利;二是平民階層,包括士、農(nóng)、工、商,他們有人身的自由;三是奴隸階層,大概包括 隸、僚、仆、臺,他們不享有人身的自由。這三個階層分立出來之后,人就有了上下尊卑。荀子《樂論》中講,禮別異,就是區(qū)別這種上下不同等級。

區(qū)別的辦法是禮制,比如世卿世祿制度(貴族成員的爵位和俸祿世代繼承)、嫡長子繼承制度(王位和財產(chǎn)必須由嫡長子繼承)、五服制度(以喪服來表示親屬之間血緣關系的遠近以及尊卑關系制度)、宗廟制度(已故祖先建立靈魂依歸之所設立的次序和祭祀制度)等。樂制當然也是其中重要一項,比如樂懸制度,即鐘磬的懸掛制度。縣通懸,宮縣指四面懸掛,軒縣又稱曲縣,指三面懸掛,判縣指二面懸掛,特縣指單面懸掛。按照《周禮·春官·小胥》:“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绷硗舛Y樂制度還有多種,如宮廷的舞樂隊中“天子八佾(古時樂舞的行列,8人為一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論語·集注》),這樣不同等級的貴族身份尊卑都顯示出來了。于是,人們在禮樂文化生活中,這種意識被時時灌輸或提醒:安分于自己的等級身份,享受相應的社會權利,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

第二,賦予樂的禮化內(nèi)涵。宗周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祭祀是國家大事,祭祀是吉禮,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祭祀天神、地示、人鬼。而且祭祀活動頻繁,有時令時節(jié)的明確規(guī)定??梢哉f,祭祀是周代貴族社會公共生活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

《周逸書》云:“禮無樂不履。”在祭祀之禮中,興樂是必要環(huán)節(jié)。興樂就是一個問題,興什么樣的樂?這在周代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如果用樂不當,即是僭禮,會引發(fā)嚴重的政治問題。舉例來說,周天子祭天(神)之時“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春官宗伯·大司樂》)。按照東漢鄭玄的說法,“黃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者。黃鐘,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周禮注疏》),也就是說這部《云門》(黃帝之樂)用了至陽和至陰的調(diào),就是為了突出祭天(神)之禮的莊嚴尊貴。另外,按照《周禮》的說法,為了突出祭天(神)禮在吉禮諸禮中的至尊地位,還有一系列明確規(guī)定,如王后不能參加,因為這是天之元子即周天子才能配享之樂,參禮與觀禮的只能是周天子及其眾臣;祭祀地方在南郊圜丘(本義:圓形土堆),因為陰陽五行中南方為至陽之位,在圜丘,因為天圓地方,圜丘代表天寰等。這么用心的安排,意旨何在呢?其實就是含蓄地告訴眾臣,周天子是天之元子,是唯一與天(神)有血緣關系的人,來到人間,統(tǒng)治社會,其實是在代為行使天的旨意。這就是天命王權,即通過祭祀壟斷宣示擁有神權,通過神權占有王權,昭顯其政權的權威性和合法性,即為天命所得。這一辦法,在天神觀念普遍盛行的周代是十分具有統(tǒng)攝力的。這是一個層面的教化意義體現(xiàn)。在其他祭祀禮樂中均如是,并賦予了各自不同的教化意旨。如在祭祀人鬼(先祖)時,其用樂是《大武》,表現(xiàn)內(nèi)容是武王克商,即周代先王創(chuàng)立國祚的文治武功及偃武修文的政治舉措,這顯然具有愛國政治歷史教育的內(nèi)涵。當然,用樂不僅僅體現(xiàn)在祭祀之禮中,還體現(xiàn)在嘉禮、賓禮中。《周禮》云:以嘉禮以親萬民,主要為飲食、昏冠、賓射、饗燕、服膰、賀慶時用禮,包括鄉(xiāng)飲酒禮、大射禮、燕禮等豐富的社會禮俗活動之中。在這些活動中,絕大多數(shù)禮樂之用嚴格服從周代禮制,以別上下、貴賤、長幼、尊卑。如《大射禮》要以樂節(jié)射,按照樂儀規(guī)定天子用《騶虞》節(jié)射(控制射箭頻次和時機)、諸侯用《霾首》、大夫用《采蘩》、士用《采蘋》,不可僭越。在《鄉(xiāng)射禮》中,正樂只用國風二南(《周南》《召南》),為何獨選此樂?按照朱熹《詩集傳序》的說法,因為“惟《周南》《召南》親被文王之化以成德(文王之道與后妃之德)”,為“風《詩》之正經(jīng)”,所以以此為列國國風民俗的參照,“正之于雅”“和之于頌”以達到“人事”“天道”俱備其“理”。為何如此用心安排?《儀禮·射義》中說得很清楚,“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shù)為,以立德行者”,即司禮樂就是為了(讓萬民)觀盛德、以成己立德,從而達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鄉(xiāng)飲酒禮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功能,就是賓興舉賢,即選拔平民中道藝雙佳的青年才俊到官學中學習。完成國學大學教育,即可獲得爵位和官位。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為國家選拔政府管理人才。所以,在這一禮俗活動中會用到小雅之三,即《小雅》中的《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三首詩。這三首詩的選用也有特別用意,按照《禮記·學記》的說法,“宵(?。┭攀娜倨涫家病?,即體現(xiàn)的是做官的道理。用現(xiàn)在的話講,用意在于對國家備選干部進行官員職業(yè)道德教育。

不過,在宗周,有極少部分的禮俗用樂則不這么嚴苛,如鄉(xiāng)飲酒禮中的樂賓環(huán)節(jié),會用到無算樂。所謂的無算樂,即不講究用樂的次序和數(shù)量;按照《欽定周官義疏》卷二三,在燕樂中“則禮殺,隨人意而用之,至旄舞,夷歌皆可與焉,則樂無一定,不及《雅》《頌》可見矣”,也就是說宴會用樂,不在講求樂禮規(guī)范,可以隨心用樂。為什么呢?這其實又是一番用心,即為了尊賓客、親骨肉,就是為了促進家族成員的血脈親情。宗周的社會結(jié)構(gòu)為家國一體,這種促進家庭或家族成員人際關系睦和的做法,實際上是社會基本單元內(nèi)部的和諧融洽,這樣社會局部和諧穩(wěn)定了,社會也就會和諧安定了。顯然,也仍是具有教化萬民的政治用意。

《禮記·樂記》載:“樂統(tǒng)同,禮辨異?!边@句話極簡,但真的道出了周代禮樂之治和樂教萬民的根本要義。

周天子的大學樂教

周代的官學內(nèi)容主要是禮樂教育,即如《禮記·文王世子》所載,“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薄吨芄佟ご笏緲贰匪疲按笏緲氛茋陶?,以樂德、樂語、樂舞教國子?!本C合起來說,宗周的教育是以樂教為主體,樂教內(nèi)容的主體是禮樂。這種教育顯然與我們今天的“美育”形式是同構(gòu)的。但是周代卻通過“美育”達到了“德成”的教育目的,這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教育原理呢?筆者之見,其歸納起來,大致有三方面。

一是德育內(nèi)容全面滲透。

關于宗周之德,有一點必須提前說明,比如宗周之德,不完全等同于現(xiàn)代道德。它常常和禮可以互通,其內(nèi)容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觀念、行為規(guī)范等。

由此,我們可見《周禮》大司樂及其屬官進行的樂教都是被德化的內(nèi)容系統(tǒng)。樂德(中、和、祇、庸、孝、友)自不必說,樂語呢?據(jù)有關專家研究就是宗周一套政治話語系統(tǒng),我們在《春秋》《左傳》中看到的諸侯國之間行人專對、酬旅引詩、享樂論評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也是在強調(diào)掌握話語系統(tǒng)對入仕行政的絕對重要性??梢姡瑯氛Z體系本身包含于宗周的政治制度系統(tǒng)中,當然是宗周之德的教育內(nèi)容。再說樂舞,實則是六代之樂,均為祭祀用樂,也就是吉禮用樂。祭祀為國家大事,樂舞為大事之用,所以樂舞教育同樣是宗周之德的教育。諸如其他樂教類型,如樂師所教樂儀,是規(guī)范不同等級貴族步趨、禮射、禮御等行為的介入手段,所以,也當然是宗周之德的教育??偠灾谥艿掠侨鏉B透在大司樂所執(zhí)掌的樂教系統(tǒng)中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道德教育是全面滲透在美育教學中的。

二是教育評價有力牽導。

雖然宗周實行世卿世祿制度,但在官學學習情況依然重要,是決定其官職官位的重要考量依據(jù)。官學的學習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德上,按照《禮記·學記》所載,三年論學取有,五年博學親師,謂之小成;七年,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只有大成,也就是說能夠掌握宗周之德,并可以自如運用,才可以拜官授爵。這種評價機制對于國子樂教來說,是剛性指標,對于學士而言,是和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因此,這種評價機制對宗周樂教目標的大成就有直接有力的牽引和導向作用。

三是教育手段豐富統(tǒng)一。

《周禮》中大司樂及其屬官的樂教系統(tǒng)中,教育手段非常豐富。大致來說,包括以下幾類:一、身教。大司樂作為國子之師,須有道有德者方可擔任。二、理性說教與感性體認統(tǒng)一。這體現(xiàn)在大司樂的樂德與樂舞教育中。樂舞為六代之樂,內(nèi)涵體現(xiàn)的即是六代先王的道德事跡與文治武功,也就是樂德的藝術化表象。三、實景教育與藝術參與相結(jié)合,這一點體現(xiàn)在大胥凡祭祀用樂,便召集國子參與樂舞活動中。前面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祭祀之禮的實施實際就是對參與和觀禮之人的一種教化,國子參與其中,當然會在實景中得到德的教育。此外,大司樂及其屬官的樂教系統(tǒng)還有許多,比如樂師所執(zhí)掌的樂儀教育,官學學宮又稱射廬、明堂,顯然學校也是舉辦大射禮和祭祀先祖的宗廟,這又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教育的特征??傊?,宗周官學樂教方法和手段是十分豐富的,從宗旨上來說,同時也是統(tǒng)一的,即德貫穿于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目標中。

儒家孔門樂教

儒家孔門樂教的說法,來源于孔子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后世稱《六經(jīng)》)教學生。除了《樂》外,其他五經(jīng)都得以傳世,唯失《樂》經(jīng)。關于佚失原因,學界至今聚訟不已,按照班固《漢書·藝文志》的觀點,毀于秦火,持這一觀點者眾多。有的通過歷史考察認為更大的可能性是毀于項火,因為項霸王入住咸陽后一把火把秦王阿房宮燒了個干凈。這兩種說法的立論基礎是《樂》是書簡典籍。近現(xiàn)代的學者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世上本無《樂》經(jīng)(典籍),其內(nèi)容是靠瞽矇(樂工)活態(tài)傳承,樂歌就是《樂》經(jīng)之所謂文本,六代之樂就是《樂》經(jīng)內(nèi)容。當然這一說法,筆者也不敢茍同,因為《樂》經(jīng)是孔子教學生的一門課,而孔子為庶士,是不可能也不可以配享六代之樂的,宗周祭祀壟斷,六代之樂基本用于吉禮祭祀和官學大學教學,所以綜合可見,孔子不具備傳承六代之樂的條件。

那么孔子又是怎樣實施《樂》教的呢?

筆者看來,孔子雖然一心向往恢復周禮,但他并沒有可能全面掌握周天子大學即大司樂樂教的主體內(nèi)容,他只是通過向師襄子(民間樂師)和萇弘(王宮樂官)討教,通過艱苦自學掌握了一些《樂》學知識、觀念和技能。他的教學,也是有很多自創(chuàng)成分的,所謂周天子樂教,孔子并沒有系統(tǒng)傳承。

孔子雖然“自創(chuàng)”《樂》教體系,但基本精神是延續(xù)下來的。主要的變化體現(xiàn)在樂教的形態(tài)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方面。

概括而言,通過典籍中的只言片語,結(jié)合教育背景,大致說來孔子樂教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弦歌不輟,本于《詩》。

首先說“弦”的問題。按照《禮記·曲禮》的說法,“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懸),士無故不徹琴瑟?!边@說明,士享琴瑟是周代的禮制規(guī)定。孔子為士階層,所以也要無故不徹琴瑟。琴瑟即是弦(樂器),所以孔子應常常操弦(彈奏琴瑟)。這一點, 《韓詩外傳》中記載的孔子閑居操弦,弟子曾參、子貢聽琴、評樂的故事可以作為佐證。

再說“歌”的問題。孔子擅長歌唱,《論語·述而》記載“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可見,孔子具有很高的歌唱素養(yǎng),能夠做到別人再唱,自己就可應和而歌。

關于孔子弦歌事跡,當然還有許多典籍記載,如《史記·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等。

弦歌是否納入孔子樂教體系?《史記》中記載了這么一個典故。話說孔子周游列國,一日走到陳國匡地,被當?shù)厝藝饋?。什么情況?原來,魯國的權臣陽貨曾欺凌過匡地百姓,而孔子又長得像陽貨,所以至此。面對突發(fā)情況,孔子的門人弟子心生恐懼,孔子就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總體意思是,如果上天不想讓斯文喪盡,我們是斯文之人,只要展現(xiàn)出我們的斯文,匡人就不會把我們怎么樣。于是,“子路彈劍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圍。”(《史記·孔子世家》)由此可見,子路在危急時刻能夠以劍當琴,彈劍而歌,平日定然弦歌不輟。否則,定難有這番表現(xiàn)。

二是文以禮樂,歸于仁。

文,這里所指是“修飾”,即外在顯現(xiàn)??鬃诱f,“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是孔門教育的最高目標,換言之,孔子教育的歸旨就是培養(yǎng)君子。成人,就是到達做君子的標準,就像現(xiàn)代人們到大學學習,最終的目標是拿到學位,圓滿畢業(yè)。子路問何以成人,就是問老師怎樣圓滿畢業(yè)的問題??鬃踊卮鸬溃骸叭絷拔渲僦?,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保ā墩撜Z·憲問》)孔子的這個回答,包括人的內(nèi)在素養(yǎng)和外在行為規(guī)范兩部分。內(nèi)在修養(yǎng)用幾個單科優(yōu)異的人作為標桿,即達到臧武仲等人的“智”“不欲”和“勇”。然而這還不夠,還要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合乎社會禮制、禮俗、禮儀的要求,同時要合乎“樂”的規(guī)范。這里的樂是具體層面的樂,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要有樂的技能,善于弦歌。如果在必要場合,需要你彈琴唱歌,你彈不出唱不出,那是不可以的;二是用樂要合乎禮制,如樂儀、樂懸等,像那種大夫用八佾之舞的僭禮行為是不可以容忍的。當然,這里孔子禮樂合起來說,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要做到君子的外在行為規(guī)范。

當然,僅有禮樂(外在行為規(guī)范)是不夠的,所以,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也就是說,各種內(nèi)在修養(yǎng),如果歸結(jié)為一個字,那就是“仁”。“仁”的內(nèi)涵是十分豐富的,包括“恭寬信敏惠”“愛(他)人”“立人”“達人”等,歸結(jié)為一句話,就是要做到君子的理想人格或品德修養(yǎng)。這是君子的“質(zhì)”,即君子的內(nèi)在素質(zhì)。

三是詩樂之教,務求正。

正,可拆為一和止,本義是守一而止。守一,就是始終按照一定的標準。在孔門樂教中,正始終是一個關鍵詞,也是孔子一直的堅守。當然,孔子所言的正,是有其文化語境的,內(nèi)涵所指主要是合乎周禮。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周敬王四年,孔子大約36歲的時候來到齊國,齊景公詢問如何為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史記·孔子世家》),即君臣父子要各守本分,此可謂禮正。這一時期,孔子聽到了讓他“三月不知肉味”的至美至善之樂《韶》??鬃釉痛俗隽苏撛u說,“樂非獨以自樂也,又以樂人;非獨以自正也,又以正人矣哉”(《說苑·修文》)。就是說,樂的意義不在于讓自己快樂,同時又是為了讓他人得到快樂;不僅是讓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端正,還要讓他人的行為規(guī)范端正。可見,讓他人的行為規(guī)范端正,這在孔子中年時期就有了思想,當然也是其堅守的教育觀念。

孔子的教育,可概括為一句話:“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詩、樂是樂教的內(nèi)容,孔子將其貫穿于教育始終?!对姟窐氛c否的問題,孔子相當重視,他曾在魯哀公十一年冬,“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論語·子罕》),就是抽出專門時間修正《詩》樂,以讓其合乎《雅》《頌》之聲。

周代樂教的當代啟示

以上我們粗略瀏覽了周代樂教系統(tǒng),在此要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周代樂教能夠?qū)崿F(xiàn)“立德”的教育效用?在筆者看來,有三點可謂其關鍵。

一是樂教用樂為“德”音,即樂的內(nèi)涵體現(xiàn)了宗周的“明德”“禮義”。所以,觀樂即觀禮,觀樂即育德,習樂亦育德。同時,“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史記·書·樂書》),用樂這種手段實施德育,既可以讓人得到心性愉悅,又會對其內(nèi)涵之德產(chǎn)生情感認同與道德體認。以樂育德的方式容易被人接受,并由于長而久之的熏陶,使德行禮義浹髓淪肌,培養(yǎng)出具有道德自覺的彬彬君子。

二是樂教之教有保障。這種保障體現(xiàn)在三方面。第一方面,這種教育方式無論是在官學教育還是孔子的私學教育中,均具有不可撼動的核心地位。第二方面,這種教育有制度的保障,如社會禮制、禮俗中禮樂相須為用,樂為“德音”之樂,所以,只有樂教所培養(yǎng)的人才才能融入社會主流文化禮俗系統(tǒng)。第三,這種教育有切實的現(xiàn)實功利性,即樂教育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周禮》),就是說德是個人取得爵祿的重要依據(jù)和前提。對于孔門教育而言,學而優(yōu)則仕,而為仕(官)呢?則“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我們翻看《左傳》《春秋》就會發(fā)現(xiàn),國君會盟或大夫聘問,都是通過引《詩》賦《詩》來表達心志、商洽國政的,可見,孔子所言不假。這當然保障了樂教實施的合法性和剛需性。

三是樂教之教具有統(tǒng)一性和豐富性。德是樂教的歸旨,貫通于樂教始終,可謂統(tǒng)一性。而豐富性則有多重體現(xiàn),如有樂舞、弦歌,有實景體驗,有環(huán)境涵養(yǎng),有身教示范,等等。

通過對宗周樂教經(jīng)驗歸理,我們認為其對我們當代美育立德之學校教育應有如下四點啟示:

第一點,構(gòu)建時代新樂教。之所以不用美育這個詞,就是因為在美育的概念中,美的本義就是基于身體感性和理性之間的精神感性。凡是具有精神感性屬性的藝術均可理解為美。這樣,美育之美的內(nèi)涵就十分泛化,即使僅僅涉及藝術,那這種藝術的品類和內(nèi)涵也不宜做出某種規(guī)定性。否則就是倒行逆施,文化霸權了,結(jié)果是把藝術教育本身具有的人文價值、審美屬性大大削弱,且不利于人的全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所以,我們提出和學校美育并行的一個應歸屬于學校品德教育系統(tǒng)的新樂教體系。

第二點,興樂教先樂正。樂正是從孔子正樂中借鑒而來的語匯,這一語匯中包含先秦樂教的精神,即樂教的教材選擇上,摒除那些不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和傳統(tǒng)美德的藝術作品?;蜓灾?,系統(tǒng)地把那些體現(xiàn)時代道德精神的藝術作品歸類到德育教學系統(tǒng)中,彌補說教不感人、不動人、不深入人心的弊端,從而讓道德教育成為快樂教育,成為情感教育和可體認的教育類型。

第三點,重興禮樂。僅僅在學校中實施新樂教是不足的,必須還要從社會禮俗層面進行切入?,F(xiàn)在社會,禮樂廢弛,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勞動節(jié)、重陽節(jié)等本可發(fā)揮繼承先烈遺志、先賢美德和尊老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竟然成為休閑旅游、購物消費、會友聚餐的時刻,這對拉動消費,提高國家GDP當然是大有裨益的,但卻喪失了提升社會文明、美善社會風俗的最好契機。所以,我們建議要從頂層設計的層面,重新建構(gòu)社會的禮俗規(guī)范,重拾宗周樂教萬民的傳統(tǒng)。這樣,讓受到樂教、走出校園的學子感受到社會文化的認同,從而實現(xiàn)踐行道德的自覺。

第四點,將新樂教之教育納入人才深造和選拔系統(tǒng)。對基礎教育而言,目前最有力的指揮棒就是高考,高考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未來事業(yè)發(fā)展和人生走向,這對于所有學子和其家庭而言都是最為重要的大事之一。而目前的高考人才選拔體系中,“德”是沒有被納入其中的,所以,有的學者指出,我們當前的高等精英教育無非是培養(yǎng)了大批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話是值得深思的。如果我們不能把“德”納入高考系統(tǒng),恐怕這種狀況一時是難以改觀的,同時所謂的新樂教系統(tǒng)也會因為缺乏內(nèi)在的動力牽引而形同虛設。

(作者簡介:丁旭東,文學博士,音樂學博士后,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學術帶頭人,中國音樂學院國家美育研究與發(fā)展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民族音樂研究與傳播基地兼職研究員。)

吉首市| 中宁县| 张家港市| 庆云县| 北辰区| 犍为县| 阿拉善右旗| 湟中县| 烟台市| 凉山| 邓州市| 岑溪市| 大姚县| 积石山| 利辛县| 镇远县| 车险| 华亭县| 马龙县| 伊宁市| 普兰县| 三台县| 新安县| 永嘉县| 永寿县| 福建省| 阿城市| 镇坪县| 彭州市| 克东县| 屏山县| 三门县| 平凉市| 建宁县| 太白县| 平陆县| 临朐县| 望江县| 牡丹江市| 醴陵市|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