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束瑾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河南 許昌 461000)
?
針刺聯(lián)合中藥熏蒸治療炎性腰背痛46例
王束瑾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河南 許昌 461000)
目的:觀察針刺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炎性腰背痛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92例炎性腰背痛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1次0.1 g,1 d 2次,口服;加針刺治療(腎俞、大腸俞、秩邊、阿是穴),并進行調(diào)制中頻電療。治療組給予針刺〔大椎、身柱、至陽、脊中、命門、腰陽關、十七椎、阿是穴(即壓痛點)〕,1 d 1次;加中藥熏蒸背部(蒼術、秦艽、威靈仙、海風藤、益母草、伸筋草、雷公藤、木瓜、川芎、川烏、草烏、甘草),1 d 1次,連續(xù)治療15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5 d后判定療效。結果:治療后VAS評分方面,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針刺聯(lián)合中藥熏蒸治療炎性腰背痛療效確切。
炎性腰背痛/治療; 針刺; 中藥熏蒸
炎性腰背痛在臨床上很常見,其特點是反復發(fā)作的疼痛和僵直,且休息后癥狀加重?;颊吆蟀胍辜俺科饡r腰骶部僵硬和疼痛,活動后逐漸緩解,在午后腰痛逐漸減輕,是脊柱關節(jié)病患者早期的主要癥狀,在臨床上常常診斷為腰肌勞損;但發(fā)病特點有別于《外科學》[1]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xiàn),在治療上按腰肌勞損治療往往效果欠佳。2013年7月—2015年8月,筆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中藥熏蒸治療炎性腰背痛46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92例本院門診收治的炎性腰背痛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齡平均(32.77±11.52)歲;病程平均(4.76±1.26)個月。對照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齡平均(33.12±12.16)歲;病程平均(5.12±1.3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按照參考文獻[2]中關于炎性腰背痛的診斷標準確診。活動后癥狀改善、夜間痛、隱襲起病、40歲前發(fā)病、休息后癥狀無改善,5條標準中至少符合 4條,即可判定為炎性腰背痛。
2.1納入病例標準
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所有病例都有腰背痛癥狀;③病程在2個月以上,休息后疼痛癥狀沒有改善;④1周內(nèi)未口服與本病相關的藥物及止痛藥物。
2.2排除病例標準
①對非甾體類藥物過敏者;②合并有嚴重的肺、心、肝、胃、腎,以及出血性疾病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皮膚破損感染者。
對照組給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由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70008),1次 0.1 g,1 d 2次,飯后口服;同時給予針刺治療,主穴:腎俞、大腸俞、秩邊、阿是穴[3]。針刺采用直刺法,并于疼痛部位進行調(diào)制中頻電療(北京奔奧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BA2008-II型中頻治療儀),頻率為2 000 Hz,每次治療20 min,1 d 1次。治療組給予針刺,主穴:大椎、身柱、至陽、脊中、命門、腰陽關、十七椎、阿是穴(即壓痛點)。1 d 1次,采用直刺法。聯(lián)合中藥熏蒸腰背部,藥物組成:蒼術45 g,秦艽45 g,威靈仙45 g,海風藤45 g,益母草45 g,伸筋草45 g,雷公藤45 g,木瓜45 g,川芎30 g,川烏10 g,草烏10 g,甘草30 g。操作方法:將中藥煎煮成800 mL后,倒入中藥汽化治療儀(安陽翔宇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型號HYZ-IA),加水至18 L進行熏蒸,蒸汽溫度控制在42 ℃,每次熏蒸40 min,1 d 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5次后判定療效。
觀察所有患者在就診時開始治療前、在治療15 d 后進行疼痛評價,在治療結束后30 d通過隨訪進行疼痛評價。疼痛評估使用口述模擬評分(VRS),0表示無痛,1~4為輕度疼痛,雖然有痛感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5~6為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影響睡眠;7~10為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入睡,伴有被動體位或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RS評分對比 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炎性腰背痛是腰骶部疼痛,棘間韌帶、髂腰韌帶有壓痛,與腰肌勞損的癥狀很相似,因此常常被診斷為腰肌勞損;但是其夜間痛、休息后不減輕、活動后減輕的發(fā)病特點又有別于腰肌勞損。腰肌勞損疼痛的特點是休息后緩解,活動過久疼痛會再次加劇,屬于機械性腰背痛。目前,國內(nèi)關于炎性腰背痛的臨床報道較少,治療上按照腰肌勞損的方案進行治療,主要治療方案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局部進行調(diào)制中頻電療;但是短期鎮(zhèn)痛效果不佳,長期療效更差。
炎性腰背痛在中醫(yī)學上診斷為腰痛,常規(guī)治療方法采用針刺療法,穴位選取以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位和阿是穴為主,臨床療效不佳。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如果采用針刺督脈經(jīng)穴位配合中藥熏蒸,不論是短期治療效果還是長期治療效果均優(yōu)于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中頻電療和針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位。分析作用機制可能如下:炎性腰背痛發(fā)病部位在腰背部,正是督脈循行部位,針刺、熏蒸該處能主治循行部位的病變。炎性腰背痛休息加重、活動減輕的特點,中醫(yī)病機上屬于陽氣郁結。督脈調(diào)節(jié)一身之陽氣,而且督脈的病候主要表現(xiàn)為腰脊強痛,很符合炎性腰背痛晨僵、疼痛的臨床表現(xiàn)。針刺督脈符合炎性腰背痛的病理特點,符合督脈經(jīng)穴位的主治作用[4]。中藥熏蒸起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兩者合用標本兼治,治療上有明顯的效果。在臨床操作上簡便易行,是治療炎性腰背痛可靠的方法。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27-828.
[2]王媛,鄭毅.炎性腰背痛診斷標準的進展[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5):355-356.
[3]高樹中,楊駿.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37-38.
[4]沈雪勇.經(jīng)絡腧穴[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08-209.
(編輯田晨輝)
1001-6910(2016)08-0072-02·針灸經(jīng)絡·
R24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8.34
2015-03-08;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