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
有一本書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叫《另一半中國史》,是寫中國漢族以外的另一半中國的民族歷史的。其實還應該寫一部書,叫《另一半中國文學史》。我們現(xiàn)在的文學史都是以漢文學為主,詳說漢文學的,然后把各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作為一章,簡單地說說。
比如陜西的幾個大作家,柳青單獨立一章,杜鵬程單獨立一章,而所有少數(shù)民族文學后起來才是一章。另一半中國的文學史始終沒有被重視,沒有被推到史學史和文化史的主舞臺上,歷史舞臺的主光源只照在漢文學身上,這是一個不盡公正的現(xiàn)象。
剛才廖主席說的世界上古代的文化,包括藝術中心恰好在西部,我很同意。的確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有絲綢之路這么影響了歷史進程,可以說絲路一咳嗽,世界就感冒。
張騫鑿空絲路以后,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世界觀,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世界也就開始有了中國觀。中國作為世界格局的一部分開始登臺了,歐亞大陸形成了經濟文化交流的雙聯(lián)體。
在這條路上有一個最重要的文化產品的流動,導致了世界歷史的改變,這就是紙張,東漢發(fā)明的蔡倫紙。后來唐代的高仙芝率領唐軍在烏茲別克斯坦跟大食國打了一仗,我們失敗了,有幾個中國的造紙工匠被俘到了中亞,從此中國紙大概80—100多年以后開始進入中亞和土耳其,逐步替代羊皮紙,再過60、70年又到達歐洲。
這個時候恰好就是文藝復興的前夜。所以馬克思說中國紙的輸入是文藝復興的前奏,而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的前奏,是現(xiàn)代社會的前奏。中國紙的輸入像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一樣,以傳播手段的改變,整個改變了世界文化史。
到了明代、元代由于奧斯曼帝國的建立,絲路中斷了,由于宗教的偏見,信奉天主教的歐洲人不再走這條路了。絲路存在與不在,世界都要發(fā)生變化,由于不讓歐州人走這條路,就逼出了海上商隊的發(fā)達,最后導致了哥倫布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
哥倫布他們本來是繞過好望角去印度和中國的,結果一陣風把他們刮到了北美洲,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從此世界由大陸文明步入海洋文明,翻開了整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絲路中斷以后,“海上絲路”有一個主要的運送的物質產品就是茶。大家知道茶改變了世界歷史,茶葉輸出到歐洲、英國,從此英國的下午茶開始普及,茶的價位越來越高。英國人眼看著從中國運過來的是茶,從英國運回去的是真金白銀,他們非常不平衡,因此想了一個招:中國茶葉運過來,我們過去的也應是貨物,而不應該是白銀,不能讓我們現(xiàn)金太多的流失。因此就有了鴉片,用鴉片置換茶,這導致了世界歷史大變化:鴉片戰(zhàn)爭。中國從此走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
所以我說,絲路這么重要,這么重要的一條路古往今來引發(fā)了多少重大的文化現(xiàn)象、文學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卻把它放到另一半中國史和另一半文學史中去了。這個現(xiàn)象,應該在當下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背景中改變。
絲路是經濟之路、政治之路,絲路也是一條文化之路,我今天就想說這個文化之路。因為在張騫,在秦以前我們的周天子西行之前,公元前幾百年,絲路就形成了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說的“軸心時代”,蘇格拉底跟釋迦牟尼、耶穌、跟中國的老子、孔子、孟子、韓非子形成了一個相差不遠的元典文化時代,這些元典文化學者象恒星一樣在天空上照亮著人類,這個時代被德國學者稱之為“軸心文化時代”。
在絲路上集中了全球近800個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百分之四十。文化遺產是什么?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物態(tài)結晶,人類文明最集中的凝聚在其中,并得到展示。當然,歌舞、魔術、民間傳說等等在絲路上更是相通,絲路上,從中國到中東、中亞都有阿凡提,阿凡提不是中國獨有的,是特定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覆蓋下共有的文化現(xiàn)象。
至于歌舞,大家知道唐代,就在我們的華清池,唐玄宗最喜歡的兩個舞蹈都跟絲路有關,一個叫胡旋舞,胡人安祿山善跳,還有一個唐玄宗參與作曲的霓裳羽衣舞,那是天竺印度南方這條路過來的,樂曲后半部唐玄宗把它改編了,形成了霓裳羽衣舞,以至于楊貴妃一跳唐玄宗就迷醉。在這個時候,在藝術、在音樂、在舞蹈中間,天子和貴妃往往能取得人格上的平等,歌舞正酣時,楊貴妃往往叫唐玄宗叫三郎,這是一種審美場中的平等。
我覺得絲路絕對是一個世界聞名的重要的文化資源、文化資本。我們現(xiàn)在一說到世界,首先想到了海洋,因為近幾百年來就是這樣,海洋文明領先世界,這使我們首先朝西看。但我們再往時空的遠方延伸,其實古代那個時候的世界在西部,在歐亞大陸和連接兩大洲的絲路上。
西部文學給我們有哪些資源和啟示呢?非常多。首先中國西部文學有一個非常久遠的傳統(tǒng),大家知道李白,李白生在現(xiàn)在的中亞碎葉城,他的父親起了個名字,讓人非常傷感,叫李客,游子的、客居異域的心態(tài)。李白寫了很多西部詩作。北京現(xiàn)在還有一個地方叫魏公村,就是新維吾爾貴族在北京聚居的地方,他們在北京用漢族詩文來寫來描繪新疆的歷史風情。
有一年中國作協(xié)評詩歌獎,十本詩集中西部詩歌占了四本,楊牧、昌耀、周濤等等。還有西部小說,王蒙、張賢亮、陜西的路遙、高建群、紅柯,我沒有把賈平凹、陳忠實放在嚴格的西部文學中,他們在文化上屬于中原的農耕文化。西部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非常有地位。藝術史也是這樣,在藝術史上大家知道趙丹、張大千、趙望云、關山月,無一不在西部經歷了他們重要的人生藝術階段。
西部文藝除了有悠久的傳統(tǒng),而且有一個非常好的內在文化結構,這個結構我們文學和研究沒有很好反映和深入開掘。這個結構就是離心交匯和向心交匯交叉的文化結構圖式。
西部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東邊是漢文化板塊,南邊是藏文化板塊,西邊是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伊斯蘭教的文化板塊,北邊有回族的文化板塊,這四大板塊恰好在祁連山以南、青海湖以北這個地區(qū)形成了文化交匯的漩渦狀態(tài),因此產生了五、六個小民族,如撒拉族,裕固族、東鄉(xiāng)族、土族等等。那個地方,那些民族小到只有幾萬、十來萬人,成立不了自治州,只能成立自治縣,是幾大民族漩渦雜交的結果。
由于絲路的輻射,西部有著非常多的世界文明交匯的現(xiàn)象。美國的西部文學,美國的牛仔跟中國西部文學非常相似。原來前蘇聯(lián)的西伯利亞文學和中亞各國文學,集中描寫了被高爾基命名為“大性格”的形象。美國西部文學的形象品牌就是“西部牛仔”。我們的西部文學男性形象定位為“硬漢子”。這都是一個類型的詞,表明一種陽剛的、堅韌的、進取的性格。所以它也是一種世界性的現(xiàn)象。這些東西都有待于我們在“一帶一路”嶄新的政治頂層決策的背景下,用文化眼光去理解、去發(fā)掘我們文學相關資源。
我想我們年輕人可能對人類文明格局中的西部文學我覀部文化精神理解吸收的更快更深,它將給陜西文學、給中國文學輸進新的血液和新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