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張斌
【摘要】 目的:探討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與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癌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診斷腎癌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50例A組和50例B組。A組接受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B組接受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對比,(1)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2)A組和B組術后5年生存率。結果:(1)A組和B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比較,B組均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A組和B組術后5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次研究認為相對于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癌對患者損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且不影響患者5年的生存期。
【關鍵詞】 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 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 腎癌
中圖分類號 R73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6-005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6.028
腎癌是泌尿外科最為致命性的腫瘤,其高發(fā)年齡為50~70歲,手術治療仍然是腎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過去數(shù)十年中,手術范圍、手術方式和手術途徑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改變。1990年國外學者首次使用腹腔鏡進行腎切除術,隨后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使得腹腔鏡技術不斷成熟。有學者認為對于較小的腎癌(直徑小于4 cm的腎癌)可以采取部分切除術,但也有學者為了減少術后的復發(fā),仍首選根治性腎切除術[1]。因此筆者收集2008年
1月-2010年1月診斷腎癌的患者,探討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與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癌的療效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診斷腎癌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50例A組和50例B組。A組接受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B組接受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A組平均年齡(59.3±12.8)歲,男25例,女25例,腫瘤直徑(5.2±1.3)cm;B組平均年齡(60.7±11.6)歲,男26例,女24例,腫瘤直徑(5.3±1.4)c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有病理標本診斷為腎癌,腫瘤為單發(fā),TMN分期不高于T1b。(2)自愿參加試驗,既往未進行患側腎臟手術。
1.3 排除標準
(1)納入研究時前腎癌已出現(xiàn)靜脈癌栓、腎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者。(2)需行雙腎部分切除者。(3)惡性高血壓、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礙者。
1.4 手術方法
1.4.1 A組 全身麻醉插管,健側臥位及消毒鋪巾后,于患側12肋后下緣最薄處切開皮膚3~4 cm,用大彎鉗在手指引導下逐層分離,至后腹膜外腔,推開腹膜,放入氣囊擴張器,一般充氣1200 ml,建立后腹腔間隙。食指伸入后腹腔,定位腋中線髂嵴上、腋前線肋緣切開然后置入套管,再于12肋后下切口內置入套管,縫扎切口,使三個套管基本成等腰三角形,且相距約5 cm,建立CO2氣腹。先清除脂肪,顯露手術野,打開腎周筋膜,沿腰大肌游離找到腎蒂,小心游離腎臟動靜脈,分別用4個Hamlock夾閉動、靜脈,剪斷,再游離輸尿管并用鈦夾夾閉,于鈦夾下用超聲刀切斷輸尿管,然后在筋膜下用超聲刀和吸引桿游離脂肪囊和腎臟,予以完整切除患腎,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
1.4.2 B組 手術入路同上,暴露腎臟及腫瘤位置,血管夾夾閉腎動脈,帶電剪刀距腫瘤約0.5 cm切除腫瘤,可吸收線連續(xù)縫合創(chuàng)面,松開血管夾,觀察腎臟創(chuàng)面滲血情況,如有滲血間斷縫扎幾針至未滲血,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
1.5 觀察指標
(1)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2)A組和B組術后5年生存率。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資料錄入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A組和B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A組和B組術后5年生存率對比
A組和B組術后5年生存率分別為82%、8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腎癌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其主要發(fā)生于腎的一側,多單發(fā),30%~40%的腎癌患者會死于該病,2012年我國因腎癌發(fā)生死亡的患者為200萬~300萬,而且隨著B超聲、CT等技術的普及,使得早期腎癌檢出率明顯提高[2]。泌尿外科診療指南對于早期腎癌的手術治療選擇建議依照患者的臨床情況而定。由于缺乏大規(guī)模對比研究,臨床關于根治性腎切除術或保留腎單位手術的療效差異并無統(tǒng)一說法。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A組和B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腎部分切除手術損傷更少,術后患者恢復更快。有學者指出治療T1b及以前的腎癌,部分腎切除術除了能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打擊,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樣在2014年美國學者提出當直徑小于4 cm、T1b~T3N0M0的腎細胞癌,腎部分切除顯著好于根治性切除的患者[3-4]。還有研究認為腎癌根治術并不能延長患者的3年生存期。本次研究中筆者對患者進行隨訪5年,結果兩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82%、8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眾多研究結果相似[5-6]。
本次研究顯示B組手術時間稍短于A組,但有學者指出隨著手術經(jīng)驗的豐富、腎腫瘤切除及創(chuàng)面縫合技術的提高等,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的手術時間將會進一步縮短。在進行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中,手術醫(yī)生要盡量縮短腎動脈阻斷時間,以減少腎缺血時間,保護遠期腎功能。對于手術切除的范圍,有學者認為可通過行術中快速冷凍病理明確腫瘤組織是否有殘存,以減少術后的腫瘤復發(fā)。
相對于腎部分切除,腎癌常規(guī)根治術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術后腎功能惡化。有學者對部分腎切除術患者進行3年隨訪,結果與根治術患者相比,部分腎切除術患者在術后1、3年的腎功能分別提高15%、23%[7]。歐洲泌尿外科治療指南在2014年提出對于T1b以前的腫瘤,部分腎切除術應為首選手術方法[8]。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相對于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癌對患者損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且不影響患者5年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吳階平.泌尿外科[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889-917.
[2]何志嵩,郭應祿.腎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0,21(7):443-446.
[3]張旭,葉章群,陳忠,等.腹腔鏡與開放手術行根治性腎切除術的效果比較(附33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2,23(2):97-99.
[4]袁明杰,王煒,米其武,等.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腎癌的長期療效隨訪[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2,27(3S):171-173.
[5] Motzer R J,Hustson T E,T0mczak P,et al.Sunitinib versus interferon alfa in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J].N Engl J Med,2013,356(23):115-124.
[6] Keefe D M,Bateman E H.Tumor control versus adverse events with targeted anticancer therapies[J].Nat Rev Clin Oncol,2011,9(2):98-109.
[7] Gaur D D,Agarwal D K,Purohit K C.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nitial case report[J].J Urol,2013,149(1):103-105.
[8] Mitchell R E,Gilbert S M,Murphy A M,et al.Partial nephrectomy and radical nephrectomy offer similar cancer outcomes in renal cortical tumors 4 cm or larger[J].Urology,2012,67(2):260-264.
(收稿日期:2015-10-10)